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凡人,莫欺少年穷Ⅰ九连真人

对于乐队来说,把别人的东西改成自己的风格,实属不易。

而在《乐队的夏天》第四期中,九连真人改编的李宗盛的《凡人歌》,令人拍案叫绝,拿下了全场最高票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九连真人是支18年的新乐队,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在来《乐队的夏天》之前,哪怕是摇滚圈内,都很少有人听说过这支乐队。他们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也才只有两首。

但这两首歌,唱出了无数平凡人的心声,唱出了无数平凡的年轻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纠葛。这种平凡来源于乐队本身,来源于不服输的追求理想的青年身上。

九连真人从在这个舞台上演唱第一首歌《莫欺少年穷》开始就火了,不仅有明星给予他肯定,而且还有媒体朋友为他们加油,例如黄景瑜、papi酱。从小镇走出来的不被理解、奋不顾身的他们,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在《莫欺少年穷》中,他们运用到了小号,采取的唱腔和吐字是客家人的说话方式,尽管其受众面不是特别广泛,但这恰是他们的特色,是一种文化所在。

这首歌的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

音乐,不一定非要听懂歌词才能感受作品的好坏。

这个客家话是很难听懂的,但是能从乐队的演绎里感受到歌曲里的态度、倔强和力量!特别是看电视的时候,主唱的肢体语言和眼睛里隐约闪烁的不明液体以及脖子暴起的青筋,让人感动又亢奋。说实话,第一次被方言歌曲尤其还是摇滚感动。

不得不说小号的加入,更是为作品加持了,一直认为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小号某种意义上是带“信仰”的乐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出征、冲锋陷阵、号令、解集--悲壮的力量感和仪式感!

这的确是一首值得放歌单里反复听的好作品。

而在第四期中,九连真人改编的《凡人歌》,巧妙地加入了唢呐,与小号在舞台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在这首改编版中,九连真人把一个客家的戏曲山歌《三斤狗变三伯公》巧妙的融入了《凡人歌》。

这是个极具讽刺的故事:

李三雄,广东偏远山村中的一个普通人,因家贫潦倒,性子软弱,遭到村里的其他人蔑视,更被冠以”三斤狗”的称号。

在村里,“三斤狗”是处于最底层的人,穷困潦倒,四处赊账、借钱,任人欺辱、诬赖,被全村人看不起。

直到有一天,外出打工的儿子阿发,带着钱财、物资回到家,几乎一夜之间传遍全村,那些以往欺辱过他的人,亲自上门送礼,亲切的喊他三伯公,把它视为长辈。

三伯公笑哈哈地说:“去年年成好,狗仔也大的快,上夜才三斤,下夜就三伯了!”

这便是为什么九连真人在歌曲中加入唢呐的原因。

唢呐代表故事中遭受的欺凌、绝望,几乎贯穿全曲,而小号则出现在中后段,代表年轻人立志出人头地的希望。特别是唢呐与小号对吹那一部分,一边是唢呐无情的戏虐、嘲笑,一边是小号鸣叫的不甘,直接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即使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现场躁动的氛围。

而九连真人乐队的主唱阿龙、副主唱阿麦,两人用客家方言喊出的“三斤狗想去哪”和“三伯公快醒来”,正是想说明一个道理:

人无一世穷,命无一世苦,切莫看衰人!

最后的结尾部分,可谓点睛之笔:

问你何时能看见

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

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对人生的扪心自问,让人升起不甘平凡、追求理想的斗志。

九连真人,当之无愧的全场最佳。

从《莫欺少年穷》到《凡人歌》,九连真人唱的这两首歌,其实都是在诉说他们自己。

九连真人来自广东河源连平县,一个非常普通的城镇,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浮躁。

主唱阿龙是一名美术老师,多年前走出小镇,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中国画,毕业后跑到深圳做设计,后来又回到连平小县生活。

在这里,他遇上了同样境遇的音乐老师阿麦、搞演出的万里,三个走出山,又回到山里的年轻人,机缘巧合的碰在了一起。

他们在一起玩音乐,就是因为在那个小地方,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这么几个人。

2018年5月4日,三个人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九连真人。在那个地方,想要演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往更小的乡下去。

不久之后,他们参加了「滚石原创乐队大赛」,凭借《夜游神》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才是真正的走了出来。

而这次《乐队的夏天》后,他们直接火了,火的一塌糊涂。

有的时候,决定你一生是否灿烂的,不是你待在繁华都市,还是平凡小镇,而是你心里对于梦想的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