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國小民到強國大民——寫在南京大屠殺82週年國家公祭日


從大國小民到強國大民——寫在南京大屠殺82週年國家公祭日

“日本人衝進來,把我的叔叔、堂哥都帶走了。我當時就拖著爸爸哭,喊著說我也跟你走,弟弟才兩歲,你走了我怎麼辦,你不能走。”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91歲的艾義英老人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撫摸著遇難親人的名字,留著熱淚向大家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歷史。

“我把這段歷史說給我的孩子聽,說給孫子聽,說給其他的人聽。我希望大家都能知道這段歷史。記住歷史,但不是記住仇恨。”

從大國小民到強國大民——寫在南京大屠殺82週年國家公祭日

老人的講述令人動容,哪怕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也能感受到動盪時局的黑暗和絕望,感受到人如草芥的悲涼和不堪,感受到螻蟻之魂的艱難和卑微。太難了——這應該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之中國真實寫照,雖不至民不聊生、舉步維艱,但時日生活要和幸福美滿沾邊卻是沒有可圈之處,尤其是加上戰爭轟頂而至,民眾蒼生皆苟活不能,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盡全力維護著極權政府的體面和光鮮,一手抓壯丁、一手抓“反賊”,兩手抓兩手硬,就是沒有給小民生活留下喘息的空間,在大國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有尊嚴的活著。多少人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多少人在生存鬥爭中逝去,但在泱泱大國向前推進的歷史車輪中不過都是坎坷路上的一顆顆鋪地石頭,國之大與民之小,國之幸與民之哀。割裂是戰亂中國的旗符、分離是灰暗時代的必修課。我們今日回看歷史、瞻仰遺蹟,不是憧憬更沒有豔羨,有的只是對美好生活的珍惜與嚮往。

從大國小民到強國大民——寫在南京大屠殺82週年國家公祭日

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出生成長,在母親襁褓中牙牙學語、在父親自行車後座上開智求學;伴著飛機的轟鳴逐夢四方、坐著疾馳的列車遊歷方圓。感山河之無恙、嘆神州之雄偉,隨著年歲的增長,視界日新月異、高樓鱗次櫛比、道路車水馬龍。生活語境中苦難、危險、慘烈……再也不是主題詞,幸福快樂成為普通人也長掛在嘴邊、行動在腳下的生活主旋律,言詞的變更提示著時代的變化,更是國家由富到強、民眾由小為大的真實寫照,每一個個體在實現自我價值的正路上都能夠有自己的座標軸,每一個個體在追求自我圓夢中都能夠得到充分地尊重和敬仰。我們是承前啟後的一代,承國大為強之前,啟民微由大之後,在歷史教訓中啟迪,在苦難回憶中痛徹,民之大唯有國之強。

從大國小民到強國大民——寫在南京大屠殺82週年國家公祭日


今天我們紀念遇難同胞,不是一種悲憫情懷,有的只是一種對求索前人的感恩,戰爭中同胞們犧牲的是生命、留下的是靈魂,銘記的是精神。我們每個個體的今之大皆由時日之小累積,那時的犧牲不可避免,但國強民大之後再也不會有被迫放棄我們應有的個體輝煌。

苦難不是一首歌,我們無法吟唱,但他卻永遠是一個警鐘,警示著我們要更強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