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父母造就了傑出的兒郎——寫在抗倭援朝名臣邢玠逝世四百週年紀念之際 數千年青州歷史長河中,奮然有為之士不勝枚舉。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三十二歲的青州人邢玠(1540—1612年)北京殿試中進士,授官密...
偉大的父母造就了傑出的兒郎
——寫在抗倭援朝名臣邢玠逝世四百週年紀念之際
數千年青州歷史長河中,奮然有為之士不勝枚舉。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三十二歲的青州人邢玠(1540—1612年)北京殿試中進士,授官密雲知縣。二十六年後,邢玠以大明王朝兵部尚書的身份統率抗倭援朝大軍,跨過鴨綠江,痛擊日本侵略者。猖獗肆虐的倭寇,終於抱頭鼠竄。東鄰朝鮮起死回生,舉國上下感激涕零。邢玠保全了友好鄰邦,張揚了明朝國威,成為十六世紀中朝兩國萬眾敬仰的大英雄,達到其人生事業的輝煌頂點。不世之功,千古頌揚。在一代偉人邢玠一生成長過程中,究竟誰對他產生的影響最大?透過青州博物館珍藏的邢玠父母墓誌——《明誥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西岡邢公暨配累封一品太夫人鄭氏合葬墓誌銘》,終於使我們徹底看清——“偉大的父母造就了傑出的兒郎!”這是一篇由後來官至工部尚書的青州人鍾羽正提供行狀,前內閣首輔王錫爵親自撰文的洋洋灑灑2700餘言的鴻篇鉅製。志文除去少量光宗耀祖的封建人臣的時代侷限性思想外,閃現的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這是邢氏家族留給今天青州人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從中可以看出,邢玠一生中父母對他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邢鑌、鄭氏夫婦壯懷激烈,深明大義,以身示範,教子有方,尤以臨終教子、臨戰勵子發人深省。今日讀來,仍然放射著可歌可泣的耀眼光芒。
邢鑌其人和臨終教子
邢鑌(1520—1556年),字大用,號西岡,青州益都人。性喜施予,好抱不平,膽識過人,慷慨激昂,是一位雄偉豪邁、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鄉民鄭藻家貧,女婿後悔簽訂婚約。邢鑌出面主持公道,不許悔婚,並賙濟鄭藻耕牛、絲綢。夏忠、蔣欽窮困至極,賣妻鬻女,邢鑌怒斥兩人:“無夫妻子女情義,妄為男兒。”宋氏眾兄弟因分家反目成仇,鬧出人命官司。邢鑌會同三老,告誡他們勿忘手足深情,必須立馬和解。山賊王堂盤踞黑虎寨,邢鑌徒手前往,辭色嚴厲,王堂疑心他設有計謀,竟倉惶而逃。土匪徐子由、劉倫佔據長峪,阻斷交通。邢鑌察看地形後,埋伏下壯士數人,自己隻身前去誘敵。徐、劉見其一人,不為防備,結果被壯士們一舉擒獲。受阻的道路暢通了,邢鑌卻閉門不見前來答謝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青州發生饑荒,饑民群聚鄉里,意欲抗拒繳粟。幸虧邢鑌攘臂勸阻,曉以利害,才未生出事端。後來,其他地方的抗粟者皆遭官府嚴懲。鄉里有人自稱無為教主,帶領一幫比丘日夜誦經,引得善男信女都來頂禮膜拜,其中還有兩位儒生。邢鑌得知後,厲聲指責二人:“旁門左道蠱惑人心,法令早已明文禁止。你們與田夫、販婦一起信奉邪教,還有何臉面去見齊魯士人?”兩儒生內心慚愧,啞口無言。不久,比丘們便逃遁了。王大章在路上丟失三十金,邢鑌拾到後一直等候他來尋找。王大章見狀,萬分感激,非要與他平分這三十金不可。邢鑌戲言:“平分和全部匿藏起來,哪一個更多呢?”辭謝而去。邢鑌的所作所為,使“四方聞者不以為布衣,曰:‘此王公大人所難也!’”後因手受傷,竟不幸身亡。年僅三十七歲。 墓誌記錄了邢鑌臨終教子的寶貴言辭: “因執司馬手,慨然曰:‘吾素以義概為閭里先,庶幾寸樹,以佐公家之用,今已矣。汝他日在事、殉國、捐軀,勿忘吾言。’又言:‘處世惟樂善為最。與人交,寧負虧,勿虧人。’司馬泣而書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況人間父子情!這是報國情懷的真切流露,更是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十六歲的邢玠病榻之前,肝腸寸斷,嗚咽持筆記下乃父遺囑。這臨終教誨,直入肺腑,刻骨銘心,深刻影響了此後邢玠數十年的宦海人生。雖然我們無法揣知少年邢玠此時內心作何感想,但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人生奮擊的起點,無疑當自此始。 邢鑌臨終教子,一介布衣以他有限的知識迸發出如此高度的見識,其人氣節胸次,已是赫然可見。這是一個典型的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仁人志士。縱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邢鑌臨終教子,灌輸給邢玠內心的恰是砥礪奮進的強勁動力。正因如此,邢玠避免了名落孫山、老死場屋或仕途坎坷、沉淪下僚的命運。不屈的鬥志最終成就了堅毅的邢玠。邢鑌死後十六年,邢玠考取進士,仕至朝廷重臣。從這個內在因果關係來看,邢玠的壯麗人生,何嘗不是其父英雄氣概情愫的延伸和為國效力遺願的實現。
鄭氏為人與臨戰勵子
鄭氏(1519—1606年)事蹟同樣令人稱道不已。邢鑌死後,她分家得到數畝瘠田。生活雖然拮据,但侍奉婆母一如丈夫在世時。大哥邢大振無室可居,她以祖宅相讓。從孫邢守訓無地建房,她以山田相贈。姊妹中有喪夫無依靠者,她扶養終生。鄰居韋九佩賣地邢家,父母死後無處安葬,只得停屍家中。鄭氏聞知,立即返還其地。韋金偷竊邢家桑樹被抓,鄭氏憐其貧窮,索性將桑樹相送。劉嵩盜割邢家馬尾,被巡邏者扭送官府,鄭氏半路追上,制止道:“瑣碎小事,如送官府,這家人就完了。”趙忠因逃避賦稅受到官府懲罰,賣女為婢後仍不足以償清罰金,又賣其妻。鄭氏看到夫婦二人泣別情景,為之淚下,急忙從家中取來衣物讓趙忠變賣,贖回妻、女。鄭氏“力田、女紅,脫簪珥、修經師。”不僅男耕女織集於一身,而且賣掉首飾聘請經師,教導兒子邢玠苦讀詩書,終於金榜題名。由於鄭氏為人一如丈夫邢鑌在世時,鄉里鄉親從她身上依然可見邢鑌的仗義節操,不禁眾口一詞地讚歎:“夫人義士也!”“夫人嚴君也!”“孰謂西岡公亡者?”一介女子被頌揚為“義士”、“嚴君”,這在歧視婦女的封建時代,是何等的難能可貴!這真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鄭氏享年八十八歲。 墓誌記載了鄭氏臨戰勵子的珍貴信息: “時太夫人已八十矣,謂司馬曰:‘吾婦人不知兵,安知海外事?第憶而父以一布衣,目懾大猾,身嘗臣寇。嘗思赴國家之急,吾以未亡人攜藐諸孤,百難問關,卒以成立。天下事,亦在人為之耳。且而忘而父屬壙之言乎?勿念我,我多備牛酒,待而飲,至時觴而。’” 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臨戰激勵,這是八十耄耋老母對年近花甲兒子的諄諄叮嚀,真情實感動人心,堪稱愛國主義的生動案例。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話不無道理,卻並不全面,還需補充上有其母亦有其子!邢鑌早亡,鄭氏在邢玠成長中所起的實際作用同樣不可忽視。邢玠舉進士,任密雲知縣。鄭氏“隨任,訓戒有加”,“緩刑、寬稅”,密雲大治。結果,邢玠“舉天下治行第一”,受到萬曆皇帝召見、賜宴,取得了驕人政績。後來,內閣首輔葉向高在為邢玠撰寫的《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崑田邢公墓誌銘》中盛讚他“精於吏治”,“稱為名令”。這其中無論如何應該包含著鄭氏的辛勞與心血。 倭寇入侵朝鮮,邢玠臨危受命,擔任抗倭援朝統帥,身系中朝兩國安危,勝則舉國歡騰,敗則千古罪人,已處於歷史的風頭浪尖。當此緊要關頭,鄭氏這位東征主帥的年邁高堂激於愛國大義,毅然臨戰勵子,對邢玠施以了最有力的親情影響。她重提邢鑌臨終遺囑,意在告誡兒子時刻牢記父親教誨,堅定必勝信念,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此時的邢玠早已置生死於度外,下定誓破倭寇的堅強決心,至朝鮮軍中,發出了氣壯山河的吼聲:“必破倭,有死無二!”終於取得抗倭大捷。一時間,四海之內,鄰邦異域,無不知有我大司馬邢公。鄭氏為邢玠義無反顧、一心投入平倭戰爭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歷史貢獻。
餘論
若非邢玠父母墓誌,我們無法得知湮沒歷史深處的這段邢氏家族史,抗倭英雄的人生中還有如此感天動地的一幕幕。應該看到,以鍾羽正嫉惡如仇的剛直性格,斷不致提供過分溢美的行狀,墓誌所述邢鄭夫婦事蹟的真實性自當毋庸置疑。綜觀邢玠一生的成長曆程,起關鍵作用的恰是生身父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乎都集中在了這對夫婦身上,父母的水平決定孩子的高度!邢玠成功人生的根因,已寓於父母施教中。正是在父母的直接教誨、激勵下,少年邢玠“志操不凡,作文閎大”,胸懷天下,以治國安邦為己任,在人生的天平上不斷增加著有份量的砝碼,終於將自己鍛造成國家棟梁才。 作為明代著名軍事家,邢玠於東亞國際舞臺上演了影響中朝日三國曆史進程的重要一幕,書寫了彪炳史冊的光輝篇章,立下了不朽英名,在中外歷史長享盛譽。豐功偉烈,俱載國史,茲不贅述。邢鄭夫婦,有子如此,亦可謂有大功於國家者矣。“偉大的父母造就了傑出的兒郎!”這是我讀邢鄭夫婦墓誌後內心經常默唸的一句感悟。這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在孩子人生旅途尤其是懵懂年華時,父母的人品操行與言傳身教確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讀史明志壯豪情!站在青州博物館這件感召後世、至可珍貴的墓誌銘前,抒發邢鑌、鄭氏夫婦的教子之道,緬懷邢玠抗倭援朝的豐功偉績,令人不禁慨嘆,傳承優秀歷史文華,彰顯中華民族精神,任重而道遠。
附記:青州邢氏後裔、原人大副主任邢其典先生,一腔激情注青史,致力於邢玠史事研究,弘揚祖德,光大傳統,成果豐碩,我心感佩。一代名臣邢玠生於青州、長於青州、學於青州、葬於青州,已是今天全體青州人的驕傲和自豪,適值先賢逝世四百週年紀念之際,正宜大書特書焉。(李森)
閱讀更多 談青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