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從小就不玩手機!”家長驕傲發言遭群嘲:坑娃還不自知

近年,有關專家曾隨機抓取了某校一組學生數據,主題是業餘休息時間是否會玩手機?得出的答案可想而知,大多數學生放學後都會接觸手機,概率高達80%上。這意味著大多數小學生放學回家都是會玩手機的。

對於這種情況,有位家長相當驕傲,表示自家兒子從小就不玩手機,從不接觸電子設備,特別自覺。本以為能得到網友豔羨的目光,結果不僅沒有羨慕,還被廣大網友群嘲了,紛紛表示快別驕傲了,不讓孩子玩手機才是不負責任,坑了娃還不自知。

“我兒子從小就不玩手機!”家長驕傲發言遭群嘲:坑娃還不自知

這讓家長非常委屈,直接投稿到我們平臺來,說是不能理解網友的發言,他們是不是在羨慕嫉妒恨?看著家長三觀被顛覆的樣子,我只好搬出了育兒專家的解釋,一步一步為她講解為什麼必須讓孩子玩手機,只因利大於弊。

不玩手機容易被群體排斥

以我家兒子樂樂作為案例來講,他小時候也是不喜歡玩手機的性格,不光是手機,電視也不愛看,唯一的樂趣就是看繪本,算是個小書呆子。

“我兒子從小就不玩手機!”家長驕傲發言遭群嘲:坑娃還不自知

家裡有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按理說我該高興,然而這一切都在樂樂上小學後出現了弊端。因為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玩手機,並對某些單機遊戲或者連載動畫耳熟能詳,導致小群體之間談論的話題全部都是網絡上的碎片化信息,作為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孩子,樂樂硬是一句話都插不上,上學第一天就被“孤立”了。

於是,當天我就認真詢問了同齡孩子會感興趣的網絡信息,並讓樂樂開始慢慢接觸,再由此融入到班上的小群體中去。這裡希望大家不要小看孩子之間的友誼,雖然是如同雞肋般的存在,但如果沒有,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何況被孤立的孩子也會被校園不良群體盯上。

“我兒子從小就不玩手機!”家長驕傲發言遭群嘲:坑娃還不自知

玩手機亦有道,利大於弊

按照這位寶媽的說法,她家孩子從小不接觸手機,學習全靠書本和解析,這讓我聽完直嘆氣,說她的行為是丟了西瓜揀芝麻。

只因為現在網絡上有大量的優質老師和課程,如果能夠利用好手機的“全球化”功能,我們不僅能免費獲得最好的老師,還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位寶媽卻讓孩子完全避雷了電子設備,實在有點得不償失。

當然,這裡並不是主張孩子完全不節制的玩手機,日常家長自然要在旁監督,玩手機的時長也要有所限制,這樣才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