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子、庄子,学让自己更快乐的生活态度

向老子、庄子,学让自己更快乐的生活态度

根据《厌世代》的定义,「厌世代」泛指1990年代前后出生,因为低薪、看不见未来,在变化剧烈的时代中,彷徨不安、疲惫寻找光亮的世代。

他们恐惧失败,但却不知道从何努力起;他们害怕被埋没,却又觉得未来的路茫茫;甚至,有时候努力也不一定会有结果……。根据中央健康保险署的资料统计,截至2016 年底,国内经医师处方服用抗忧郁剂的人口超过121 万人,较5 年前的用药人数,增加了约23.3%。


台大中文系专任副教授蔡璧名无奈地表示,她在台大教书的这几年,看身心科的学生愈来愈多。虽然这个时代拥有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但是人常在向外「追求」的时候忘记根本,「这样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一种学问,来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淡江大学荣誉教授王邦雄也认为,「人人身上都要有一部经典,」透过这个经典的观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才能回应所有问题

把照顾自己的内心,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两位教授口中的经典,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老子与庄子皆为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当时战火频仍,人们生活非常不安定,三餐温饱都可能是问题,甚至连生命都有可能失去。

蔡璧名进一步形容,那时候的不确定性,是所有的「有」都会消失、所有的「常」都在变化。身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哲学家,庄子把对外在世界的忧患意识转向内在,寻求内心的平静。

举例来说,当时大家为了生存,不是忙于侍奉君王,就是照顾亲人。然而,庄子提供第三条路:

「自事其心」​​,把关照自己的心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管世代多乱,你还是能「乘御」(乘车、驾驭)它,而不是被时代辗压。

其实,这样的能力,就如同现代社会所说的「韧性」。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力量能够抵挡逆境?

王邦雄也表示,

老子最重要的内涵是「道法自然」,他希望大家都能回归自我,不要用社会的标准或认同来规范自己,才能活出生命的内涵、走出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无为」「逍遥」并非态度消极,是放下执着、别只追求外界认同

不过,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老庄思想是比较消极、出世的。比方说,老子提倡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而庄子强调的「逍遥」,则是什么事都不管的消极表现。

其实,老子强调的「无为」,指的是无心、自然的为,「你的心没有执着,就不会有成见或偏见,」王邦雄指出,如果你用自己的标准看待别人,就会产生对立,「别人只是跟我们不同,不代表他们不对,」放下自己的标准与成见,才可以成全共好

而庄子更是积极,他曾说过:「治国去之,乱国就之。」一个国家(或公司)如果治理得很好,你就可以离开了;一个快要倒的国家,才需要你去帮它。换句话说,庄子是个有心救济天下的医生,但他的方式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教人强化自我。把向外追寻、彷徨的眼光,转向自己的内心,「他的虚静(没有负面情绪、多余的杂念)不是与世隔绝,他是在烽火连天里,追寻内心的虚静。」蔡璧名强调。

老子与庄子的共通点,就是希望人们不要过于追逐名利,要回过头来思考,生命最核心的价值。蔡璧名指出,老子是「退而保全」,庄子则是「跳脱依赖,得到自由」。老子的概念是放下自己、成全共好,用退让保全生命;而庄子,他不需要靠外界的肯定来证明自己,就能得到快乐。

向老子、庄子,学让自己更快乐的生活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