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9年張掖市林業工作綜述

翻開2019年張掖市林業發展臺賬,一組組喜人的數據躍然紙上:一年間完成營造林56.3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38萬畝、封山(沙)育林41萬畝,完成義務植樹515萬株。

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9年張掖市林業工作綜述

完成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淺山區人工造林0.8萬畝,沙化草地補種改良5萬畝、草原圍欄封育5萬畝,完成黑河干支流沿岸人工造林0.98萬畝,建設木本油料及特色經濟林基地0.5萬畝。

完成大規模國土綠化營造林56.38萬畝,其中“一園三帶”生態示範建設營造林26萬畝……

這是張掖綠色發展的見證,是全市人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懈努力的結果。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觀念,大力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生態修復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積極推進綠色惠民,大規模國土綠化深入推進,為建設幸福美好金張掖創造了良好生態條件。

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9年張掖市林業工作綜述

堅持把“一園三帶”造林綠化示範建設與大規模國土綠化相結合。圍繞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和“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祁連山林地保護與建設、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堅持造林與造景相結合、防護林與景觀林相融合、重點生態工程與農田林網、村莊綠化相配合,超前規劃設計,精心指導落實,開展土地平整、客土置換、管網鋪設等前期工作和基礎工程,整合項目資金,加快工程建設,搶抓春季造林有利時機,迅速掀起植樹造林高潮,全力推動以“一園三帶”造林綠化示範建設為引領的大規模國土綠化高效推進。

建成張民公路、張肅公路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生態景觀林、黑河生態新城環城大林帶、丹霞通道東側供水渠系生態景觀林、絲路花海田園綜合體優質林果和交通大林帶、大黃山劉家山頭水源涵養林等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示範樣板工程。

深入推進林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託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經濟林建設項目,按照適地適樹、發揮優勢、集中連片、穩步推進的原則,將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相結合,突出發展優質梨、紅棗、枸杞、葡萄等優勢特色樹種,積極發展文冠果、油用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全市新增以優質梨、杏、枸杞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3萬畝。

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9年張掖市林業工作綜述

開展以幼園早果早豐、掛果園優質高產、老果園復壯穩產為重點的提質增效行動,完成經濟林提質增效改造4萬畝。建成以葡萄、紅棗、優質梨、枸杞、杏、文冠果、沙棘等為主的經濟林92萬畝。建成以葡萄酒、紅棗、濃縮果汁精深加工為主的規模以上企業11家,年生產各類產品3.2萬噸,實現年產值2.7億元。

堅持整體封禁保護、局部重點治理的原則,圍繞中度沙化區和綠洲外圍過渡帶,在保護好現有天然荒漠植被的基礎上,採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喬灌草、帶片網相融合的方式,開展固沙壓沙和人工造林,依託中央財政防沙治沙項目,完成治沙示範林建設0.2萬畝。依託三北工程,完成精準治沙造林0.2萬畝。依託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項目,對生態區位重要、不具備治理條件以及不宜開發利用的沙化土地實行嚴格的封禁保護,山丹縣加快推進南灘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項目建設,完成刺絲圍欄建設66公里,封禁沙化土地15.2萬畝,治理沙化土地71.2萬畝。

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9年張掖市林業工作綜述

堅持生態工程建設與義務植樹相結合,紮實推進以“一園三帶”造林綠化示範建設為引領的大規模國土綠化,圍繞張民公路、張肅公路鄉村振興示範帶和城市郊區、旅遊景區、鄉鎮街區、示範園區、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旅遊景區沿線、生態走廊沿線“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重點造林地段。全市動員、全民動手,持續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形成黨政機關示範帶頭、社會各界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帶動大規模國土綠化向縱深推進。每年全市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在50萬人以上,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6%。

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載體,不斷加強城市片林、風景林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公園、城郊森林公園等各類公園及城市出入口、城郊綠道、環城綠帶、生態廊道建設。採取規劃建綠、拆違還綠、立體植綠等方式,完成城市綠化帶建設0.45萬畝,綠地面積進一步擴大,生態景觀效果明顯提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大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因地制宜開展環村林、鄉村片林、綠色通道、庭院綠化、四旁綠化、休憩公園建設,完成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造林綠化14.3萬畝。加強古樹名木和景觀林保護,傳承鄉村自然風貌,積極創建國家森林鄉村,全市申報創建國家森林鄉村10個。(文/李玉潔 圖/甘肅張掖網)


審核:萬福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