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閱讀本文可採用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只是比別人稍厲害那麼一點點,那你很有可能會被視為競爭的對象從而招來嫉妒;而如果你超過別人很遠很遠,可能別人只有羨慕和尊敬的份了。


這篇推送中,我將用學術研究的方式來展示一篇花一整天自己寫的小論文。專門細談一個詞,這是一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敏感但又深知的話題,大家心照不宣、心領神會的。


那就是——嫉妒心。


我要感謝我的一些朋友和家人讓我認識到了人的嫉妒這個陰暗面,從而刺激我能夠深入思考論述和解釋嫉妒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我看來,我認為我成功地認識並將其系統地證明論述成功。


目錄

摘要/Abstract

嫉妒心的研究

嫉妒心的定義

嫉妒心的起源

嫉妒心存在的合理性

嫉妒心的表現

嫉妒心的兩面性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心

結論

參考文獻

(GB7714一2015格式)


摘要


本文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嫉妒心的定義、起源、存在的合理性、表現、兩面性和如何正確對待它。嫉妒心是一種負面的社會情感,由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產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人類情緒,表現形式多樣化覆蓋面廣,同時也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積極的方面在於輕微的嫉妒心可以促使人更加上進努力;而消極的方面有:強烈的嫉妒心破壞情緒和心境、阻礙正常的學習、損害人際關係、限制自身發展以及難以預料的犯罪等。最後,還給出了一些預防嫉妒心惡性發展和根除嫉妒心的幾項方法和建議,如:正確對待自己、友善競爭、珍惜友誼、宣洩不良情緒、自我減壓、外部組織干預和改革等。


關鍵詞:嫉妒,差異,社會情感,親密關係,情緒,兩面性,輕微,動機,阻礙,改變。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definition, origin, rationality, manifestation, duality of jealousy, and how to treat jealousy correctly. Jealousy is a negative social emotion. It is produc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being. It is an objective human emotion. It has a wide range of expressions and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he positive aspect is that slight jealousy can make people more motivated;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strong jealousy destroys emotions and moods, hinders daily learning, damages human relationships, limits self-development, and unpredictable crimes. Finally, several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event the jealousy's malignant development and eradicate jealousy, such as: treating yourself properly, friendly competition, cherishing friendship, venting bad emotions, self-decompression, external organization intervention and reform, etc.


Keywords: jealousy, difference, social emotion, intimacy, emotions, duality, light, motivation, hindrance, change.


嫉妒心的研究


因推送最多添加3個音頻

其餘音頻我只好通過

嫉妒心的定義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yLi9OFZbaVBxjrJQL47JoQ

提取碼:dlii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嫉妒心的定義


嫉妒心的定義是 “恐懼—恐懼他人優於自己,和憤怒—憤怒他人優於自己一一的混合心理。”[1]而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詞典》(1989年版)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情緒狀態。[2]改革開放時,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嫉妒就是“紅眼病”[3]。


由此看來,嫉妒的本質可定性為一種負面的情緒,且嫉妒是一種社會情感[4],需有社交活動產生。我認為,嫉妒是人與人之間因差異而產生對他人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是自責),而差異的來源是不平等,那不平等的根源是什麼呢?

嫉妒心的起源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iQjOvvZjJwSZyRUmdW_XhA

提取碼:7kvj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嫉妒心的起源


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在《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這樣說:不難看出,我們應該在人類體制連續的變化中,來尋求區分人們的各種差別的最初根源。大家都承認,人與人之間本來都是平等的,正如各種不同的生理上的原因使某些種類動物產生我們現在還能觀察到的種種變型之前,凡屬同一種類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一樣。不管那些最初的變化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總不能設想這些變化使人類中所有的個體同時同樣地變了質。實際上是有一些人完善化了或者變壞了,他們並獲得了一些不屬於原來天性的,好的或壞的性質,而另一些人則比較長期的停留在他們的原始狀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5]


我想是的,因為我在閱讀《人類簡史》這本流行讀物時也看到過類似的觀點,人出生時其實是平等的(就現在社會中權利和義務層面而言,不談家庭背景和四肢是否健全),是由於各種各樣不同的制度、思想、規則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差異,進而產生了不平等。假如是以我們賴以信仰的實證科學角度來談論,平等這個詞是一個笑話。


大家熟知美國《獨立宣言》裡很有名的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句話是從政治、法令的角度來闡述的。而如果換成科學的解釋呢?(參考《人類簡史》)用生物學和科學知識來翻譯:人人演化各有不同,出生就有某些可變的特性,其中包括生命和追求快感。


由此看來,從遺傳物質的角度來解釋或簡單表述成易懂的基因二字來解釋《獨立宣言》的這段話,平等是不存在。


我來做一個簡單的邏輯證明:因為

  1. 基因調控生物
  2. 人屬於生物
  3. 基因不同則基因在生物體內表達情況不同
  4. 生物體內的基因不全都相同


有了差異,就有了嫉妒的溫床。


嫉妒心存在的合理性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Au_z2qrDs4sM2SGFBLMCKQ

提取碼:t0dd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嫉妒心存在的合理性


這個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差異,即生物體本身存在的差異,是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那由差異存在而產生的嫉妒心則肯定也是客觀存在的。


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故人有嫉妒心是正常的,是合理的,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那為什麼差異會產生嫉妒心呢?


說到這,我可能要省去很多證明過程,因為這個證明過程將非常困難。我直接給出結論,嫉妒根本上是由差異直接演化出的私有制產生的。私有制的核心是自私,自私即個人(後可擴充為小集體)認為其對自身所擁有的財富享有所有權。我對這些詞彙也不一一贅述了,日常的理解就已經夠用且合理了。


在赤裸裸的利害關係和冷酷無情的資本市場中,競爭關係充斥著市場,因擁有財富/財產的差異或許更加劇了人們心中的嫉妒心。


因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勝利而別人失敗, 但事實上勝利者總是少數並且不是永遠不變的, 於是人們的心靈中無不為自己的競爭失敗而擔擾, 也因競爭對手的成功產生嫉妒心。所以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資本主義制度是具有嫉妒心的制度。[6]社會主義裡也不乏資本因素,故社會主義中同樣也有類似嫉妒心抬頭的情況。

嫉妒心的表現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XGHw4TDUhSVwGwS7KsZJrQ

提取碼:sppv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嫉妒心的表現


嫉妒心是一個負面的詞彙,是一種出自於損人利己動機所追求的心理平衡。[1]


為什麼是損人利己呢,嫉妒者嫉妒的因素有很多,究其根本是——“優於自己”的方面。可以是家庭背景、學術成就、身體素質、業務專長、戀愛對象、經濟條件、職業差距、人脈關係、性格特長等等,只要有差異就有可能產生嫉妒心,就連社交軟件的使用時長都能產生情侶間的嫉妒心[7],公司裡的信息技術開發和知識發展也會引起員工的嫉妒心[8]。嫉妒的魔爪無處不在,絕大部分情況是一種消極、負面的狀態。


嫉妒心的兩面性①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mOkf8yXnzHvI2COb4OTBAw

提取碼:je35

嫉妒心的兩面性②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foVP1D-DJwaJmtEZwWa1UQ

提取碼:zlb4

嫉妒心的兩面性③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kn9RzOkxRUGs_PRseU4I5g

提取碼:3bic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嫉妒心的兩面性


說了這麼多,究根到底“負面:negative“還是一種被人類人為賦予的情感色彩。其實嫉妒心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接下來我將從嫉妒心的正反兩方面來闡述嫉妒心的利弊和應對措施。


正——利:

1、產生努力的動機和動力。輕微的嫉妒心相類似於自尊心(但不完全等同),它(嫉妒心)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壓力,促使人產生希望減少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想法,可以促使人為了提升個人自尊而向優秀的人努力學習模仿。進而產生一種健康的上進心,以健康、和平和友好的方式進步。


2、勝出他人或落井下石而產生的成就感、滿足感和愉悅感。僅對個人私利來說,好處之二在於可以促使嫉妒者通過一些非光明正大的手段打壓嫉妒的對象從而使自己勝出進而收穫成就感、滿足感和愉悅感。


負——弊:

1、產生破壞性的情緒危機。超越了輕微嫉妒心,正式被稱為嫉妒心的心理狀態會伴隨諸多不良情緒,如不滿、怨恨、仇視等。[9] 同時易孤僻(保持關係的行為更少[10])、敏感多疑、情緒不穩。有諸多心理學家觀察表明,嫉妒心強烈者易患心臟病,死亡率也高。當然嫉妒心強者患病因素諸多,不一一列舉。


普通的嫉妒心也沒多大關係,但在出現了病態嫉妒心後,再引起破壞性的情緒危機,可能會導致一系列身心問題,比如失眠、易激惹、脾氣爆發、衝動攻擊、行為失控等行為[11],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及精神障礙。


2、阻礙正常的學習。嫉妒者會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行為和成就上,對別人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關注[9]。如果關注過度了,有可能就會產生攻擊性的心理,會不斷地運用惡毒的言論或者貶低性的批評攻擊被嫉妒者[12]。進而扭曲自己學習的初衷,誤解自己學習的目的,整個人變成不以獲得真知為目的,而變成以打壓別人獲得成就感為目的。


3、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嫉妒心強烈者通常主觀認為比他強的人都對他構成了威脅或是阻礙,他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而有了這種挫折感就不願意與他認為對其構成阻礙的人正常交往。使他周圍的人生活在一種緊張環境中,尤其是他自己,在長期嫉妒心的影響下,很多親密關係破碎。本來與他人關係親密, 而現在會視同陌路; 本來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 現在會轉而希望他人慘敗; 而一旦他人果真有所失誤或遭到挫折, 那他會幸災樂禍, 以為人家的失敗, 就是他的“勝利”[1]。


4、限制自身發展。強烈嫉妒者有病態競爭思維,而病態的競爭思維導致他很難與他人建立友善的合作和親密關係,在很多信息的溝通、思想的交流、學術的研究受到阻礙。可能在他親密關係之初與他人能夠正常地交往聯繫,當他慢慢地顯現出嫉妒的屬性以後,稍微有些眼力的人都能識別出他的心理狀態,被嫉妒者便會將自己收縮起來,更少地與嫉妒者產生聯繫,降低與嫉妒者溝通的頻率。久而久之,嫉妒者喪失優質的信息、真誠的信任、全力的協助等。親密關係中的疏遠所帶來的損失是嫉妒者難以想象的。如果是眼力不好的人遇到這樣的人,可能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我以前就是一個眼力不好的人。


5、犯罪。這是社會最不想看到的一個結果。極少數病態嫉妒者喪失理智,將被嫉妒者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以致嫉妒者對被嫉妒者實施報復,來安撫不滿的嫉妒心。75歲的劉某因對鄰居屢屢實施縱火,被警方帶走,劉某稱他縱火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家裡比我家有錢!”[13];2002年的湖南懷化市淑浦縣表面上老實, 心底裡陰險狠毒的張家平自如實交待了4 次盜竊炸藥雷管、15次爆炸作案(其中2次未遂)的犯罪經過,自稱都是因嫉妒心而起的歹念[14];某市某中學一名學生畢某某就傷害了同學,當真相水落石出時,民警得知他父親有了外遇並與其母親產生感情裂痕而分居,畢某某的心理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由此產生的強烈怨恨,使其本來就內向的他更加孤獨,以至形成畸形、扭曲的個性。在這種個性之下隱藏著巨大的委屈、憤懣。畢某某對家庭失望之後,希望在學習等方面出類拔萃,以此忘卻煩惱、擺脫心理陰影,但某同學卻成了障礙,該同學不但學習成績比他好,在為人處事、領導才能等方面明顯高他一籌。在多次暗中較勁而不敵之後,畢某某終於忍無可忍,做出了傷害同學的行為[15]。


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我們不得不關注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心①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B-6zkcbQQmZ2sCKT2R8j7A

提取碼:a3b4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心②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_2mAgQAmofOYslgjaHuf7Q

提取碼:9s79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如何正確對待嫉妒心


上面所有的弊端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那麼我們如何避免災難的發生和傷害的侵蝕呢?


1、正確認識自己,合理比較

戴爾菲城神廟裡唯一碑銘上有一句箴言——你要認識你自己。世間眾多人都想象著征服全世界,到頭來發現,原來自己才是最難征服的。


《理想國》中有一句話:一個人如果是他自己的主人的話,那麼他肯定也是自己的奴隸。修煉自己,淨化自己是一件漫長而艱難的事,需要耐心和方法。在這我也不用大篇幅來論述這個問題,我只針對嫉妒心來談解決方法。


一個人不僅要看到他人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如果在嫉妒心萌生時要有意識地進行對比,客觀比較雙方的優劣勢,隨後便會使原先失衡的心理獲得新的平衡,遏制嫉妒心理的產生及蔓延。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客觀評價自己,重新審視別人。只有在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因嫉妒而產生的煩惱情緒才會少。


2、化嫉妒為進取,轉型升級

嫉妒者主觀認為他人比自己強時,應當把不服氣的心理引導到積極的方面,將嫉妒心轉為健康的自尊心[16]。當看到與自己條件相仿的人超過自己時,分析他人為什麼超過自己,同時客觀地勤奮努力,理性超過對手(被誤解的他人);即使不能通過努力超過對手,還可以揚長避短,以己方之優勢匹對手之不足,以獲取內心的平衡和心靈的平靜。


3、珍惜真誠友誼,友善良性競爭

嫉妒是戕害親密關係、毀滅友誼的腐蝕劑。許多有嫉妒心的人會感到朋友和家人都離自己遠去,因而覺得很孤獨。消除嫉妒心,要懂得珍惜友誼,為朋友取得的成就高興。同時要以樂觀開放的態度對待競爭,把對方看成自己前進的動力,激勵自己。


4、自我情緒宣洩,自我壓力減負

自我情緒宣洩,是治療嫉妒心的特效藥;自我壓力減負,是治療嫉妒心的良方。當嫉妒心理還不嚴重,可用其它事物轉移注意力,藉助各種業餘愛好發洩和減壓,如唱歌、下棋、旅遊、聊天、打遊戲等;或提升個人修養,比如閱讀、繪畫、書法等。


5、在國家[6]、社會、學校、家庭層面儘量減少惡性的競爭意識宣傳和傳播,鼓勵公平、公開、透明、和諧、友善競爭,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結論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EUzgCStSrUdPHyVNbUpKYA

提取碼:w9gu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探究嫉妒心的定義、起源、存在的合理性、表現、兩面性和如何正確對待它。我們發現嫉妒是一種客觀且合理存在的很普通很正常的情緒。嫉妒有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輕微的嫉妒心可以催人上進,然而過度的嫉妒卻會對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摧毀性的打擊。嫉妒具有兩面性,只要合理引導和正確阻斷,是可以讓嫉妒心轉化為一股強大的動力促使人成長。當人出現妒忌心理時,識別出來,告訴自己嫉妒是正常的,並尋找不同的方法來改善心境,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①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9IowWbsx3x0gMzEvEH3Bag

提取碼:p6qz

參考文獻②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vZplfimaFmSGu6GERq95FA

提取碼:haab

優秀使人嫉妒,傑出令人羨慕。《論嫉妒心》


參考文獻

[1]郭亨傑. 試論嫉妒心理 [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 03): 133-9.

[2]朱智等. 心理學大辭典 [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 536.

[3]蔣明敏.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風險的特點、成因及其治理 [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03): 180-4.

[4]VOLLING B L, MCELWAIN N L, MILLER A L. Emotion regulation in context: The jealousy complex between young siblings and its relations with child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J]. Child Development, 2002, 73(2): 581-600.

[5]盧梭 J, 常山.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M]. 商務印書館, 1962.

[6]張鄖. 如何防治不健康的社會心理—嫉妒心 [J]. 社會, 1984, 05): 46-8.

[7]ELPHINSTON R A, NOLLER P. Time to Face It! Facebook Intrus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omantic Jealousy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11): 631-5.

[8]GRIFFITH T L, SAWYER J E, NEALE M A. Virtualness and knowledge in teams: Managing the love triangle of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 Mis Quarterly, 2003, 27(2): 265-87.

[9]陳潔, 王靚靚, 藍海靜. 嫉妒心,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大學生普遍妒忌心理案例分析 [J]. 現代物業(中旬刊), 2013, 12(05): 118-9.

[10]GUERRERO L K. Attachment-style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romantic jealousy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8, 5(3): 273-91.

[11]魏彥照, 何凡, 王帥, et al. 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的病因和治療新進展 [J]. 臨床精神醫學雜誌, 2018, 28(02): 137-9.

[12]王金鐸. 解析“嫉妒心” [J]. 企業管理, 2010, 02): 68-9.

[13]錢國宏. 嫉妒心使七旬老人成了“縱火犯” [J]. 農家參謀, 2011, 06): 47.

[14]石修才, 劉東陽. 爆炸案緣起嫉妒心 [J]. 湖南農業, 2002, 10): 34-5.

[15]朱營周. 幾例異常犯罪動機之分析 [J].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 13(1): 99-101.

[16]李萍. 對當代大學生自尊的培養與維護研究 [D];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感謝觀看!


如果看了本文喜歡我的話。關注我的公眾號:ForCif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