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曾經一度讓我看不懂的《Hello!樹先生》卻在我真正理解《阿Q正傳》以後幡然醒悟,再看時感受已經大不相同。都說“初讀不識其中味,讀懂已是其中人”,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對這兩部電影的感受是再合適不過了。

《Hello!樹先生》是一部現實主義電影於2011年上映。王寶強用他精湛的演技將一個“精神分裂者”演的活靈活現,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樹先生活的太壓抑了,就像魯迅先生文學作品裡的阿Q一樣,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有著相似之處。

優秀的電影任憑我們從任何角度去理解它都能夠得到不同的見解,樹先生和阿Q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樹先生對於精神的“放任”與阿Q對於精神的“壓制”,就像一個人同時擁有兩種不同思想,他們彼此牽制又互相獨立。

或許我們可以將思想延伸,樹先生和阿Q他們所崇尚的生活與理想的夢境,終究是我們每個人都曾期待的美好,但現實往往就是,夢境與現實,只有一步之遙!對此我們是否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突破口呢,答案是一定的,在此我將我的理解與思考並影片的內涵與價值綜合起來,分別從樹哥和阿Q身上尋找不一樣的人生啟迪,希望能給予更多的人思考與幫助!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01、他們表面備受關注,實際生活卻任人奚落:不被理解是常態, 做到堅持自我才是重點

《Hello!樹先生》中“樹”這個詞貫穿了整體的劇情,影片中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並沒有明確的姓名,以樹哥這個稱呼代替。

《阿Q正傳》裡的阿Q他沒有名字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因此大家都稱他阿Q。

樹哥和阿Q一樣,他們沒有姓名,就像隨便給取的一個外號,只是為了讓大家叫起來方便而已。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樹哥的朋友小莊不小心蹭了二豬的車,樹哥想二豬給自己一個面子,但是二豬一把推開了他並不忘補一句:沒你的事。阿Q經常被大家慫恿去幹一些“壞事”,例如去趙太爺家道賀,去摸小尼姑的腦袋,看似是大家吹捧他,其實他只是別人奚落的對象。

《Hello!樹先生》影片的一開始,樹哥便是在樹上,這其實是一個標誌,當後來樹哥在樹上的時候都是神志不清醒的時候,而樹哥一生的悲劇是從父親在20年前,在樹上失手吊死了犯了“流氓罪”的哥哥,緊接著父親的去世,讓他的命運從此與“樹”相關。

樹哥的人生,一開始就是殘缺的,失去了父親與哥哥,同時心中對父親滿懷著仇恨與親情交割的矛盾。這與《阿Q正傳》裡的阿Q不謀而合,影片一開始便是趙太爺家的公子高中的消息傳到了未莊,這在大家看來除了羨慕只剩嫉妒的事,阿Q卻說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一個沒名沒姓的人居然是未莊擁有最大權勢的趙太爺本家,擱在阿Q身上似乎太不合適了,果然,最終他再也不敢說自己姓趙了,他從此再也沒有了姓名這回事。

他們的殘缺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因為這本不關他們的事,但是命運早已經將他們安排好了,剩下的只有乖乖配合演出了。

樹哥是一個不修邊幅、邋遢的農村青年,在一家修車廠當修車工。樹哥在修車的時候不小心弄傷了自己的眼睛,而修車店老闆丟下2000塊錢便辭退了他,而自己家的地被村長的小舅子二豬佔了,他也不敢吭聲。

“樹哥”就好像是對他的口頭鄙視,其實他什麼本事也沒有,如果說這還不算,那麼樹哥表面尊重的崩塌,便是好友高朋拉他和二豬一起喝酒,酒桌上雖然大家都叫他“樹哥”,可是當樹哥提出想去二豬廠裡工作的時候,卻被赤裸裸的嘲笑了。

這時,樹哥的好友小莊不小心撞了二豬的車,二豬氣勢洶洶的要求對方賠三千塊錢,樹哥想勸二豬給自己一個面子,結果對方根本不搭理他。

這個情節充分說明了“樹哥”在村裡眾人心目中一點地位都沒有,諷刺的是,樹哥在被拉去喝酒的時候還推脫道:“又不是一個輩分的,瞎喝什麼。”

阿Q外形猥瑣,生活同樣不修邊幅,他依靠做短工而生。本來阿Q可以依靠趙太爺這顆大樹安心乘涼,可是他作死去調戲吳媽,緊接著被打出去,賠了全部家當不說連忘在趙府的夾襖都不敢要回來。

阿Q經常被吹捧,也不過是那些看客們閒來無事打發時間的樂趣,例如因為阿Q和趙太爺是本家,雖然沒有得到趙太爺的承認但是大家依舊害怕他們是有什麼關係的,所以在他被趙太爺“封殺”之前仍然享受著表面的風光。

但最終他徹底打破了僅有的尊重,使他不僅被所有人抗拒,也讓他在未莊徹底混不下去。

他們是不是很像,表面都是備受“關注”的人,如果不曾細心瞭解尊重背後的用意,我們還真的以為他們不僅特別而且不一般。

樹哥和阿Q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理解的存在,你會覺得他生來就是讓別人看笑話的,而且別人欺負他也不惱。但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被人真正理解過,他們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特別自我,從來不屑於外界對他的誤解和抱怨。

無論是《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先生還是《Hello!樹先生》的導演韓傑,他們在刻畫人物的時候都是儘可能的遵從現實,因此他們筆下的人物形象多面且極具生活色彩,就像一盞本不會轉動的走馬燈只要風一動它便立馬轉動起來,不僅有影更有形。

如何做到對他人的不理解仍能泰然處之呢,其實樹哥和阿Q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樹哥:“我對自己定位明確,對於弱者報以同情,對於強者從不附會,我兩隻無處安放的手就像我的人生,隨遇而安。”

阿Q:“我很樂觀,所以很少有煩惱,只要有短工可以做,日常有酒喝,至於正數第一還是倒數第一反正都是第一。”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02、夢境裡的人生,是他們最美好的嚮往:心存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

樹哥和阿Q都曾做過夢,而且夢裡盡是些好事,好在哪裡呢,好在他們用夢幫助自己實現了夢想。

《Hello!樹先生》影片中樹哥唯一對美好生活的幻想,便是遇到了聾啞人小梅,樹哥第一次見到小梅時便喜歡上了對方,即使得知對方是聾啞人後,依然想要和對方在一起。

可惜小梅並不喜歡樹,可能因為溝通不便,也可能她完全看不上樹哥。就像高朋媽說的那樣:“如果小梅沒有毛病,她會看上你嗎?”言外之意就是小梅即使又聾又啞,她依然沒有看上樹哥,此刻,樹哥對愛情的嚮往破滅了。

在高朋的婚禮上,樹哥遇到自己發小陳藝馨,他在城裡開了一個培訓學校,此時的樹哥情場失意又丟了工作,他迫切希望有個人可以幫他一把,所以他向陳藝馨提出想去他學校幫忙的想法,但是陳藝馨婉拒了。這時候,樹哥對事業的嚮往也破滅了。

婚禮的酒桌上,樹哥藉著酒勁跟二豬提出了對方佔自己家地的事情,結果幾次口角後,霸道的二豬逼樹哥下跪認錯,樹哥無奈之下在進到房裡的時候給對方跪下了。這時候,樹哥連做人的尊嚴也丟失了。

這是樹哥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崩潰的開始,接連受傷、失業、感情受挫、尊嚴受辱,讓本來生活艱難的樹哥更加舉步維艱。

在我看來,樹哥酒醉躺在床上握著陳藝馨的手睡去後,下面便是樹哥的夢境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夢境是入睡後才有的狀態,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也是在睡夢中遇到了警幻仙子。而樹哥第一次入睡就是從此刻開始的,更有力的說法就是此後所有的情節發展都是往樹哥所期待的那樣,如果說不是他的夢,還能是什麼呢?

樹哥的夢裡,所有欺負過他的人都得到了教訓,他親眼目睹了陳藝馨婚姻的不幸,面對一個事業成功家庭卻不幸福的人而言這也算是一種報應吧。二豬佔了他家的地還強迫他給自己下跪,最終樹哥被村裡人“封神”以後,二豬也同樣給樹哥下了跪。他夢想能和小梅結婚,果然小梅不僅懷孕了甚至還會說話,這些都是樹哥在幻想中最美好的生活了。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阿Q也同樣做過美夢,夢裡趙太爺、假洋鬼子都紛紛向他下跪,他穿著戲服高喊“革命,誰不聽話就革誰的命。”那些欺負過他的人都一批又一批的跪在他面前,喊他“阿Q老爺”。

阿Q第一次洋洋自得,他調戲過的吳媽還有小尼姑都紛紛拜倒在他面前,他甚至眼花繚亂不知選誰的好。

“王胡那麼癩根本不配和自己說話,小D也不配搶自己的工作,保長居然敢收他的錢,趙太爺怎麼敢說他不配姓趙,假洋鬼子憑什麼罵自己是蟲豸、小孤孀吳媽居然瞧不上自己,小尼姑敢咒自己斷子絕孫。”這些人在阿Q眼裡都不是好人,統統要不得。

所以在他的夢裡,一一對這些人施加懲罰,這是他對現實的控訴,同樣也是內心所向往的美好。

這兩部電影的故事是按照現實-夢境-現實這三個階段的進行的。他們本身活在現實的世界裡,遭受過排斥和欺壓,最終當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坍塌了,他們為了自我排解便把希望寄託於夢境,雖然他們都在夢中找到了自我,但最終夢醒時分所有的美好也都消散不見了。

樹哥因為預測到了村裡停水,被當做“大仙”,村長、二豬、瑞陽礦業的秘書先後來找他算卦,甚至樹哥還參與了瑞陽礦業的剪裁,與老闆探討月球開發的問題。樹哥最終瘋了,他瘋的很瘋狂,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他的精神是“放任”。

阿Q雖然沒有瘋,但是他的精神依舊有問題,他的“精神勝利法”是他受辱後到靈丹妙藥,他的“剋制”則是推向他最終走向毀滅的催命符。阿Q“無所不能”,他太好面子,所以他從來不知道遇事是可以問“為什麼?”的,在他的世界裡,他自己一個人可以搞定一切事,但最終他一件事都沒辦成,就被稀裡糊塗的推上了斷頭臺,阿Q沒瘋,但卻比瘋了還可怕。

夢境裡的人生終究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樹哥和阿Q的夢都是遭受到強大的精神壓迫下大腦所做的一種反應,他們需要夢來撫平傷口,同樣需要藉助夢境告訴大家,其實他們也可以生活的很美好。

因為只有心存夢想才能締造奇蹟,如果樹哥和阿Q連做夢都不去想些美好的事情,那麼他們和蟲豸又有什麼分別呢。試想我們自身,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從此再也打不起精神來戰鬥,那麼夢想只能算是天方夜譚,它們連在夢裡都不配出現,還配出現在現實世界裡嗎?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03、現實之下,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樹哥和阿Q

在《南方週末》對韓傑的採訪中,韓傑坦言:“樹先生的故事真實的來自於他家鄉的一個人。”

現實中樹哥的境遇跟電影中一樣,同樣是出身農村,失去父親和哥哥,幹修車工失業後投奔省城,娶了一個啞女。

魯迅先生創造阿Q的時候也曾說過:“阿Q還是有後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

我們身邊的樹哥和阿Q就像一個人同時擁有著兩種不同的思想,合起來就是渴求自由卻不願被束縛。某個人因為家境一般卻不願意發奮圖強,但是他太渴望外面的世界了,所以他想要走出去,但是現實條件告訴他:不可能。

於是他喜歡上了做夢,夢裡有他想要的花花世界,所以他習慣早睡,但卻並不是為了早起。最終,他渾渾噩噩不是瘋了就是呆了。

劈開了看,如同樹哥一樣的人,總是不合時宜的吹牛、死要面子,並做一些怪異的舉動。做著安分守己的工作度日,最終也沒能娶到心儀的姑娘,他慢慢從陽光走到黑暗,終此一生,別無他想。

還有如同阿Q一樣的人,總是習慣於自欺欺人,把諷刺當作吹捧,把面子當作生命。做著一成不變毫無價值的工作,對婚姻卻是連想都沒敢想,他覺得一個人就很好,所以一個人寂寞畫著圈,最終走向末路。

但是細想之後,我們每個人都和他們很像,一個瘋的的很徹底,一個傻的很徹底,但他們都不是壞人,也從來不做壞事,反而遇事總是自己扛。試想一個寧願用夢去解決問題而從不麻煩別人的人,你能說他真的可笑嗎?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理解,樹哥和阿Q的遭遇與變化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抵抗的,在命運與時代的嘲弄下,我們都無力反抗。

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像極了他們,原因是什麼?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堅信:“我不會成為他這樣。”

現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像極了他們,這就是電影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樹哥和阿Q不是某一個人,甚至不是某一類人。如何能避免成為樹哥或者阿Q呢,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①目標細化,拉近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

樹哥和阿Q之所以會陷入絕境,是因為他們在堅持自我的道路上,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太遙遠了。因為無法得到,所以不得不依靠夢境,但是夢境終究只是虛幻泡影,我認為他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將目標分化,從小到大來完成。

例如他們都失業了,那就先找份工作,先解決溫飽再說。他們都渴望婚姻,那就以行動卻感動對方,而不是像他們一個被拒絕過就再不敢奢求,一個硬是把求愛變成了調戲,這樣怎麼可能會收穫愛情呢。因此,拉近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才是他們首先要做的。

對照現實來說,如果我們對目標的要求過高,就很難一下子去完成,但如果能將目標細分做個先後整合,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困難程度,同時也增加了積極性。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②態度積極,行動在線,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樹哥和阿Q在自我成就的路上,一直是思想主導行動,這使得他們很多想法都存在於腦海卻並沒有去實踐,這對於實現夢想是非常大的障礙。

相反,如果能夠做到用行動配合想法,用思想推動行為,那麼他們在面對夢想時就不會望而卻步了。

③敢於自我挑戰,堅持學習用智慧武裝自己

樹哥和阿Q都做著只夠養活自己的工作,他們從沒想過真正的跳出自己所在的侷限。例如樹哥的發小陳藝馨開了家培訓學校,樹哥很想去他那裡工作,陳藝馨問他會做什麼,他說打掃衛生跑跑腿什麼都行。阿Q從來只是做短工,誰家要人就去誰家,但很多時候就是幹了今天沒明天。

從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可以看到,他們缺乏向上的精神,所以導致他們陷入了自我侷限而無法自拔。試想如果他們能夠積極的跳出侷限面對生活和挑戰將會有更多的勇氣和自信,也就不至於讓自己陷入了困境從而一蹶不振。

因此,我們在面對挑戰時,首先應該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是否是自身原因導致的。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收穫也會大不一樣。

《Hello!樹先生》《阿Q正傳》:當夢境與現實,離崩潰只一步之遙


總結一下:

《Hello!樹先生》裡樹哥的自我張揚與《阿Q正傳》裡阿Q的自我壓制,其實都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最初的看不懂和不理解,不過也是因為自己從不願承認我們像極了他們,事實上,我們都很像。

兩部影片都立足於現實卻又超越現實,鏡頭下對美好的展望與現實的殘酷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在感慨之餘,也增加了對人性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