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精製政策“套餐”助力鄉村“美顏”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今年的“三農”工作中,我市將堅持以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強化農村供水保障、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等工作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圍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今年我市將紮實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計劃創建市級示範鄉鎮20個、示範路1000公里;對全市建制村通暢效果開展“回頭望”,積極推動能源路、旅遊路、產業路建設;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農村道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00公里;實施中央預算內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新增變電容量1900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線路371千米;加大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111個行政村的4G基站,在基本實現建制村光纖網絡和4G網絡普遍覆蓋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提升網絡覆蓋質量。

強化農村供水保障方面,我市將全面排查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積極推進西線定邊引黃工程實現年內全面供水,綏德米脂子洲三縣供水工程將建成通水;大力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有條件的地區將城鎮管網向農村延伸;對供水人口1萬人或日供水1千噸以上的農村飲水水源進行保護區劃定,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機制,全面加強農村飲水水源保護。

緊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今年我市還將深入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將2019年啟動實施的1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對剩餘1000個村實施環境治理,實現所有建制村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紮實開展“淨美榆林”村莊清潔行動,實現乾淨整潔建制村達到95%;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府谷、吳堡2個二類縣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其餘10個三類縣因地制宜確定改廁技術和模式,量力而行推進;全面完成農村學校衛生廁所改造,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確保得到有效治理的建制村達到90%以上;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建制村有效治理、有效管控分別達到28%和72%;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形成有隊伍、有經費、有制度、有標準、有監管“五有”農村環境整治體系。

就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我市還將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要達到達95%以上,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5%以上;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推進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試點工作,加強農膜汙染治理;持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5%以上;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確保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為目標,細化量化生態文明建設“八大行動”“九項治理”“六項制度”,市縣一體實施重點項目,全年完成營造林及種草面積100萬畝、改良退化草場10萬畝、森林撫育35萬畝、綠化村莊200個。

通訊員李治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