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天價買“廢紙”,遭到日本帶頭嘲笑,如今才明白當中意義

能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不斷尋找,並且有著大量需求的存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在長期發展中,國際貿易和採礦三大資源一直處於平衡狀態,尚未有人打破這種平衡的局面,然而近年來除了陸地資源之外,已經有不少國家開始使用海洋資源。但對海洋採礦還尚未普及,因為這種開採能源的成本太高,但早在2004年的時候,我國就斥巨資拿下了4片公海的開採權。其中就包括了日本附近的公海水域,日本當時還嘲笑我國花費了10億,買來了一張“廢紙”。

中國曾天價買“廢紙”,遭到日本帶頭嘲笑,如今才明白當中意義

我國之所以遭到他國嘲笑,那是因為海洋採礦在當時,對於他們來說就好似天方夜譚。那時他國看待我國的態度,就如同芸芸眾生看待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的態度。我國走在了時代的前面,是新鮮事物的先行者。但事實證明,我國當初的決定並沒有錯,我國就此獲得了稀土資源在海底中的龐大儲備。

稀土資源也是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稀土在自然界中含量豐富,除了在陸地上的豐富儲備之外,海洋深處也擁有很大一部分。但由於這些元素基本上是兩種化合物,因此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精煉。隨著稀土在國防和軍事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稀土的國際地位開始急劇上升。

中國曾天價買“廢紙”,遭到日本帶頭嘲笑,如今才明白當中意義

此時,我國已經憑藉著當初購買的公海礦產開採權,在稀土出口方面實現了“量產”,成為世界第一個主要的稀土出口國,這時各國才終於明白為什麼當時中國要花費大量資金來購買,在他國眼中草芥般的公海採礦權了。開採稀土帶給我國的利益,遠遠超過了當初我國購買開採權的資金。

有趣的是在2013年。日本在公海中發現了稀土礦產資源,但由於缺乏技術,無力開採這些資源,還表示願意花高價買回這張“廢紙”,日本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十分有限的島國,國內並沒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它卻是世界上的稀土消費大國,曾以非常低的價格向中國購買了至少能用300年的稀土,而且不斷地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廉價的稀土供應商,企圖利用懸殊的價格差值,滿足國內的經濟發展。

中國曾天價買“廢紙”,遭到日本帶頭嘲笑,如今才明白當中意義

然而,自中國開始限制稀土開採以來,並統一調整稀土資源稅以來,日本很難像以前那樣從我國進口稀土資源了,所以日本又開始使用是非不分的一貫伎倆,叫囂著說中國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除此之外,在2013年我國也曾花費了20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的一片荒漠,就在美國覺得自己白撿到大便宜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在這片荒漠上發現了9000多億美金的油氣田。這時,美國又開始無視協議,開始老賴行為強行拿回一部分的開採權。美日兩國的無賴之舉真是如家常便飯般常見呢。

在此寶寶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