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学校教育如何应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很有意思,20000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石器时代,2000千年前进入到了铁器时代,也就是冷兵器时代,200年前进入了蒸汽机时代,20年前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这个数字看起来像一个巧合,但是历史就是如此神奇。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的20年来,教育经历了从辅助,到整合,再到融合的三个阶段。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已经从IT.到DT,再到AI,经历了三个时期,现在AI时代已经来临,我所思考的问题是AI时代,学校,教师和学生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将如何面对AI时代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技术无论如何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教师的痛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教师们所从事的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工作,例如作业批改,如果AI能解决这个问题,把老师解放出来,释放出来的时间和空间,要用于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的精神成长能够得到更大的扶持,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种种问题。这样真正能帮助我们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我们一直在努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大规模,班级制的背景下,很难实现这个目标,而AI技术的问世,让这种梦想成为了可能。

所以未来数字技术以及智能环境下的教育,我们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学校要有面向未来教育的思维。教育已经不是学校的专利,我们面临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围墙已经被信息技术拆除,泛在教育不断发展,目前全国在校学生总数大约是2.2亿人口,而接受网上泛在教育的人口已经接近5千万。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固步自封,不作调整,自然会面临危机。而我们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在哪里?未来学校物理意义上的围墙已经被技术拆除,我们应当建立起新思维,

就是要借助新技术,建设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共同体

二是要完成教师角色的改变。AI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知识教授已经不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智能机器人可能做得更好,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获得解决复杂的现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能否学会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十分重要。要学会跨学科的合作分享,设计跨学科的学习情景,训练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未来学校课程中类似STEM,STEAM课程,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课程可能会更加普遍。

三是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掌握多少思考问题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认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未来学校的建设,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更需要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的系统变革。我提出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是教育目标的贯通。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智能机器人不会有价值观。价值观才是未来学生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 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时代变革的结果,作为教育者应当理性看待理性应用技术,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效能,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痛点问题。

第三,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硬道理。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