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凡人,莫欺少年窮Ⅰ九連真人

對於樂隊來說,把別人的東西改成自己的風格,實屬不易。

而在《樂隊的夏天》第四期中,九連真人改編的李宗盛的《凡人歌》,令人拍案叫絕,拿下了全場最高票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九連真人是支18年的新樂隊,成立時間不足一年,在來《樂隊的夏天》之前,哪怕是搖滾圈內,都很少有人聽說過這支樂隊。他們在節目中演唱的歌曲,也才只有兩首。

但這兩首歌,唱出了無數平凡人的心聲,唱出了無數平凡的年輕人對於現實與理想的糾葛。這種平凡來源於樂隊本身,來源於不服輸的追求理想的青年身上。

九連真人從在這個舞臺上演唱第一首歌《莫欺少年窮》開始就火了,不僅有明星給予他肯定,而且還有媒體朋友為他們加油,例如黃景瑜、papi醬。從小鎮走出來的不被理解、奮不顧身的他們,正是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在《莫欺少年窮》中,他們運用到了小號,採取的唱腔和吐字是客家人的說話方式,儘管其受眾面不是特別廣泛,但這恰是他們的特色,是一種文化所在。

這首歌的下面有這樣一條評論:

音樂,不一定非要聽懂歌詞才能感受作品的好壞。

這個客家話是很難聽懂的,但是能從樂隊的演繹裡感受到歌曲裡的態度、倔強和力量!特別是看電視的時候,主唱的肢體語言和眼睛裡隱約閃爍的不明液體以及脖子暴起的青筋,讓人感動又亢奮。說實話,第一次被方言歌曲尤其還是搖滾感動。

不得不說小號的加入,更是為作品加持了,一直認為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裡,小號某種意義上是帶“信仰”的樂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諸如出征、衝鋒陷陣、號令、解集--悲壯的力量感和儀式感!

這的確是一首值得放歌單裡反覆聽的好作品。

而在第四期中,九連真人改編的《凡人歌》,巧妙地加入了嗩吶,與小號在舞臺上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在這首改編版中,九連真人把一個客家的戲曲山歌《三斤狗變三伯公》巧妙的融入了《凡人歌》。

這是個極具諷刺的故事:

李三雄,廣東偏遠山村中的一個普通人,因家貧潦倒,性子軟弱,遭到村裡的其他人蔑視,更被冠以”三斤狗”的稱號。

在村裡,“三斤狗”是處於最底層的人,窮困潦倒,四處賒賬、借錢,任人欺辱、誣賴,被全村人看不起。

直到有一天,外出打工的兒子阿發,帶著錢財、物資回到家,幾乎一夜之間傳遍全村,那些以往欺辱過他的人,親自上門送禮,親切的喊他三伯公,把它視為長輩。

三伯公笑哈哈地說:“去年年成好,狗仔也大的快,上夜才三斤,下夜就三伯了!”

這便是為什麼九連真人在歌曲中加入嗩吶的原因。

嗩吶代表故事中遭受的欺凌、絕望,幾乎貫穿全曲,而小號則出現在中後段,代表年輕人立志出人頭地的希望。特別是嗩吶與小號對吹那一部分,一邊是嗩吶無情的戲虐、嘲笑,一邊是小號鳴叫的不甘,直接把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即使隔著屏幕,都能感到現場躁動的氛圍。

而九連真人樂隊的主唱阿龍、副主唱阿麥,兩人用客家方言喊出的“三斤狗想去哪”和“三伯公快醒來”,正是想說明一個道理:

人無一世窮,命無一世苦,切莫看衰人!

最後的結尾部分,可謂點睛之筆:

問你何時能看見

這世界為了人們改變

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

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

對人生的捫心自問,讓人升起不甘平凡、追求理想的鬥志。

九連真人,當之無愧的全場最佳。

從《莫欺少年窮》到《凡人歌》,九連真人唱的這兩首歌,其實都是在訴說他們自己。

九連真人來自廣東河源連平縣,一個非常普通的城鎮,沒有大城市的喧囂與浮躁。

主唱阿龍是一名美術老師,多年前走出小鎮,到四川音樂學院學中國畫,畢業後跑到深圳做設計,後來又回到連平小縣生活。

在這裡,他遇上了同樣境遇的音樂老師阿麥、搞演出的萬里,三個走出山,又回到山裡的年輕人,機緣巧合的碰在了一起。

他們在一起玩音樂,就是因為在那個小地方,沒有其他選擇,只有這麼幾個人。

2018年5月4日,三個人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九連真人。在那個地方,想要演出,沒有其他選擇,只有往更小的鄉下去。

不久之後,他們參加了「滾石原創樂隊大賽」,憑藉《夜遊神》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才是真正的走了出來。

而這次《樂隊的夏天》後,他們直接火了,火的一塌糊塗。

有的時候,決定你一生是否燦爛的,不是你待在繁華都市,還是平凡小鎮,而是你心裡對於夢想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