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開篇小故事——告訴你“世界上最笨的賊”

1995年4月19日,在美國匹茲堡,一個名叫惠勒的中年男子,連續搶劫了兩家銀行。由於他在搶劫時沒有戴頭套或面具,警察很快通過監控看清了他的長相,並迅速進行了逮捕。

在被抓時,惠勒竟然沒有感到半點恐慌,而是滿臉困惑地問:“我在臉上塗了隱形液,你們怎麼還能找到我?”

警察被他問懵了:“什麼隱形液?”

惠勒一臉認真地說:“檸檬汁啊!”

原來,惠勒在看電視時,瞭解到用檸檬汁在紙上寫字後可以隱形,就進行了神推理,認為如果把檸檬汁抹在臉上,別人就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因為這一操作,惠勒被大家稱為“世界上最笨的賊”。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世界上最笨的賊”引出的研究——達克效應

惠勒沒有嗑藥,精神也正常,可為什麼會笨到這種程度呢?懷著對這個問題的好奇,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鄧寧和學生賈斯汀·克魯格開始了研究。

他們讓本科生為自己估分,發現成績越差的學生,給自己估的分越高;他們讓司機為自己的車技打分,發現車技越差的司機,越是認為自己是好司機。

於是,他們在1999年得出的結論:

能力和技能不足的人,往往會有一種虛假的自我優越感,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別人永遠不如自己。這種過度自信、認識不到自己無知的認知偏差現象,被命名為“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達克效應”。

如果能認識到自己的達克效應,我們就會變得更聰明,就會努力避免自大,也能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讓人生獲得成功。

因為這一發現,鄧寧和克魯格被授予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

。要知道這個獎項雖不如諾貝爾獎,但分量也不輕。

搞笑諾貝爾獎並不是用來搞笑的,而是頒給那些“看上去好笑,但實則非常深刻”的研究的,頒獎嘉賓也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達克效應的具體表現和危害有哪些?

達克效應離我們並不遠,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有些人身上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明明素質低下,非常無知,還總是表現出一副什麼都知道的樣子,對別人指指點點。

即使你的努力有了收穫,他們也滿眼不屑,認為那沒什麼了不起,甚至會故意進行詆譭,以襯托出他們的英明。

這類人的確讓人很無語,可也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如果達克效應出現在一些工作上,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比如,如果一個公司管理者不能認清自己,認為自己的決策都是正確的,那麼很有可能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再如,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者盲目自信、自大,作出的決策很有可能缺少,讓國家和百姓利益受損。

可見,達克效應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需要我們明智地避免。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你可能會覺得,雖然自己不是無所不知,但也有自知之明,不會狂妄自大,達克效應與你無關。

可事實上,不管多不靠譜的事情,世界上總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相信。這也涉及到了另一個概念——五分之一法則。

也就是說,你信以為真的知識,也有可能只是謠言。如果你用這些知識去反駁別人的觀點,甚至去說服別人,是不是也是陷入了達克效應呢?

所以說,千萬不能低估達克效應的涉及範圍。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作為一個普通人,要如何克服達克效應?

之所以出現達克效應,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人類自己的無知造成的。怎麼理解呢?就是說當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時,越能夠了解到,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無知。

所以,保持開放的態度,承認自己的無知,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克服達克效應呢?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第一,向曾國藩學習,日日反省,向內看清自己。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有很多毛病,其中一些毛病,他自己也看不到。後來,他日日寫日記反省,逐漸認清了自己的問題。

在這裡我說一件小事。

曾國藩進入翰林院不久,恰逢父親的壽辰,一個名叫鄭小珊的好友前來祝壽。由於兩人私交很好,曾國藩與他說話時便非常隨意。

結果在壽宴上,曾國藩有些誇誇其談,並不注意言辭,讓鄭小珊很反感。可曾國藩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話不投機,跟鄭小珊當場吵了起來,氣得對方當場拂袖而去。

事後,父親把曾國藩叫來,教育他不該在父親的壽宴上與好友爭吵。而曾國藩也通過寫日記,反省出自己的錯誤,看到了自己身上“自以為是、多言、強辯”等毛病。

從那以後,曾國藩總是在日記裡反覆提醒自己要“戒多言”,可以說,日日反省是幫助曾國藩克服達克效應的重要方法。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第二,向別人打聽,藉助別人的眼光判斷自己。

人類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在自我認知方面,哈佛商學院的一位教授曾經提出一個方法,是藉助別人的眼光來判斷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位教授建議,你要先找到10-12個人

,這些人需要是對你有一定了解或比較親近的人。他們可以是家人、朋友、老師,也可以是上司、同事、客戶。

然後,請他們寫出你的3個優點和3個缺點,並儘量給出可以證明這些判斷的具體事例,以及當時的情境。

最後,通過分析這些事例和情境,瞭解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形象

這樣做以後你會發現,我們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這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第三步,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向比你更厲害的人學習。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即使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的知識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說過:

“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可問題在於,人類總是有自戀傾向,尤其是當我們認知比較低時,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讓他人覺得自己無所不知。

這樣一來,我們就容易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長處上,轉過身來去攻擊別人的短處,藉此彰顯自己的高明。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會讓我們成為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世界,陷入達克效應而不自知。

所以,我們要學會保持覺知,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學習,不斷向比我們更厲害的人學習

,讓我們的知識圈越來越大,避免因為達克效應做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災難性事情。

為什麼無知的人那麼自大?搞笑諾貝爾獎:讓這個笨賊告訴你答案

現在你知道了,達克效應是指一個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認清自己,避免與人相處或做決策時過於自負,而這也能讓我們變得更聰明,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