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其實已經記不清以前看《千與千尋》是什麼時候了,也許是高中,也許是大學。情節也記不太清,只模糊地記得小女孩的父母變成了豬,還有一個長得很可怕的老太太,以及長得像動物的各色人物。記得最清楚的大概就是那種全網流行的吐槽用表情包:不要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這次重映之所以去看,本來完全是因為另一半對宮崎峻的喜愛。但是看完之後,卻覺得非常值得。作為一個成年人、社會人,再看這部動畫片,有了全新的感受。

這是一個關於慾望的故事。

01 太不靠譜的父母

故事的開頭,千尋的父母帶著女兒驅車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這是他們新家所在的地方。因為路不熟,爸爸開錯了路,來到了一個荒棄的城門樓子前。開車的爸爸明明知道自己路不熟,林間小路也不平坦,而且車上還有妻女,卻還是像個青春期的中二少年一樣,猛踩油門,從一開始就透著一股不靠譜的勁頭。

到了城門樓子前,雜草叢生,入口處有一個石頭墎子擋住了去路,意思很明顯:前方無路。但爸爸卻非想走進去看看,這份好奇心大概是很不合時宜的,因為媽媽一直在旁邊提醒,這個時間搬家公司的車已經來了。

還是小學生的千尋本來就因為搬家、轉學、來到新城市而感到不安,不願意走進那個黑洞洞的通道,然而爸爸卻故意說她膽小,讓她一個人在車裡等。媽媽雖然嘴上在勸爸爸時間來不及了,實際上卻跟上了他的腳步,開始往通道走。那樣的荒郊野外,小千尋怎麼可能敢獨自呆在車裡呢?只得跟上父母的腳步。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看完整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城門樓子的這條黑洞洞的通道,其實就是兩個世界的交界之處。千尋的父母用自己的不靠譜,將自己和孩子帶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異世界的景色自然是美的,畢竟不是給凡人欣賞的。這裡的白日靜悄悄,有著完善的街道、建築、市場,卻不見一個人影。市場的小攤上居然還擺滿了各種各樣飄著香味和熱氣的食物。這裡從頭到尾都透著一種詭異的氣息。

然而,千尋的父母像是著了魔一樣,被食物所吸引,也不管小攤沒有主人,就甩開腮幫子瘋狂地吃了起來。連幾歲的女兒會因為沒有得到小攤主人的同意就開始吃而覺得不妥,不問自取是為賊,但是爸爸卻嘴裡塞滿食物地說,主人來了他再付錢就好了。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女兒想盡快地離開這個詭異的地方,喊了父母很多次,但父母完全沉浸在食慾裡無法自拔沒有回應女兒。千尋就只能跑開,探一探周圍的環境。等到她碰到白龍後,白龍警告她立即離開,她急忙回去找父母時,卻發現父母已經變成了兩頭穿著衣服卻不會說人話的豬。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氣氛詭異的小鎮,連十來歲的千尋都本能地覺得危險,然而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卻對危險視而不見,坦然且違反道德準則地坐在沒有主人的小吃攤上瘋狂進食。這無論如何看起來,都是一個反理性的場景。

最初看過就覺得這對父母太忽視自己的孩子,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好奇心,沒有承擔起一個成年人的責任。看完全片後再仔細咂摸,就有了一點兒新的體會。不去猜創作者的本意,只談自己感受的話,也許這樣的父母才是世上大多數父母的真實面貌。

他們大多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自己的前途與發展比起孩子的不安來說更重要,所以許多與整個家庭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決定,往往不會參考孩子的意見。

千尋明顯不願意轉學,在車上時,她手裡緊緊握著的是之前學校的小夥伴送她的花束,看到鮮花稍微有一些枯萎的跡象,就緊張地向媽媽求援,說明她和曾經的小夥伴們有著很深厚的情誼。

然而爸爸還在自說自話,經過新學校時念叨說新學校好大啊,好像給了孩子很大的一個恩惠一樣,完全沒有注意千尋衝著新學校做了一個大大的鬼臉。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當千尋在異世界的入口前,明顯不想進去那個黑漆漆的通道的時候,他的父母也完全沒有在乎她的不安,只是執意要去探尋那條未知的路,沒有給孩子絲毫的安慰,反倒用諷刺和激將法,說孩子膽小,逼迫她跟上自己。

看到這裡時,我是有些生氣的。許多父母都有這種反覆否定孩子以達到規訓目的的行為,使得許多孩子長大後會缺乏自信、自我懷疑。

許多成年人忘記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在面對慾望的時候往往選擇放縱。也許異世界的空氣有放大人慾望的魔力,千尋的父母面對美食時,完全忘記了孩子,忘記了要在孩子面前做出正確的道德示範,只是貪婪地滿足自己感觀上的慾望,最終變成了豬。

故事中後來多次出現豬圈,湯婆婆的話中也有所提及,這些豬都是由偷吃食物的人變來的。也就是說,有許多的成年人,都受到了慾望的誘惑,最終淪落成沒有情感、沒有道德、沒有人類記憶的畜生。

不寒而慄。

這也許是一個巨大的黑色幽暗和隱喻。人類,究竟是因為什麼才和動物有所區別的?究竟是因為什麼才能稱其為萬物靈長?或許就是因為人類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並且產生了本能之外的其他“意義”。

如果你為了一口吃食就其他一切都不顧了,把親人的安危、社會準則統統拋諸腦後,那你也許就是一隻人形的豬。你的生命源動力如果只是動物本能,情感、榮譽、尊嚴、人與人之前的聯結對你來說都可有可無,那你真的就與畜生無異了。

02 無麵人的膨脹

無麵人最初只是一個沒有人搭理的、不會說話、沒有情緒、慢悠悠的非主流神仙,來來往往的各色人等,只有千尋禮貌性地與他打過招呼,並且在雨夜把他放進了湯婆婆的澡堂子。也許是千尋的這份好意讓無麵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溫暖,他開始想方設法對千尋好。

千尋被老闆湯婆婆刁難去刷最髒的大浴池,需要領清潔用的藥水,但前臺卻不肯給她,因為知道她是個被老闆刁難的“臭臭的”人類,無麵人就用自己隱身的功力幫千尋拿了一堆藥水。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後來深受汙染痛苦的河神終於洗淨了自己,一開心就撒下了滿地的金豆子,引得全澡堂子的人爭搶歡呼。旁觀的無麵人發現了,原來大家都喜歡金豆子。於是他以金豆子為餌,引得一個跑堂的蛤蟆上當,把蛤蟆吃進肚裡之後,他就可以用蛤蟆的聲音開口說話了。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用魔法變出了無數的金豆子,變成了澡堂子裡最慷慨的金主,所有的服務人員都爭先恐後地伺候他,討好他,只為得到金豆子。吃了無數美食的無麵人,身體變得越來越大,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接連吃掉了兩個服務人員。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這個惹不起的金主要求店家把千尋找來。千尋面對已經膨脹得非常可怕的無麵人時,毫無懼色。他和千尋說,她想要什麼都可以滿足她。但千尋彼時最迫切的願望是去找錢婆婆,為奄奄一息的白龍尋一絲生機,於是她說無麵人肯定給不了她想要的東西。

勃然大怒的無麵人開始追逃跑的千尋,一邊追一邊吐出了三個曾經被他吃掉的人,最終在搭上電車之前恢復成了從前那樣無害而溫和的模樣,也明顯為自己曾經做的事感到了愧疚。最終他留了錢婆婆的小屋裡,給錢婆婆幫忙打下手成了他的工作。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無麵人時隱時現的黑色半透明身體,在我看來,象徵著一種孤獨的情緒。

沒有遇見千尋之前的他,就是孤獨的本體,沒有人在意,沒有人交流,甚至沒有人看見。然而千尋對他的一絲絲善意,成了他想逃離無邊虛空的一根救命稻草,於是他拼命想抓到她、討好她。他看到了世人對金錢的痴狂,以為千尋也會像所有人一樣喜歡金錢,便想要變出金錢來送給她。

然而這個過程中,他自己的慾望也在膨脹,他想能夠說話,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他想像別人一樣吃很多美食,於是他把自己的慾望都吃進了肚子裡。他的黑色身體變得越來越大,他想要的越來越多,慾望越來越膨脹,然而他無邊的孤獨卻也隨之越來越龐大。

用感觀上慾望的滿足來填充自己內心空虛的試圖,是註定要失敗的。結果只會是空虛越來越大,真正的自我被空虛所吞噬。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無麵人對千尋的討好,其實就像是現實世界中缺愛的人對於不適合自己的感情的追求。他們眼中的愛,可能只是別人的一點點友好。這一點點的友好,可能就成為了他們無視界線闖入他人生活的理由。他們以為這是全身心的愛,卻其實只是自我慾望的膨脹。如果得不到回應,便會惱羞成怒,害人害己。

所幸的是,無麵人最後在千尋的幫助下找回了本真,又在錢婆婆的小屋裡找到了工作,工作給了他的生活“逃離孤獨”之外的其他價值。人的價值不能靠情感依附、討好別人實現,而是要靠工作、靠對世界有所貢獻而實現。

我總覺得這部影片中,充滿了對努力工作、對勤勞的讚揚。千尋最終能救回父母,救活白龍,贏得澡堂子裡的鍋爐爺爺、小姐姐及其他服務人員的尊敬,跟她工作態度的認真有很大的關係。

《千與千尋》:一部關於慾望的童話

《千與千尋》當然還是個關於愛的故事。千尋因為對父母有愛,才能一夜之間成長,從一個膽怯的小女孩,變成一個闖蕩異世界的小小女英雄;因為感念白龍的救命之恩,才敢於和湯婆婆抗爭,敢於孤身前往錢婆婆的住處。

而千尋也同樣是因為白龍對她的愛護,鍋爐爺爺、小玲、錢婆婆對她的幫助,才成功脫離險境。宮崎峻老爺子的心中一定有許多愛,才能創造出這樣的故事。

而關於慾望的部分,我覺得才是成年人觀看這部片子之後,應該反躬自省的地方。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