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明確表示“不愛”,還死乞白賴“追求”的人,是什麼心理?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張愛玲。

對方明確表示“不愛”,還死乞白賴“追求”的人,是什麼心理?

有人說愛是不問緣由的,感覺突然就來了,也說不上什麼緣由。有人說,愛情本就是卑微的,始終活在乞求與被乞求之中。張愛玲說,愛是不問值得的,愛情本身就是一場“值得”。

說不需要緣由的人,大多在愛情的最後都會開始思考愛情的意義:自己為什麼而愛,為什麼繼續愛?說卑微的人,最後大多也都開始學著堅強,在以後的愛情世界中風雨無阻。而“不問值得”的張愛玲,終於還是寫下了“好想來一次安靜的認真的努力的戀愛”、“只想找一個在我失意時可以承受我的眼淚;在我快樂時,可以讓我咬一口的肩膊”。

在愛情面前,所有曾親自許下的諾,終也會被自己無情的推翻;沒有人可以一面付出真心,而又一面灑脫,誰都不例外。

每個人都是愛情的奴隸,都渴望從愛情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這便是愛情的本質。在這樣的基礎上,有的人明確表示了不愛,為什麼對方還是願意卑微乞求?他到底卑微的在乞求什麼?而他又在這場看似已經結局的愛情中能得到什麼?“八個字”告訴你他的心理活動。

對方明確表示“不愛”,還死乞白賴“追求”的人,是什麼心理?

緊握的玻璃杯,還沒碎,費力,卻“不疼”

在“開導”的過程中,有一個例子常常被人提及:很多深愛的東西,就像是你手中緊握著的玻璃杯,如果愛得太用力,杯子會碎,玻璃碎片會刺穿你的手掌、血流一地。其實,愛情真的便是如此。

有些人愛上某個人,簡直就像是“豺狼”盯上了“獵物”:若不把對方死死咬住、吃掉,絕不會善罷甘休。在求愛的過程中,手段可謂是不用其極,直至把對方逼得恐慌,甚至不惜連朋友也不願意做,直說“不愛”。

但很多時候,再怎麼直說,效果也是不大的。他該討好還是討好、該獻媚還是獻媚、該打擾還是打擾。說白了,這種人就是摔得不夠重、傷口不夠疼。

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機制的,這是潛意識控制的行為,絕不存在說痛了還不鬆手的情況。在愛情中,緊握和鬆手其實是一個道理:愛是本能,痛而放手,也是本能。痛而不放手,並不是打破了人類的本能。而是疼痛還沒有達到身體的極限,還沒有喚醒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

解決方式:

不要“溫柔”拒絕不愛的人。不要臉的人大多都是欺軟怕硬的,你越“軟”他越興奮、越得寸進尺打擾你的生活。該拉黑的拉黑、該刪除的刪除、該不見的不見、該罵的罵、該狠的狠,別讓你的善良被對方利用,成了他繼續打擾你生活的資本。

對方明確表示“不愛”,還死乞白賴“追求”的人,是什麼心理?

付出了大量成本,卻一無所得,心有“不甘”

“我生命裡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在面對愛情的離別時,張愛玲憤怒的說到。

愛情是一件極其消耗的事,只要接觸,身上的所有金錢、時間、精力終也會被慢慢的消耗殆盡。在這樣的消耗之下,如果一個人停滯了存儲,定然會在日後後悔現在的支出,不論日後是否已經分離。

若是未別離,定然也會時常指責、謾罵、爭吵,人一旦開始計較付出、得失,愛情就已經變味了。若是已別離,或根本沒有得到,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從對方身上拿回自己失去的所有,而死乞白賴就是他常用的手段之一。

賴到最後,其實他對你早已沒了興趣,只是不想就這麼白白付出了而已,只是想從你身上得到一些什麼,以安慰自己一直以來的付出。

感情中,被傷的人,往往是付出越多的人。付出越多,便越是不甘。越是不甘,便越不容易放手。但這種“不放手”已然不是從愛出發,僅僅只是想要“報復”罷了。

解決辦法:

遇見這一類的人,千萬不要許諾給他什麼,或者還給他什麼。這種人是不會知足的,他們只會在得到之後進一步的索取,直至把你逼瘋為止。最好的做法是,如果真的拿了,能還的就還,例如錢。不能還的便不還了,例如時間、精力。千萬不要說什麼“拿了之後不還”是不厚道的行為,朋友,道理是跟講道理的人講的,跟流氓痞子該不理會就不理會、該報警就報警。能把時間、精力當成一種可以交易的物質逼你償還,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不講理的,得逞之後一定還會向你索要更多無理的“賠償”。

對方明確表示“不愛”,還死乞白賴“追求”的人,是什麼心理?

總覺得事情還有迴轉的餘地,“心存幻想”

以上提到的“不疼”、“不甘”和接下來我們將要說的“心存幻想”,便是許多人死活不肯放棄的原因。對“對方的話語”不予理會,甚至對“一段早已註定結局的愛戀”抱有希望、心存幻想,大致有以下兩個可能性:

1、拒絕者(她)並沒有決絕的表示自己內心的想法,優柔寡斷、吞吞吐吐、導致被拒絕者沒有深刻領會她的意願。

2、被拒絕者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斷對自己進行催眠、不斷自我暗示,導致自己無法真正的意識到事情的真相。

不論是第一還是第二種原因,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幻想者從虛幻的世界中拉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切實感受到疼痛,這也是我們第一點提到的“足夠的痛感,足以讓他自己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