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為何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作者小魚哥品味歷史。蜀漢有兩個時期進行了“大赦”。在諸葛亮擔任輔臣的時候曾經明確反對,所以十多年間就在劉禪繼位初期大赦過一次。諸葛亮去世之後的三十年間,就連續發出了十一次的大赦令。這從側面體現了諸葛亮的施政水平,是蔣琬和費瑋等輔相所不能比的。在三國分立的局勢下,民力是各勢力非常寶貴的資源,因此各國的統治者為了增加生產力和兵力,都頻繁的開始施行大赦,讓那些囚犯罪人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根據《三國志》裡面君主的列傳統計,曹丕在位六年間進行過一次大赦;曹睿在位十三年,五次大赦;曹芳在位十五年,九次大赦;曹髦在位六年間,三次大赦;曹奐在位五年,四次大赦;除此之外,孫權在位三十三年的時間內,一共發佈了八次大赦令;孫亮在位六年,六次大赦;孫休在位六年,四次大赦;孫皓在位十六年,十四次大赦。不管是曹氏政權也好,東吳孫權也罷,就連司馬氏三個父子算上,這些在政治上優秀的統治者,都依靠著頻繁的大赦來粉飾太平,除了能夠恢復民力之外,還可以為自己帶上一副“仁君”的面孔。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但是,這種赦免罪犯的行為直接對受害的家眷造成了傷害,而且也讓那些守法百姓的權益受到損害,這也間接的打擊了國家的律法和威嚴。所以在劉備和諸葛亮時期,都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在諸葛亮施政的十年,就在劉禪繼位初期進行過一次大赦,他表示了自己“治道以大德,並不以小恩”的執政方案。然而,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這種政策隨即被打破,蔣琬和費瑋等人用改元、軍隊得勝等種種原因,接連發布了十一次的大赦令,孟光對此行為進行激烈的言語反對“爾等用非常之惠,以恩奸佞惡犯!”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蜀漢政權在四十多年的歷史裡,諸葛亮的專屬職位就是“丞相”,上到後主劉禪,中至蔣琬和費瑋等重臣,下到底層的小官吏,但凡進行政事討論的時候,都以諸葛亮之法為出發點進行分析。諸葛亮在用兵期間,憑藉著他卓越的才華才能夠讓百姓不以為難,再加上他一心為國的態度,才能讓蜀漢的政權和民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當時的封建制國家,是沒有一套正規的嚴明法治的,大部分都是依靠人治政策。等諸葛亮去世之後,雖然蔣琬等人也是重臣,但是他們在面對蜀國國力衰弱的情況下,很難有諸葛亮的謀略,所以才導致了上述情況的發生。他們難有諸葛亮的才幹,當然也無法維持理想的施政方案,明知道頻繁的大赦對國力無益,但在局勢情急之下,這隻能用這種且顧眼下的辦法了。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從此,蜀漢的政權和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諸葛亮去世後已經大不如從前了。這些事情發生了永安三年,也就是公元260年的時候,東吳的使者薛栩到蜀國來訪,回去之後給吳國的君王孫休彙報蜀國情況時候的說辭,此時距離諸葛亮公元234年去世,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吳國那邊也並不敵蜀國,孫休和孫皓兩位君王在位期間,一共進行了十六次大赦,從這個次數上來看,也能推測出東吳政權比蜀漢更加紊亂。只是因為司馬氏後來控制了曹魏政權,所以在面臨打擊的蜀漢,就率先走向了亡國的命運,而東吳在蜀漢滅亡十七年後,也沒有難過同樣的命運。

劉禪時期蜀漢多次大赦,諸葛亮頻頻阻止?這和最後的滅亡有關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