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網課,沒有微信,孔子出國十多年,國內的弟子怎麼學習上課

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回到闊別了十多年之久的魯國。十多年,在歷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筆,可對孔子及其國內的弟子而言真的是好長好長。我更感興趣的是孔子出國這十多年,國內的弟子是怎麼上課學習的。

《史記》孔子世家中,有三次關於孔子收弟子的記載。

第一次是在孔子十七歲,這一年他收了兩個弟子,是一對兄弟。魯國三桓之一的大夫孟釐子臨死前讓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拜孔子為師學禮。

沒有網課,沒有微信,孔子出國十多年,國內的弟子怎麼學習上課

第二次是在孔子自周返魯後,《史記》的說法是“弟子稍益進焉”。孔子親身前往周地學習禮的學問,因為周是天子所在的地方,也是保存“禮”最完整的地方。通過這一次的入周問禮,孔子在“禮”學方面更具有權威,於是孔子返回魯國後,前來拜師的人漸漸多了。

第三次大約是在魯定公六年孔子48歲的時候,《史記》的說法是“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由於內心反感陽虎以下犯上的僭越行為,孔子選擇不出仕而是專心在家修習詩書禮樂,並招收弟子,講授知識。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師學習,很多人都是從很遠的地方專程跑來求學,有一些還是從魯國以外的諸侯國來的。

沒有網課,沒有微信,孔子出國十多年,國內的弟子怎麼學習上課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為大司寇,齊國害怕由孔子攝相的魯國發展壯大,於是給魯國國君和掌實權的季桓子送去美女,實施美人計。孔子見到魯國權臣季桓子自從接收了齊國饋送的美女後三天不上朝堂,而且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失禮,於是辭去大司寇的職位,帶著一些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周遊列國。

孔子出國後,他之前收的那麼多弟子怎麼繼續學業呢?怎麼前來請教呢?那個時候可沒有網課、微信這些遠程交流技術。

我以為孔子約在48歲的時候,也就是《史記》記載中他第三次收弟子的時候,考慮到收的弟子太多,學生的層次有上下,靠自己一個人去教的話,教學的效果不會太好,他已開始有意識的讓幾個學問人品能力出眾的弟子幫助自己教學了,就是說有很多孔門弟子實際是由他們的師兄領著學習上課的。等到孔子出仕擔任中都宰後,由於公務增多,他並把教學基地交給幾個弟子管理。

沒有網課,沒有微信,孔子出國十多年,國內的弟子怎麼學習上課

這種讓弟子參與教學、管理的方式也很大程度上為弟子們提供了實踐的平臺,鍛鍊了他們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孔門很多弟子都很有才華,諸侯國統治者願意任用他們,可以從這裡找到原因。

孔子離開魯國後,他的教學基地應該還在運行著,他出國前必然安排了一些弟子負責教學基地的工作,這裡是儒學的大本營。所以他即使十多年不在魯國國內,他收的弟子仍能由他們的師兄帶領著繼續學習上課。

有魯國國內的儒學基地作為支撐,孔子在周遊列國時,一方面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另一方面也是傳播他的教學理念,在魯國之外建立儒學基地的分支,更廣泛的宣傳他的儒學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