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經過魏晉南北朝玄學的衝擊之後,傳統的儒學似乎在慢慢衰落,再加之佛學的傳入,對隋代皇族思想和學術思想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事實上,儒學仍然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甚至可以說是封建王朝中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而且在隋文帝大力的倡導之下,儒學在隋朝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隋代儒學的發展

兩漢時期是儒學最為鼎盛的時期,但自從魏晉喪亂後,由於兵戈不息,傳統的儒學思想遭受了非常大的衝擊。不過在隋朝建立之後,儒學又再次發展了起來,而且繼兩漢之後再次掀起了儒學思想的高峰。隋文帝就是一位深信儒學思想的封建帝王,自隋文帝登基後,對儒學思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衰微極為感傷,而且,在新的形勢下更感受到儒學思想的重要性,因此隋煬帝下定決心弘揚儒學思想,所以,隋朝時期儒學可以發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隋代皇族太高了孔子及其後人的社會地位。

例如:"規定國安寺,每歲以四仲月釋尊以先聖為師,年別舉行鄉飲酒禮,而且又把孔子后羿封為鄒國公"。到了隋煬帝時期,則改封為"紹聖侯",並且降旨稱孔子為"先師尼父",再次提高了儒學的地位。其次就是開展儒學經典的教育事業,立"五經"以傳授。

所以當時科舉制中"明經"是非常重要的一科,也是當時可以入仕的主要途徑。隋煬帝在繼位之後,為了可以進一步發展儒學思想和事業,除了蒐集散落在民間的儒家經典,還專門開放儒學思想的學習,這一盛景甚至還超過了隋文帝時期。想必大家都知道,始皇"焚書坑儒"主要銷燬的就是儒家書籍,而隋文帝對於始皇的做法十分反感,並且譴責始皇"滅學而經籍焚",所以隋文帝登基後就接受了秘書監牛弘的建議,開展了全國性的徵書活動,這一活動直到隋文帝晚年都沒有停止。

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除此之外就是隋朝文武百官都十分尊崇儒學,再加上儒學經典當時十分盛行,因此隋朝建立之後,加上皇族以及文武百官的大力推動之下,社會上又颳起了一番學習儒學的風潮。因此許多儒士紛紛選擇以著書為榮,所以,隋代所撰著和儒學相關的數量相當可觀,僅是《隋書》各傳中看到的就多達27部,380餘卷。

如果要是全面統計的話,數量肯定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從上可知,隋代儒學是非常興盛的,也是自漢代後儒學發展的又一高峰,這一事實在唐朝時期也被唐人所肯定,並在《隋書·儒林傳序》中做出了相當高的評價。

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隋代儒學的地位

隋代初期,大多數朝臣都非常贊同使用儒學作為主流思想,因此,隋文帝接受了文武百官的建議,正式確立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並且以儒學作為治國之策。隨後,隋文帝就降下了聖旨,向朝野內外宣佈將採納儒學治國的宗旨,隨後,隋文帝再次指出,儒家的禮是治國治民最為需要的。有責興,無責衰,國家命運就在於禮的貫徹與否。

到了開皇九年,隋文帝再次頒下詔書,正式向全國推行儒學,必須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僅隋文帝把儒學作為治國之本,隋煬帝同樣如此,隋煬帝繼位之後,遵循文帝時的治國之本,煬帝認為,只有大力推行儒學之道,才可以民風淳樸,天下太平。

因此,隋煬帝時期各項制度幾乎都和儒學思想有關,不僅禮度方面如此,在用人制度上同樣也是如此。從上可知,隋朝時期儒學不僅興盛,而且也成為了帝王的治國之本,當時的佛教和道教遠遠無法和儒教比擬。

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儒學發展的原因

儒學在衰敗將近三百年的事件後,之所以可以在隋朝時期重新成為主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歷史發展必要的要求,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一直處於混亂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稱帝稱王者實在是太多,在這個混亂的時期,各項學術過於紛雜,因此在隋朝建立之後,急需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來維護,而儒學此時恰好適應隋朝建立之後平定四方的要求,再加上儒學的凝固型和穩定性,可以對皇權穩固起著巨大的加固作用,因此儒教在三教之中處於優勢。

隋代儒學思想為何能處於較高地位,長足發展?

隋代採用儒學作為國策,不僅可以吸取歷史教訓,還可以用儒學思想鞏固皇權,因此隋朝建立之後,採用儒學作為治國之策根本沒有遭到任何發對,而儒學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隋朝再次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