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如果你也是一名抖音用户,那么,相信你在最近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听到了“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伤心离别歌”这样的歌词。

《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这几句歌词被大众广泛认可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是因为它优美的戏曲唱腔,或许是因为歌词背后一字一句的深沉,也或许是其他......

不过你又可曾具体地了解过这首名为《赤伶》的歌呢?

你又可曾知道这首歌的背后凝聚着一位“戏子”的一颗火热赤子之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抖音热门歌曲《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26年,也就是公元1937年这个山河破碎的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将中国人民的生活一把拽进了水深火热之中。

《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而尚未受战火波及的江西安远县城内,戏台上还在演绎着《桃花扇》的离合悲欢。

裴晏之,就是那位演活了不惜血溅桃花的李香君的角儿。

不久之后,日本人还是闯进了安远县的宁静生活。

他们不仅将安远县城团团围住,还以全县人的性命为由,要挟裴晏之为他们单独演一出戏,以示慰问。

裴晏之没有拒绝,反而莞尔一笑,转身坐在梳妆台前,细细描摹起了梨园扮相里的精致眉目。

位卑未敢忘忧国——抖音热门歌曲《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一出好戏开场了。

台上人唱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人听着,听愣了神。

《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偏偏这时,一位叫“李香君”的人,突然大喝一声“点火”。

当日本人回过神来时,他们却发现戏院的门早已被人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也都被泼洒了油,火势早已一发不可收拾了。

可是你听!台上的戏还在唱着。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你听说过梨园老祖宗的一道规矩吗?

这戏啊,一旦开始,即使台下没有人,也一定要唱完。

因为凡人不听,不代表鬼不听。

以往,人人皆知桃花扇,无人知晓李香君。

而今日,台上戏一折,水袖起落......

好一个李香君,好一个裴晏之。

《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抖音热门歌曲《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楼已塌,戏未终。

中国有句难登大雅之堂的老话,说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可是你看《金陵十三钗》中,那群人们口中最放荡不羁的女人们,拉直了头发,换上了学生的校服,替女学生们上了日本人的车。

虽然《金陵十三钗》的原型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21名学生,但是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摒弃所有的偏见去相信这样一份主动将自己送上祭台的柔弱女子的壮烈家国情呢?

毕竟,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戏子无义”,但一介伶人出身的裴晏之又可曾让你看到了一个“戏子”的“无义”?恰恰相反,他的心中装着家国大义!

另外,你知道什么是“戏子”吗?

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

所以,我们以后不妨唤他们一声“伶人”吧......

正所谓,赤伶,赤伶,他也不过只是位身怀火热赤子之心的伶人......

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位卑未敢忘忧国——抖音热门歌曲《赤伶》背后的“戏子”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