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血戰

在面對外敵入侵之時,八路軍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打出了中華民族的氣節。1938年,發生在我的家鄉的血戰,就是最好的寫照。

從1938年10月起,為捕殺抗日力量,敵人開始對膠濟鐵路以北的淄博地區進行"掃蕩"。日軍第七師團鈴木聯隊1000餘人,"掃蕩"臨淄縣五區,被八路軍第三支隊第十團伏擊於柴家疃;另一路合圍臨淄縣二區鄭家辛,也被十團擊退,"掃蕩"被粉碎。接著,敵人集中3000餘兵力,配屬飛機、大炮、汽車、騎兵若干,分三路向八路軍進犯:一路從辛店、淄河向北,意圖合圍益壽臨廣邊沿區;一路從張店向北,"掃蕩"桓臺縣大圍子裡;另一路自周村出發,"掃蕩"長山、鄒平、章邱一帶。

【1】戰蒙家,韓明柱壯烈犧牲

血戰!血戰

(1938年10月,八路軍第三支隊、四支隊、八支隊匯合後,韓明柱等人合影)


自1938年8月起,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4000名將士奉命回師清河,進駐臨淄縣的葦子河村,待機過膠濟鐵路,開赴魯中南山區。在衛固街與八路軍第三支隊會師後,副司令員韓明柱率領八支隊前方司令部駐防繼續西進鄒長章地區,進駐司家莊。打擊敵人,發展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

11月29日下午3點多鐘,50多個日軍和200多個偽軍到蒙家莊一帶搶掠。韓明柱帶領機炮大隊一中隊和野戰隊從李參店子出發,出其不意,與日偽軍展開了近距離激戰,數十名日偽軍被擊斃,四下逃竄。這時,一名日軍機槍射手腿被打傷,另一個日軍正在架著那受傷的射手逃跑,韓明柱發現後,便帶領警衛員吳榮德、馬洪林和特務隊王指導員前去奪取日軍的機槍。

正在這時,日軍側翼的另一挺機槍響了,馬洪林當即中彈犧牲;王指導員也身負重傷;韓明柱被警衛員吳榮德一手推倒,兩個人滾到一個墳堆後面。隨即,日軍又一陣猛烈的機槍子彈掃射過來,韓明柱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中。

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40多人,機炮中隊長丁士進等數人為國捐軀。在焦橋舉行的韓明柱同志殯儀上,張文通政委眼含熱淚,致了悼詞,總指揮馬保三痛述韓明柱的革命身世,指戰員們泣不成聲。最後大隊長以上的幹部親身抬運著韓指揮的靈柩運往一塊依嶺靠林、松柏青翠的墓地。

血戰!血戰

(韓明柱同志追悼會現場)



【2】戰龍王,廖榮標力挽狂瀾

蒙家莊戰鬥後,廖榮標、姚仲明帶領四支隊四團二營、三營及司令部人員,從鄒平回撤至現桓臺縣南部果裡鎮侯家莊、龍王莊一帶,待解決過冬棉衣問題後,回返一魯中山區。八路軍山東縱隊楊國夫第三支隊、馬保三第八支隊則分別進駐姜家莊、南塢一帶休整。

初冬的一天,駐張店日偽兵600多人,從張店直進索鎮。次日拂曉,敵人隱蔽偽裝,以急行軍的速度從索鎮出動,直奔侯家莊,機槍、步槍向村中激烈射擊。

駐守侯家的八路軍四支隊三營營長李懷英指揮幾百名戰士,奮起反擊。廖司令親率警衛排趕到陣地,臨危不亂,指揮若定。連續打退敵人兩次進攻後,命令三連作尾,狙擊敵人,一、二兩連到龍王莊設伏。

從金嶺鎮來的日軍騎兵百餘人正偷偷地從南金召、紅花圈以扇面的隊形向龍王莊撲來。兩架飛機在天空盤旋轟炸助威。廖司令下令採取分散、機動的戰術對付敵人,保護群眾,三五成組,分散突擊。突擊後迅速集結,拖住敵人的後腿,造成敵人腹背受敵的局面。

三營一、二連編成強有力的戰鬥組,轉移到南龍王莊南頭一帶墓田裡,固守陣地,死死地拖住敵人。戰士們三五一組紛紛突出重圍,打得敵騎兵人仰馬翻。敵人腹背受挫,到處捱打。

戰鬥中,八路軍三支隊由姜家莊趕來,廖司令立即命令所有戰士,衝向敵人,敵人的陣腳被衝亂,邊戰邊退,狼狽而逃。廖司令率四支隊所部衝出墓田,順龍王莊東邊的河溝北去與三支隊勝利會師。

這次戰鬥,廖容標司令率領八路軍第四支隊所部與裝備精良的日軍600多名步兵、100餘名騎兵,展開了一日一夜的殊死搏鬥,與李東明等7人犧牲,負傷17人的代價,重創敵軍,勝利突圍,史稱"龍王莊之戰"。

血戰!血戰

(突圍戰舊址----啞巴溝)


【3】戰六天務,眾將士喋血沙場

血戰!血戰


1938年農曆冬月,天氣漸冷,八路軍八支隊準備過鐵路南下,開闢魯中根據地。研究分兩路過膠濟鐵道,一路由張文通政委率領一區隊何鳳池部,特務大隊陸升勳部及博興起義的部隊由臨淄葦子河直接南下過路。一路由馬保三率三、五區隊(下轄十一、十三大隊)東去,經由臨淄與青州之間過路。過路前八支隊司令部駐葦子河一帶收買土棉趕製棉衣。

此時,張玉坡新任十一大隊長,率所屬兩個中隊駐防六天務村戰鬥。孫善卿任十三大隊長,率隊同駐北六天務。十三大隊下屬兩個中隊,即六十五中隊,中隊長鄭子惠,他跟隨大隊部駐南務村;六十七中隊,中隊長隋蔚堂駐六天務村,相距三華里。

一天下午,日軍第七十團鈴木聯隊數百敵人從桓臺西沙河一帶尾隨我軍,偷襲六天務村。在這危急關頭,五區隊十一大隊擔負阻擊敵人、掩護機關轉移。新任隊長張玉坡率領全隊戰士正面衝向南來之敵,頂住了即將合圍的敵人,機關人員則順六天務村西啞巴溝向南南塢村轉移。

因為西啞巴溝向南無出口,十一大隊的指戰員們被日軍火力封鎖在路溝裡,敵人的各種槍彈一齊傾瀉而來,一隊隊日軍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嗷嗷"地叫著,輪番向十一大隊陣地衝鋒。十一大隊的勇士們,在張玉坡的指揮下,英勇頑強,沉著應戰,一次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瘋狂衝擊,張玉坡隊長多處受傷,渾身上下成了一個血人,仍堅持指揮戰鬥,直到最後壯烈犧牲。


據《寒亭區志》載:張玉坡(1908年-1938年),男,山東省寒亭區人,黨員。生前為八路軍魯東遊擊十三大隊大隊長,1938年戰鬥犧牲,安葬在本村。

血戰!血戰


十三大隊孫善卿大隊長、政委王博昌率部順六天務村南啞巴溝向南塢村撤離,遭敵重機槍沿溝掃射,六十五中隊及大隊部處敵人三面包圍之中,彈落如雨,戰士們奮起還擊,但子彈缺乏,一人僅有十幾發,不能壓制敵人,傷亡巨大。

孫善卿目睹敵人的瘋狂,挺身而起,抓起指揮旗,跳出溝崖,親自揮旗吶喊,向敵人陣地進攻,戰士們也一擁而上,鳴槍前衝。一陣彈雨,戰士們仆倒一片,孫大隊長的頭胸腹部連中七彈,撲倒在地,腸露腹外鮮血直流,壯烈犧牲。政委王博昌王副大隊長繼續持旗衝鋒,也相繼壯烈殉國。戰士們堅持戰鬥到黃昏,子彈已打光,戰士僅餘七人,借暮色掩護,轉移至司令部駐地。

馬保三聞報,悲忿交集,不覺淚下,立即派人趁夜間日軍不敢出動,去打掃戰場,掩埋戰士屍體。他悲痛地說:"轉戰膠東三月,我部無大傷亡,西上以來,副指揮韓明柱、大隊長李文光、王博昌、李梅生、孫善卿等相繼戰死,痛心難忍!"他令人將孫善卿遺體送回家鄉。


孫善卿壽光豐城鄉埠西人,犧牲時年剛26歲,上有老母,下有不到滿月的嬰兒。他在縣中上學時即以"投筆從戎,血染沙場"許國,而今抗日殉國,實踐了他的誓言。烈士屍體運回後,家鄉群眾悲痛欲絕,殯葬時舉行了萬人大會,馬保三親撰輓聯送至靈前致哀,其聯雲:"奮勇殺敵,不顧白髮老母;為國盡忠,哪管黃口嬰兒。"壽光各界人士,愛國團體都參加葬禮。

據《孫士良傳》載:孫士良(1911—1938),字善卿,壽光市化龍鎮埠西村人。22歲入山東省立第四師範學習。1938年春編入八支隊。始任第八支隊文化教員,後任十一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十三大隊大隊長等職。1938年11月9日,在臨淄六天務與日軍展開血戰,身中7彈,壯烈殉國。時年27歲。


《濱州地區志》載,王博昌(1906~1938) 原名王漢儒,字傑三,今博興縣博興鎮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八·四"暴動時任中共博興後備縣委書記。"七·七"事變後,1938年6月任中共博興縣委書記,8月,率博興抗日誌願軍南下臨淄,編入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任十三大隊政委。9月,在臨淄縣六天霧村突圍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 歲。

血戰!血戰

(王博昌烈士墓)


據《中共渤海區地方史》載,(1938年)11月8日,八支隊11大隊和13大隊在臨淄六天霧村與"掃蕩"之敵(日軍第七師團鈴木聯隊)展開激戰,5區隊13大隊69中隊被敵重兵包圍,除17人突圍外,大隊長孫善卿、大隊政委王博昌、副大隊長張玉波以及68中隊大部同志壯烈犧牲;

這次戰鬥,歷時兩個多鐘頭,最後展開了肉搏戰,先後有140餘名八路軍戰士壯烈犧牲,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史稱"六天務戰鬥"。


六天務突圍戰後,黨組織和當地群眾在戰鬥發生地南塢村西北建立烈士墓群,安葬烈士遺體。後,部分烈士遺體陸續由家屬遷走。然,終有10座無名烈士幕,為當地群眾守護、悼念。如今,六天務戰鬥的無名烈士幕已經遷葬臨淄烈士陵園,他們青春年少時離開家鄉,一生未留下任何片言隻語,但絲毫不影響後人的祭奠和傳承。正如墓誌銘所刻:

莫問家在哪裡 山高水長

莫問姓甚名誰 日月同光

莫問魂歸何處 志在四方

莫問所為何來 中華富強


血戰!血戰

(六天務突圍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安葬於臨淄無名烈士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