崔庄子民间组织的盂兰灯会

李向振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生


如今胜芳镇里的穿心河已经不再引入中亭河的河水了,早已经不放河灯了。现在放河灯活动主要是在胜芳镇所辖的镇西崔庄子村。该村原有崔庄子南桥一座,就坐落在村子西南角中亭河主流上,该桥是过去崔庄子村过河种地,去南北楼的通道。据说改革开放后崔庄子恢复放河灯就在这座桥的 东侧河面上,现在桥已经塌了,形成一个堤岸,放河灯活动就在堤岸的东侧河面进行。

崔庄子民间组织的盂兰灯会

崔庄子七月半盂兰盆会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拍摄)

据说七月十五灯会期间放河灯仪式在胜芳镇沿袭了很多年,直到解放战争的时候才停止。崔庄子放河灯,解放前主要是由崔庄子音乐会来承办,记忆中从音乐会蔡凤林(王术成的姥爷)那时候就开始承办七月十五的放河灯了,后来是音乐会蔡润发当会长的时候接着承办。这样算来崔庄子放河灯也有近200年的历史了。至今放河灯的时候,音乐会依然是主力。解放后据老人们回忆还断断续续的举办一些小规模的仪式,崔庄子的退休教师张殿臣还记得小时候看放河灯的情形,据他说1963年后基本上就没有放河灯的活动了。崔庄子音 乐会的王金堂介绍说:

1949年放过一回,解放后1951年还放过一回河灯,但那年水少,后来入人民公社了也就断了,过去也不是年年放,收成好就放,这个地区过去“十年九涝,不涝也不旱”。[1]

王术成回忆,解放前是在崔庄子的中亭河对面的老树根、八宝潭那里的水沟里举行放河灯。然而该河1956年改了道,原有的桥在中亭河崔庄子段垫了河堤,1976年又修了一座崔庄子桥,恢复放河灯后就在桥东侧放。2000年夏天的某天年久失修的突然桥塌了。据说每天桥上往来的人都很多,就是那一天桥上几乎没有过行人,因此也没造成伤亡,访谈的几位老人谈起这事,一致认为是件奇事,唏嘘不已:

1976年修桥,当时就说这桥能用30年,2000年的一天,当一家办白事的人家的车刚过桥,后边一位拾柴火的老人,也走到桥边,一只脚刚踏到桥面,桥就塌了。怎么就那么巧,一个人都没伤!所以说玉兰保护着桥。[2]

崔庄子民间组织的盂兰灯会

胜芳崔庄子盂兰盆会(胜芳蔡栋森拍摄)

过去放河灯是由一艘主船后跟着数十条小船组成的船队进行。主船是一艘宽一丈八(约6米)的大船,船上绑着一棵新砍伐的柳树,柳树枝上挂满香柱,以表明所祭奠的为玉兰、金生二位神家。崔庄子音乐会也在这条船上,吹奏古曲。船上放着许多荷花灯,荷花灯是用荷花瓣来做的,里边放点灯油,然后把浸过油的纸捻儿,放到荷花瓣里做灯芯点燃。大船后面就是那数十条小船,每条小船上都有三四个人,每个人的分工各不相同,有专门负责撑船的,有专门点灯的,还有专门放灯的。老人们说,现在船少了,过去家家有船,多的时候有五六十条船去放河灯。1978年因“文革”而中断十数年的崔庄子音乐会重新得到恢复,1982年郭文忠、蔡小申、张克友等恢复放河灯活动。据介绍,刚恢复的时候河灯是用玉米皮制作的,人们把苞米皮剥下来,里面放上植物油,然后用棉花捻灯芯点燃,放到河里。2002年七月十五村里的原公安员王术成举办了一次。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由杨三银师傅张罗筹办放河灯的事宜。开始的时候大家用买来的塑料碗做河灯,碗里面稍微放点沙子,然后一段蜡烛截成四截,放到碗里一段,点燃作为河灯。这样的河灯能着两三个小时,如果不刮风,河灯就一直燃着,等晚上的时候,满河里都是星星点点的河灯,特别漂亮。2008年村民从广东买来电子荷花灯,15.5元一个,共2000盏,里面放上3节电池,一共7种颜色,放完后,可以收回来,来年再用。但当时因为举办奥运会,所以就停办了一年,到2009年七月十五才派上用场,现在还剩下1000多盏。据杨三银介绍过去,家家有船,用人们自制的荷花灯放,放河灯基本没有开销,现在放河灯越办越热闹了,费用也大了,主要是靠村里的企业赞助,刚开始的时候杨三银自己还垫钱。现在一进农历七月杨三银就带头到各企业去敛钱,出资标准看企业能力,多少不拘。据杨三银说,修木船、放鞭炮、每年的开销至少也得7-8万。放河灯以前是自己放,义务放,现在都得花钱雇人,放河灯的人每人50元,修理工每人100元。主船是买来的,后来人们焊上的楼阁框架,装饰上霓虹灯。小船是农户自己的船,花点钱雇,下水前还得花钱给人家修理好。

关于放河灯,崔庄子广为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崔庄子里50岁以上的很多人都能讲述关于金生与玉兰的爱情故事。崔庄子音乐会的王金堂老人是这样讲述的:

“玉兰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婚后受婆婆虐待,玉兰到河边碰见金生了,两人一见钟情,两人商量好了,要走,相约在桥边见面,玉兰去了,不见金生以为其毁约了,就跳河了,金生去晚了,等赶到河边,看见桥边一双鞋,他也就跳河了,两人都投河了,三年后投河的地方出来了荷花,就是为这个放河灯。”[3]

崔庄子民间组织的盂兰灯会

胜芳崔庄子盂兰盆会(胜芳蔡栋森拍摄)

放河灯的组织者杨三银也支持放河灯是为了纪念这对恋人的说法。

“为什么叫玉兰灯会呢?过去迷信讲,金生跟玉兰一对恋人,到桥上去约会,金生去的晚了,玉兰去的早,一看水上漂着一个尸体,玉兰以为是金生,看他死了,自己就跳到河里去了,金生到了后,也跳到河里,跳下河后,三年后,就在他们跳河的地方长出了一朵莲花。这是迷信哦,这个故事很早了,这两个人也不是崔庄子的人。但这个传说早就有,即便是90岁以上的人也说不清楚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4]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不幸的恋人放河灯,也是村民向往美好幸福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崔庄子参加过放河灯的老人们都深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也相信金生玉兰会保佑崔庄子的百姓。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放宽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逐渐恢复,丰富起来了。灯会筹办的越来越隆重、热闹了。村民们也需要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庆祝一下收成,释放一下心情。

据2012年农历月十五放河灯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王桂里介绍,往年庆丰收的对联是他写的,“胜水荷香,庆祝丰收”,横批是 “五谷丰登”,然后用霓虹灯装饰,在横批下再挂上一盏鲤鱼跳龙门的霓虹灯。崔庄子桥南的一个小广场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充气拱门,上书“庆祝崔庄子盂兰灯会圆满成功”,空中飘着8盏红色充气的灯笼,灯笼下拉一红色条幅,上写“祝崔庄子盂兰灯会越办越好”的贺词,崔庄子桥两边插满了彩旗,迎风招展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一条装有霓虹灯装饰的载有铁架子焊成的楼阁样式的船在放河灯队伍的最前面,崔庄子音乐会的成员站在上面用笙管吹奏着古乐,后边跟着一艘载有霓虹灯装饰牌坊的船,牌坊上就挂着王桂里那副对联,后面跟着放河灯的小船,在乐队伴奏下,河灯一直要放到晚上11点才结束。最多的时候要放3000多盏,皓月当空,河面上河灯闪耀,霓虹灯的船在水天之间显得格外靓丽,天空、水面交相辉映,整个河面浸润在喜庆之中。放河灯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会游泳的才能上船,大家还要穿上救生衣。放的塑料碗的河灯就顺水飘走了,只有电子的霓虹灯在放河灯结束后,组织人员将其捞回来,以备再用。岸上还有崔庄子的一些花会表演,比如秧歌队、武术队、鼓乐队等。鞭炮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宣泄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胜芳古镇管委会的张玉良主任说:“七月十五是民间的‘鬼节’,放河灯即对野鬼有利,也对百姓保平安,保佑胜芳”。

早在《礼记·月令》中记载的七月的岁时活动就有报秋成之意了“……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虽然当时还没有将日期具体划定,但已经从这里看到了秋尝祭祖是七月节的一项内容了。《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节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卓[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5]可见北宋的时候,中元节已经明确含有庆祝丰收的意思了。

[1] 访谈人:马兰。访谈对象:王金堂。访谈时间:2012年8月29日。访谈地点:胜芳镇崔庄子村杨三银家。

[2] 访谈人:马兰。访谈对象:杨三银、王术成。访谈时间:2012年10月17日。访谈地点:胜芳镇崔庄子村杨三银家。

[3] 访谈人:马兰。访谈对象:王金堂。访谈时间:2012年8月29日。访谈地点:胜芳镇崔庄子村杨三银家。记录整理人:马兰。

[4]访谈人:马兰。访谈对象:杨三银。访谈时间:2012年8月29日。访谈地点:胜芳镇崔庄子村杨三银家。记录整理人:马兰。

[5]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卷八,第55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