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巴黎的重要景點被旅行社挑了幾個給我們看了一下,還有很多著名的建築沒有時間看,只能留待以後再說了。另外有一些是可以隨意逛之的。我們就蒙上眼睛隨導遊瞎走。走著走著,就到了這裡。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個很有名,就是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我們在盧浮宮看到安格爾的《大宮女》那個扭曲的人體,雖然它預示了現代派的到來,可現代派當時還沒有來到。不過藝術風格已經開始了變化,在建築上也是這樣,十九世紀中期已經開始要尋求新的風格,什麼新拜占庭、新哥特、新羅曼層出不窮,各領風騷三五年,其實他們還是妄圖把過去的風格拿出來攪和在一起,也就是在老田裡種新瓜。到了十九世紀末,新一代的建築師來了一次和過去的徹底了斷,用鋼鐵代替了過去的石頭做建築材料。這就在建築領域興起了一股熱潮,有人給他們也安了一個主義,叫做“現代藝術”。這個現代藝術從1890年一直持續到1905年左右,這座埃菲爾鐵塔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所以說,十九世紀末是藝術上古典精神和現代精神的分裂點,由此開始,藝術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不僅人的審美觀;連鬼的審美觀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巴黎人在埃菲爾鐵塔設計方案確定的時候是很不願意接受的,可是沒有辦法,參加評選的其它方案還不如這個。巴黎人於是在這個現代派鐵塔周圍再建點古典的園林小品,你看這個花瓶,底座那個就是巴洛克標誌性的雙渦卷。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鐵塔腳下再種點兒會開花的樹壓壓驚。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站在鐵塔下面,抬頭往上看,它那個結構框架毫無遮掩地暴露在外面。雖然從遠處看,埃菲爾鐵塔那大麴率的腰線非常優美,其實在局部裝飾上還是有很多小圈兒和渦卷的。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巴黎人最終接受了這個顛覆性的建築,而且引以為自豪。這座鐵塔是作為1889年5月的巴黎世博會標誌建築的,開完會還要拆走。當初建設這座鐵塔的時候,巴黎市政府也很糾結,生怕項目失敗投資打水漂。因此,市政府告訴埃菲爾說這座鐵塔的建設安裝費一共一百六十萬法郎,我出三十萬,你出一百三十萬。這就是最早的PPP建設模式,名字很唬人吧?它全名叫Public Private Partner,中文叫作“公私合營”。埃菲爾當時就哭了,他哽咽著說“我一個苦逼工程師哪兒有那麼多錢吶?我得拎著棍子在巴黎街上的死衚衕裡上多少夜班呀?再說那些下夜班的孤身路客也沒有那麼多錢給我呀。”這個巴黎市政府一想也是,就和埃菲爾商量說這樣吧,你建成以後開完世博會我也不拆了,你拿著它賣二十年門票讓人參觀,包括世博會期間的,二十年以後再把鐵塔交給我。這雖然是把埃菲爾推到了懸崖邊上,但還是給他留了一條生路。你這個鐵塔如果建得好看,你就能賣門票賺錢,否則你就會賠本。這個埃菲爾鐵塔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展會賺錢,埃菲爾自己註冊了一個工程公司來做這項工程。但是哪家銀行給他的貸款呢?不知道,反正這是世界上第一筆風險投資。這種建設經營模式也有一個名詞,叫做BOT,就是Building-Operation-Transferring,中文叫作“建設-運營-移交”。你看看這個埃菲爾鐵塔在多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的,藝術風格是劃時代的;投資方式是劃時代的,建設運營方式也是劃時代的;它不僅開創了新的藝術流派,還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最後,市政府空手套白狼,白得了一個世界之最;埃菲爾憑自己的創新掙了一大筆錢。直到現在,這個PPP和BOT都還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方式之一和建設經營方式之一。這個埃菲爾鐵塔現在是巴黎的標誌性建築,市政府經營這項產業盈利相當不少,因此這乘涼的人給栽樹的人在鐵塔下面的陰涼地兒立了一塊碑。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我們集體在這裡嗟嘆完畢之後,就坐電梯上到鐵塔二樓餐廳去吃飯,我也不知道電梯票多少錢,是旅行社給買的。在這個地方吃飯,一定要有情調,那肯定還要吃法餐呀。這次吃的也是好嚼的,萬聖節剩的南瓜做的濃湯,兔子菜做頭盤,大菜是香煎小牛肉,還有一瓶勃艮第紅酒佐餐。這塊小牛肉非常好,不僅好嚼,而且個兒大,得有四分之一城磚那麼大。女團員多數只能吃走半塊,可我們團裡也有幹掉一塊半的女團員。吃完飯出來,天上下起了雨,團長把團員們轟到二樓平臺上去溼其肌膚、毀其穿戴。我們也就看看雨中景吧,沒人唱那個《雨中曲》。往四周看看吧,西北方,賽納河對岸是夏悠宮(Palais de Chaillot),1889年舉辦世博會的地方。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東南面是戰神廣場,遠處的建築是喬佛利廣場。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東面,金頂的巴洛克時期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是榮軍院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Louis des Invalides),那裡有拿破崙墓。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往東北方向看,塞納河邊有一座帶金色洋蔥頂的建築,那是新蓋的東正教堂。再往遠處看,有一座高地,那是蒙馬特高地。可以隱隱約約看見蒙馬特高地上有一座教堂建築,那是巴西利卡聖心大教堂(Basilica of the Sacred Heart of Paris),簡稱聖心堂,是一座十九世紀的羅馬-拜占庭風格的教堂。這座教堂之有名是因為它的名字叫“聖心”,它的名字叫聖心是因為它供奉的聖物是基督的心臟。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吃完飯肯定要散步的,特別是剛才在埃菲爾鐵塔餐廳吃了那麼一大塊小牛肉。走著走著就看到了這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沒去過巴黎的人也知道這是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1804年,拿破崙稱帝,之後他就開始了策劃很久的攻擊英國戰役,1805年就發生了英法特拉法加海戰。當時拿破崙聯合了西班牙艦隊一起攻擊英國,但是海戰的結果是法西艦隊全軍覆沒。自此,拿破崙打消了跨海攻擊英國的主意。其實英國人在特拉法加海戰之前就夥同奧地利和俄國組成反法聯軍,從東面陸路進攻法國。拿破崙親自帶著隊伍就向東抗擊聯軍,打了不少勝仗。其中最著名的一仗是在捷克的奧斯特里茨,這是拿破崙7萬人和反法聯盟9萬人的一場群架。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合夥打法王拿破崙一個。他們人多勢眾,結果卻輸給了拿破崙,這就是歐洲史上著名的三皇會戰。由此,拿破崙被稱為西方四大軍事家之一。拿破崙為了慶祝這次戰役的勝利,就下令在巴黎建一座古羅馬那樣的凱旋門。羅馬城最大的凱旋門是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凱旋門。古羅馬時期軍隊出征的時候都是偷偷地出城,因為不知道戰事勝負,不好大張旗鼓。如果在重大戰役獲勝,回來之後就建一座凱旋門。所以你看,不是打了勝仗從凱旋門進城,而是戰役紀念碑的意思。拿破崙建的這個凱旋門也是這樣的意思,但是它上面浮雕有出城和回城,那就是出征和凱旋都有唄。在中國的古京城,出師蕩寇是走德勝門,凱旋迴朝是走永定門。

其實神聖羅馬帝國攻擊大革命後的法國是有原因的,法國大革命中1791年把路易十六斬了,過了二年的1793年又把路易十六的王后安託瓦內特斬了。這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要管安託瓦內特叫姑姑,所以他肯定要去攻打法國革命黨。弗朗茨二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打敗之後,被拿破崙強行解散了他的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為了賠罪還把自己的女兒瑪麗·路易莎嫁給了拿破崙做後太太。拿破崙本想靠這種政治聯姻加上拆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臺,一次性解決這個反法同盟核心力量。不料這個弗朗茨二世抗拿之心不死,他對拿破崙窮追不捨,最後藉助英國喬治三世手下的惠靈頓公爵終於滅拿成功。成功之後,他就又幫助波旁家族的路易十八復辟了。

從凱旋門的這個戴高樂廣場順著香榭麗舍大街再往前走,就到了協和廣場,協和廣場有這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是埃及方尖碑呀!十八世紀時,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拿破崙曾經帶領法軍進攻埃及,但是成效不大。反法聯盟趁他家裡空虛,要去抄他的老巢,所以他就趕快回到巴黎搞了一個霧月政變當上了一把手,然後他就帶領他的意大利軍團把那個聯軍打得屁滾尿流。拿破崙走了以後,奧斯曼帝國對埃及也是疏於管理,就有一個穆罕穆德·阿里站出來登高一呼,自封為埃及帕夏,就這麼舉辦了埃及的穆罕穆德·阿里王朝。1805年,奧斯曼帝國蘇丹一看,這個阿里是管不了了,乾脆就給他封了一個總督。所以,西方人還是更願意把這個阿里叫做埃及總督。據法國記載,1831年,這個埃及總督阿里把盧克索神廟群門口的二座方尖碑送給了法國。這二座方尖碑是距今三千三百年前的古董,上面刻滿了讚美拉摩西斯二世功績的文字和浮雕,當然都是象形文字。按照埃及人自己的說法,埃及方尖碑流落到海外的一共有11座,只有這座方尖碑是合法的。法國收到這個貴重的禮物之後,回贈給阿里一架自鳴得意鍾。我們曾經在盧克索神廟廢墟中看見過二座方尖碑,是在太陽神廟廢墟中,不是在神廟群門口。法國花了三年時間才把這座方尖碑運回巴黎豎在這裡,原來上面的尖兒在公元前六世紀不知道怎麼掉了,法國人給補了一個包金的上去。法國收到二座方尖碑,可是隻運回來一座就累垮了,剩下那座被後來的密特朗總統還回去了。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這個協和廣場曾經改了名字叫“革命廣場”,巴黎人民在這裡立起了一架斷頭機............

我順著塞納河左岸(Left Bank)走下去,就看見了和文化有關的。不是寫書的人,就是有寫書的人我也不認識,我看見的是賣書的。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個書攤兒上都是老書。今年是馬克思誕辰二百週年,他這裡居然還有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就是中間那本白色封面帶馬克思頭像的。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除了舊書,還有舊報紙,看看這張報:1940年11月17日的法國《De Liberations》報,上面有一篇關於宋美齡的報道。旁邊那張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讓·路易·福蘭(Jean-Louis Forain)的一幅蝕刻版畫。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逛巴黎的一個招數是坐在遊船上沿著塞納河逛,我們就下河尋舟。這裡有一條船,船上有好多華人,估計一定是有緣故的。果然,這條船上有大副給宣讀沿岸景觀,而且是中英法三語。我們上了船就去沿河看柳,這柳的後面最高的自然是那座鐵塔,可以看見鐵塔下面的東正教堂金洋蔥。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巴黎大皇宮。這個是為了1900年萬國博覽會修建的展館,同時建造的還有旁邊的一個小皇宮和塞納河上的亞歷山大三世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亞歷山大三世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個亞歷山大三世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爸,所以,這座橋肯定是沙皇出錢建的唄。兩岸橋頭各有二座金色青銅飛馬像,下面是右岸的二座,分別代表科學和藝術,伊曼紐爾作品。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橋幫子中間是水仙女寧芙(Nymphs)雕像。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過了亞歷山大三世橋的右岸是協和廣場,可以看見高高的金頂方尖碑。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下面這是協和廣場河對面左岸的波旁宮(Palais Bourbon)。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波旁宮門前掛著法國三色旗,那這裡肯定是政府機構呀,對,這裡現在是法國國民議會(Assemblee Nationale)辦公的地方,就是人民大會堂唄。國民議會在兩院制法國議會里相當於下院。波旁宮是一座老房子,原來是路易十四給女兒波旁公爵夫人露易絲蓋的官府,建於1726年。法國大革命時的首次國民大會是1789年6月20日在凡爾賽宮的網球場召開的,1795年建立兩院制,下院叫做Council of the Five Hundred,上院叫做Council of the Ancients。下院就開始在波旁宮開會議事,首次會議是在1798年1月21日。現在這個面對塞納河的立面是拿破崙在1806年新建的,也是為了表現“榮耀的殿堂”的意思。這個立面是新古典主義風格,一排科林斯柱構成的柱廊,橫樑上是浮雕的花環和國民議會的金字。三角楣裡面的浮雕是描寫1806立法會議的場景,中間是拿破崙,他正在將從奧地利繳獲的旗幟交給立法會議,他的兩邊坐著兩位女子,一人幫他拿著權杖;另一人幫他拿著大棒。拿破崙的右手邊站著的有幾位女神,一位是左手握尺的代表司法的西彌斯;另一位是右手拿書的代表智慧的雅典娜。一群當時議會里的名人圍繞在周邊。

過了波旁宮可以看到河上有一座單拱鐵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裡原來有一座老橋,是拿破崙三世為了慶祝索爾費裡諾戰役的勝利在1861年建造的。現在的這座橋是1997年新建的,2006年以塞內加爾黑人運動領袖、詩人桑戈爾的名字命名,桑戈爾是塞內加爾第一屆總統。

桑戈爾橋左岸橋頭是著名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座博物館最早也是1900年萬國博覽會的設施,是一座火車站,頗有文藝復興風格。火車站廢棄之後,1986年改建成了現在的博物館。其實應該叫美術館,是藏畫最多的印象派畫廊,凡是你能想得出來的印象派畫家名字,這裡都有他的畫,包括後印象派高更和梵高。

過了奧賽博物館往下走,河上有一座橋叫做皇家大石橋(Pont Royal)。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個地方過去是一個渡口,在1632年修了一座木橋叫聖安妮橋。大家都知道木橋很脆弱,在十七世紀後面那些年裡,這座橋一會兒被水沖垮;一會兒又被火燒燬,當然不是同時,水火不相容嘛。結果到1684年被一場大洪水把它給沿著塞納河徹底衝進了大海,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散文作家塞維涅夫人對這場大洪水有完整的描述。1689年在路易十四的贊助下,重建了這座橋,建成了大石橋。現在這座橋是在那之後的1850年又重建的。

皇家大石橋的右岸就是新盧浮宮的南翼樓。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來看看它的角樓,拿破崙三世時期修建的,新巴洛克風格,也叫拿破崙三世風格。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個角樓叫花神樓(Pavillon de Flore),最早在亨利四世時期的一座樓,拿破崙三世時期擴建盧浮宮的時候把它和南翼連在一起,並且徹底重建。南立面,也就是朝向塞納河的立面,上面弧形楣的下方有一座雕塑,這是整個南翼最漂亮、最有名的雕塑,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的《芙羅拉的凱旋(The Triumph of Flore)》,芙羅拉是羅馬神話中代表花和春天的女神。上面這張圖片中,女神芙羅拉正好在看著我的鏡頭。

老盧浮的左岸對面是法國文化中心(Institute of France)。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裡最早是路易十四時期紅衣主教馬薩林遺贈的四國學院(College of the Four Nations),是歷史上巴黎大學的一個學院,建於1688年。這個學院專門接受根據《威斯特法利亞和約》和《比利牛斯條約》併入法國的地區來的學生,其中最著名的學生是畫家路易·大衛。意大利對法國哥特式建築接受得很慢;反之,法國對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築也接受得很慢。巴洛克風格在16世紀中葉就已經在意大利出現,而且發展得轟轟烈烈。這時候的法國卻是在流行古典主義,完全是和意大利在兩條道上。直到17世紀中葉,法國才開始有了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包括巴黎的二三座小教堂,還有就是勒沃(Louis Le Vau)設計的這座四國學院。這座建築的中心正立面藉助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家勃拉曼特的坦比哀多(Tempietto),下面是一個仿環形柱廊,上面是一個圓柱形的連穹頂。這個造型是巴洛克風格建築的經典造型。但是這個巴洛克風格在法國只存在了很短時間,很快就演進到了新古典主義。還是這個勒沃,他設計的凡爾賽宮就和這座四國學院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法國比較少,這座四國學院就成了經典。1805年,這個建築轉交給了法國文化中心。現在的法國文化中心裡有五個機構:法蘭西學院(French Academy)、人文學院(Academy of Humanities)、科學院(Academy of Sciences)、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和政治學院(Academy of Mor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門框上有Institute de France,三角楣下的橫樑上還有馬薩林的名字Mazarin。馬薩林是黎塞留的繼任,路易十四的首席部長,致力於學問和外交,他提出的“每個國家對其領土和內部事務擁有主權”以及“國家之間互相平等”的概念是現代國際關係的基礎。

我們的船掉頭往回走,經過了一些黑暗的火柴盒大樓,現代建築以功能為主。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一直走到天鵝島最西邊去看巴黎的自由女神像,照著紐約的那一座複製的。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自由女神和埃菲爾鐵塔在一個畫面裡。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游完了船,上岸坐車接著沿街看柳。下面這是離老佛爺百貨公司不遠的聖三一教堂(Église de la Sainte-Trinité)。這座教堂有點意思,下面一層是古典風格拱門;往上一層,中間的玫瑰窗和兩邊的偽柳葉窗,加上之間的立柱,這是新哥特風格;再往上是哥特式鐘樓,到最上面是典型的巴洛克。好嘛,任嘛都有啊。建築師叫巴魯(Théodore Ballu),建於1867年,這是他的折衷主義代表作。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坐在出租車裡路過一座老城門,聖丹尼斯門(Porte Saint-Denis)。這座城門最早是1364年查理五世城牆上的一座門,塞納河右岸防禦體系的一部分。隨著巴黎城區的擴張,查理五世城牆在1670年全部拆毀。1672年,太陽王路易十四和荷蘭人在萊茵河上打了一場架,把人家打敗了。他就讓人在這裡重建了這座門,當成他的凱旋門。當時參考了古羅馬的提圖斯凱旋門,現在這座門是1988年重修的。在巴黎其實有四座凱旋門,最有名的是戴高樂廣場的那座,所有人都去那裡拍照。離這座聖丹尼斯凱旋門不遠還有一座聖馬爾坦凱旋門,也是路易十四建的,為了慶祝在萊茵河上的另一場勝仗。在離盧浮宮不遠的地方還有1808年建的一座卡魯索凱旋門,也是拿破崙修建的,為了慶祝1808年之前的勝仗們。我們坐在出租車裡也路過那座聖馬爾坦門,因為趕路就沒有下車拍照,只是從車窗朝外拍了一張這個聖丹尼斯門的局部。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巴黎這個地方除了白天逛逛逛以外,晚上也有生活。法國康康舞非常有名,這種舞蹈最早是男子單人舞,後來變成集體舞,而且男女都有。它的標準動作是高踢腿和大劈叉,逐漸加入了各種技術動作,而且每個動作都有專有的名字。19世紀中開始在巴黎紅磨坊舞廳流行起來,逐漸有了固定模式,男子炫耀各種技巧,女子穿著紅色長裙和黑絲襪表演高踢腿。這個康康舞流行起來以後,雖然主要還是在舞廳裡表演,但還是逐漸擴散到其它地方。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有一部輕歌劇叫做《地獄裡的奧菲歐(Orphée aux enfers)》,裡面有一段康康舞,這段《康康舞曲》成為經典的康康舞配樂,那個快速的2/4拍子舞曲,再配上臺上香豔的舞蹈,肯定是令人熱血沸騰。到20世紀20年代,法國康康舞開始流向英美。這個康康舞在美國發展成了美國風味,變成了上裝less舞,就是上空唄。然後,這個新風格的康康舞就又返銷到法國,成為法國一些舞廳裡的娛樂性舞蹈表演項目。這些娛樂性的舞廳通常都是屬於旅遊項目之一,多數是接待旅遊團,用來安排晚上的娛樂活動。巴黎的舞廳最著名的當然是紅磨坊,還有其它一些很不錯的。我們的晚間娛樂是去了香榭麗舍大街上的一家舞蹈表演廳,欣賞他們的專業表演。我們到的有點早,不僅舞臺上還沒演出,臺下人也不多。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如果有客人正好是生日當天,老闆就給送蛋糕,配蠟燭和音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吃完蛋糕可以上臺跳舞。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開演之後就不讓拍照了。舞蹈非常不錯,特別是其中有一段雙人芭蕾,相當專業,不輸那些皇家芭蕾舞團。

看完演出,順著香榭麗舍就看見了戴高樂廣場上凱旋門的燈光。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九:逛巴黎

這次法國遊總得來說相當不錯,深得夠可以,吃喝玩樂連帶歷史藝術。看到了最古老的城堡卡爾卡松,最古老的宮殿阿維尼翁教皇宮,最古老的羅曼風格教堂聖米歇爾修道院教堂,現存最老的皇宮貢比涅宮,文藝復興風格的獵宮香波堡,最輝煌的皇宮凡爾賽宮,卡洛林文藝復興風格的圖盧茲大教堂,最早的典型法國哥特式教堂巴黎聖母院,最大的法國哥特式教堂亞眠大教堂,歷史演變痕跡最多的魯昂大教堂,還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波爾多大劇院。法國古典主義風格的榮軍院沒去,但是看到了法國巴洛克風格的四國學院。現代建築也看到了,埃菲爾鐵塔和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歷史名人紀念物也看到不少,法國創始人查理曼大帝銅像,太陽王路易十四雕像,聖女貞德火刑柱等等一大堆。地中海風光走了一遍,包括藍色海岸上的礫石海灘、戛納的遊船碼頭和棕櫚樹。我們在路上吃了團餐,在埃菲爾鐵塔吃了法塔餐,甚至在古堡餐廳吃了一頓法莊園餐;住酒店、住古堡但是不住馬店。還打探了波爾多酒莊和干邑酒窖;在巴黎夜總會里看了一場舞蹈秀。而且在盧浮宮裡看到了嚮往已久的名家大作,雖然有幾幅沒有看到,留點遺憾吧,老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不是說那些名畫可以當柴燒。這一路吃喝玩樂還行!

這個線路規劃得相當不錯,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不知道是法國旅遊局的推薦線路,還是我們中國的旅行社自己的策劃。法國深度遊應該屬於中國最早開展的出國遊了吧?這麼多年過去,國內旅行社應該也很有經驗了。雖然不好說我們是跟著哪家旅行社的團,但是我估計各大旅行社都有這條線,如果對我這個遊記感興趣,可以順著也走一遍。不過,如果你對看歷史文化和藝術感興趣,這條線不錯,否則的話,都是教堂看來看去就會視覺疲勞了。所以,旅遊還真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策劃線路和景點。

遊覽回來之後,把照片整理一遍,再寫個遊記,可以加深印象,至少可以回顧一下走過的路、看過的景、吃過的肉、喝過的酒,雖然沒有夜夜笙歌,也有一夜不是?估計大家也看累了,到此打住。

連載結束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