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第一次讀銀行報表之時,新手往往不知從何下手,不禁望表興嘆:真的太難了!其實,理解銀行業,從其收入,成本來源入手會是最好的切入點。銀行業是收入來源分為兩種,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分兩條線來理解其商業模式。

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就是銀行通過各種渠道集中資金,然後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風控能力,將這些資金投放出去,賺中間的差價(利息差)。在這個生產加工過程中,集中的資金和投放的資金我們可以類比理解成其他行業的產品,而賺的利息差才是相當於其他行業的公司賺的錢。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資金來源

首先來看銀行上游的資金來源端。主要分為客戶存款(包括公司和個人)、向同業(比如其他兄弟銀行或者財務公司等)、央行借款和發行債券。從借款成本來看,一般由高到低的成本率排行為:債券>央行>同業>客戶存款。

客戶存款是最低成本的資金來源,這一塊也是在分析銀行成本端情況之時最需要關注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部分是銀行服務質量與實力的最綜合體現。

我們知道,存款分為定期和活期,定期的成本又要高於活期存款,因此擁有較多活期存款的銀行在成本端的優勢是最明顯的。但客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讓利”給銀行,資金要實現高收益的話,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存活期。因此,要將自己的資金心甘情願地存放在銀行的活期帳戶上,得看銀行為自己提供了什麼。

在低成本的客戶存款獲取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毫無疑問是招行,甚至沒有之一,但招行能有今日的果實豐收,離不開其早期的“播種”與多年的精心栽培:

立足長遠的戰略定位,招行早年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同時通過對客戶的“篩選”,更加精準地提升了對中高端客戶的服務質量。“播種”完成後就是後期的精心栽培——與客戶共同成長,在客戶財富不斷地積累的過程中,為其提供越來越完善的增值服務,客戶粘性也越來越高,結果就是客戶體驗的不斷提升與銀行聲譽的不斷積累。

這個培育過程是漫長的,初期的投入會引起陣痛,但秋天來臨之際,我們看到的是招行收穫了令人羨慕的私人銀行業務規模,以及大量的活期存款和“毫無下限”的資金成本率,如若不翻看招行歷史,只看表面不想背後的原因,很容易認為銀行服務都是同質化的,毫無護城河可言。

在2019年的期中考試中,招行同學的存款科目考得不太好,由以前的98+ 分下滑到了95分,於是就有聲音說招行同學不行了,低資金成本優勢正在被其他銀行一步步侵蝕,一旦這個科目被其他同學追上,其優勢將蕩然無存的言論觀點。

在這裡我們選取農行、平安、興業三位同學的期中存款科目考試成績與招行相比來看看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成本率=支付的利息/存款):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資料來源:各銀行報表(單位:億,%)

再看一下四家銀行的資金成本同比上年同期的增減情況(表格內為2019年成本率減去2018年成本率):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可以看到的是在公司存款方面,幾乎所有的銀行的成本率都有所提升,而招行的提升幅度卻是最少的那個,關鍵在於其公司活期存款成本還是下降的,但存款量仍實現微升,而其他三家銀行在公司活期存方面是在退步的(平安對成本的控制也還不錯,但總量與其他三家相比實在不在一個量級上)。

而公司定期存款方面,相較招行,除了平安的退步程度幅度僅比招行大一些,其他兩家銀行的退步幅度遠超過招行。

再看個人存款方面,興業、農業、招行的成本率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平安的成本率控制的是最好的,幾乎沒有上升(注:平安的存款還包括保證金存款,其成本率是上升的,因為總量不多,對分析影響不大,這裡未提及)。

從前面三家來看,招行的上升幅度是這三者上升幅度最小的。從活期存款看,農業銀行體量最大,成本率上升太多,對其成本端是非常不利的,興業的成本率幾乎不變,但存款也只是微升,平安的情況與興業幾乎一致,招行的成本率有8個基點的上升,但存款也沒有明顯的提升,但這裡真看不出來招行的優勢被其他銀行一步步侵蝕的跡象或者趨勢。

而定期存款方面,平安和興業的成本率基數實在是高得驚人,平安銀行的成本率下降了17個BP,仍高居四者之首,雖然存款利率下降,但仍實現了1038億的增長,著實難得;而興業上升了28個BP,只增長了910億,表現不如平安;招行的成本率提升了30個BP,實現了1504億的增長。

OK,一拍腦袋,脫口而出,平安在這一塊表現碾壓其他對手!但請想一想,平安成本率為何可降?反過來說,平安如果繼續上升,成本率提升至4%、4.5%以上,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不太可能吧。因此,我們目前不用急著下結論平安比其他銀行做得好,如果未來平安的個人定期成本率能進一步下降同時,還能有較好的存款總量增幅,那對平安股東們來說就是好消息了。

總的來看,招行的客戶存款成本率的上升是行業的共同趨勢,為何有這種趨勢,其他銀行都沒過多提及,只有啥都“招供”的招行道出了行業“內幕”——

一是同業競爭加劇,二是活期存款佔比下降。在 M2 保持個位數增速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存款競爭更趨激烈, 導致存款成本上升壓力有增無減;從活期存款佔比看,一方面,宏觀經濟總體保持低位運行,企業資金活化不足,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出臺後理財資金向存款轉化,但客戶收益預期仍保持高位,帶動存款增長高成本化、定期化,導致活期存款佔比有所下降。

由此來看,活期存款的定期化是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我們對比招行、興業、平安三家銀行的活期定期存款比例變化,可以發現招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化情況比另兩家銀行情況是要好的,所以從這一趨勢上來看,招行是更優於後兩者的。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通過數據進行相比較之後,在客戶存款成本方面,尤其是公司存款方面,招行的優勢是否被其他銀行進一步侵蝕,相信大家可以有個更精確的判斷,在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各銀行能作出怎樣的策略應對,能否繼續取得好成績,含金量會更高。這讓我想起高中時代,在重點班中,往往只有在奧賽中,方能辨出哪個是清華苗子。

至於同業拆借,央行借款,應付債券,三者由於數量較少(相較客戶存款),而且成本率高,也比較不穩定——當市場流動性好的時候,整個市場都資金充足,反之則整個市場資金匱乏,自然差異性也較小。

當然不同銀行會有不同的經營策略,有些銀行更“熱衷於”同業拆借,比如興業銀行,但這也是無耐之舉,如果能獲得足夠的低成本的客戶存款,誰還會去多借一些高成本資金呢。應付債券雖然利率最高,但優點是資金穩定,也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總之,目前情況下,銀行的資金負債結構,首先客戶存款是最優的選擇,再結合自身的實際的情況,採取不同結構的負債策略,儘可能做到低成本,這是對銀行的第一道考驗。

資金投放

資金投放端則分為發放貸款、存放同業、存放央行和投資四塊業務。作為銀行主要的收入來源,當然希望其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正所謂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這就非常考驗銀行的風控能力了,一般而言收益率由高到低為 發放貸款>投資>存放同業>存放央行。

首先,為何要存放央行呢,因為有法定準備金的約束,這是不得不上交的。而存放同業則是因為不同銀行間有資金往來,因此存放同業可以解決平時的流動性需求。這兩項收益率都較低,金額佔比也較少。

真正考驗銀行創收能力的是放貸與投資業務,投資類業務主要是投資債券和非標債權資產為主,而其中的重中之重,當數貸款業務,從整體上先了解一些相關的關注點。

首先,貸款的質量(根據貸款逾期程度)由好至壞分為五個等級: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其中前兩類稱為正常貸款,後三類稱為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貸款總額)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當然不良貸款是指貸款有收不回來的風險,而不是指一定收不回來。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假設放貸1億,如果這筆貸款能正常回收,利潤為3%,即300萬,但如果這筆放貸最終收不回來了,則損失1億,那麼這1億的損失需要33億這樣的貸款才能回本。由此可見,銀行是非常高風險的行業,不良貸款率哪怕只有較小的變動,都有可能對銀行利潤造成很大的影響。

第二,動態來看,需要關注銀行的五級貸款遷徙率(正常類貸款遷徙率、關注類貸款遷徙率......以此類推),這個指標是貸款向差的方向惡化的指標。舉個栗子,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期初關注類貸款期末轉為不良貸款的餘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末仍為貸款的部分),可以粗暴地理解,這個指標就是說上期關注類的貸款惡化為後三類貸款的程度,該指標越大,情況越糟糕。

第三,從其他行業的角度來看,銀行業的貸款就是客戶的欠款,類似於應收賬款。但這個應收賬款是錢上加錢(本金加上利息),一旦還不回來損失非常大,因此需要計提足夠的壞賬準備才能讓投資者放心,撥備覆蓋率(壞賬準備/不良貸款)就是大家密切關注的指標(一般而言越高越安全)。

該指標的監管要求下限是150%,考慮計提壞賬準備是會影響企業利潤的,因此在這裡,銀行就有耍小聰明的餘地了:

比如分子端,有些銀行如果當期利潤比較差,就可以少計提一些壞賬準備,反正只要這個指標達到150%的及格線即可;又如在分母端,由於計提壞賬的標準是不統一的,因此有一些銀行可以放鬆對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比如哪怕有一筆貸款已經逾期很久了,但仍然將其歸入正常貸款。

我們可以通過 不良貸款/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 這一指標來衡量不良貸款的嚴格程度的指標,該指標如果大於1,則說明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已被全部列入不良貸款,說明這家銀行比較“老實可靠”,如果小於1,那就得小心了。

正是因為這如此大的調整空間,因此銀行業被稱為水份最多的行業,這也是為何銀行業整體估值低的原因之一。通過下表感受一下銀行間的差異可以有多大: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第四,我們需要關注貸款的結構,包括地域結構,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等。

地域結構指所放貸款的地區,一般而言,經濟發達地區的貸款質量會高於經濟落後區,例如前期的錦州銀行爆雷事件,早前有人質疑它的一點就是,其放貸地區大部分集中在經濟較為落後的東北地區,竟然能做得這麼好的利潤,讓人難以置信,結果真出問題了。

行業結構就是銀行放貸給不同行業的客戶的貸款。一般來說,不要太過集中,否則風險很大,另外不同行業在不同的市場行情下會出現不良率的波動,銀行也要適時地進行調整,例如從招行2019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率是很低的(0.48%),而製造業的不良率則高達6.57%,因此需要密切關注銀行放貸的方向,預判其風險。

產品結構主要分為公司貸款和零售貸款兩大類,一般來說,個人住房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的質量會優於其他類貸款,但相應的收益率也會低一些。而信用卡貸款業務是近幾年的一塊香餑餑,每家銀行都想分杯羹,但從2019年上半年情況來看,受共債風險影響,信用卡不良率有抬頭之勢,因此對那些仍熱衷於信用卡業務的無下限地擴張(比如對申請人風控很鬆或者隨意發放高額度信用卡) 的銀行,我們需要警惕。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小結

現在對於利息收入的收入與成本端我們已有了一些概念之後,那麼如何衡量銀行的盈利能力呢?淨利差(淨利差=總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總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與淨息差(淨利息收益率=淨利息收入/總生息資產平均餘額)就是兩個很重要的指標,淨利差相當於其他行業提到的毛利率,淨息差則相當於是ROE概念。

盈利的提升要麼是投放貸款的規模提升,要麼是淨利差提升。投放規模的提升往往受到一定的約束,因此淨利差就顯得更為重要。

成本率的降低與市場的變化以及銀行自身的吸存款能力有關,想改變是比較難的,而更多的銀行是通過收入端收益率的提高來提升盈利水平。

但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有一些激進的銀行通過降低資產質量的方式硬抬升收益率,這樣的風險是很大的,因此當看到銀行的收益率提升之時,特別要注重對其資產質量以及計提準備是否充分進行分析。

非息收入

非息收入,主要指銀行通過提供產品及專業服務,從而收取的一些費用及佣金。與利息收入不太相同,利息收入非常考驗銀行的風控能力;而非息收入更強調的是(客戶、財富管理規模等)範圍廣、規模大,以及提供的服務質量高。因此相較利息收入業務,非息收入業務需要銀行承擔的風險要小得多。其構成主要如下:

學習銀行報表從招商銀行開始 抽絲剝繭,化繁為簡,瞬間明瞭

非息收入的這些業務也叫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負債的業務(當然表外資產在發生風險時也會轉入表內),大類上可分為金融服務類業務和表外業務。我們舉例理解一下各項目收入來源:

銀行卡手續費例如銀行卡POS交易;結算與清算手續費例如電子支付業務;代理服務手續費例如代理基金、保險的銷售業務;信貸承諾及貸款業務佣金例如保理和保函手續費;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例如資金託管業務費用。

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例如票據非標投資、債券和衍生品等估值的增減以及貴金屬交易損益;投資收益例如投資票據和債券賺取交易價差等。

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參照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未來息差會逐漸收窄,因此商業銀行在利息收入端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中間業務對銀行業務收入的增長會愈發顯得重要。

近幾年各大商業銀行也在強調轉型,根據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探索差異化的發展道路,例如大力推進信用卡的髮卡量,交易規模收取更多的銀行卡手續費;另外加大保險、基金的代銷力度,創造更多的代理服務收入等。

其他比較重要的關注點或指標

利息與非息收入表面上是兩條線,但兩條線又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以上從兩條收入線的分析思路外,還有很多的需要關注的地方,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零售業務佔比、成本收入比(業務及管理費/營業收入)、資本充足率等。

零售業務佔比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公司業務受週期性的影響會較大,而零售業務由於客戶都是個人客戶,週期性會弱一些,從而對銀行業績的波動性會小一些,比如“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收入佔比在57.38%,這樣的結構是非常優質的。

成本收入比則可以看出銀行的投入產出比,也是對銀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之一;資本充足率(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反映的是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這是銀行重要的風險指標之一。

銀行業報表之複雜,除了報表實在太長外,還在於其模式、產品與我們平時所瞭解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不同,在於我們不能是隻看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就可以了,因為銀行業務實在太多了,其中還有太多太多的點要關注的了,每一點都伴隨著風險,疏忽了任何一個點,未來爆的雷都可能是超大級別的。既要保證風險控制,又要實現利潤增長,目前來看,能做到兩者兼顧的只有招行,因此招行無愧為我國銀行業之首。正是因為要經營好太難了,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招行所取得的成就之不易。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文章中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不構成對證券的推介,投資者因依賴上述資訊進行投資決策,需自行承擔相應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