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生活在雲南,小時候常常會和小夥伴跳海牌,端著個大海碗吃米線,吃海菜鮓,聽海菜腔,大人也常常提到洱海,陽宗海,拉市海,或者勐海,通海。

那時心裡對世界的認知還未成型,但“海”字在日常生活的場景裡被頻繁提及,冥冥中覺得,雲南和海有緣。

雲南有洱海,但洱海是個湖,水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形似耳狀,水面澄澈如鏡,無論多烈的風拂過,都帶不走它半點湛藍。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洱海

月亮初升之際,如果你漫步洱海西岸的沙灘,銀白色的海面上會顫悠悠地浮動著一輪泛著光暈的月亮。你就站在那,迎著風的來向呼吸。空氣中雖然少了些海的鹹味,卻顯得更古樸,更簡單,也更自然。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洱海

雲南有拉市海,拉市海其實也是一個湖,是雲南第一個以“溼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

毫不誇張的說,拉市海是我見過的海中,鄉土氣息最濃的。騎著馬兒,沿著拉市海走,可以探訪千年的茶馬古道。

從春到夏,再到秋,果子成熟時,拉市海的海風裡滿是果香的味道。常常還能看到星星點點的水禽,或擇一水草豐滿的沼澤,低著頭大吃一番,或飛入果園、田野,去尋找田間地頭那些農人漏收的作物。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拉市海

雲南還有三角海,你一定想不到,雖然名字裡帶“海”,但三角海其實連湖都算不上,頂多就是個水庫。

三角海水草豐美,滋養了大量的魚類,每天都有許多釣魚愛好者前往垂釣,拉拉家常聊聊天。其實,三角海到底是不是海不重要,能不能釣上魚來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身在“魚米之倉”,小日子過的順遂和安詳。

洱海,拉市海,陽宗海,程海,草海,大屯海,長橋海......雲南有各種各樣的海。聽到這樣的命名方式,不瞭解雲南的人往往會疑惑不解,或是帶著嘲笑。

“雲南地處內陸,怎麼會有海?”

“就這麼丁點水域面積,還好意思稱作海?”

的確,雲南地處內陸,離海很遠,39.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各種各樣的作用力扭曲和摺疊。西側橫斷山區雪峰林立,東部喀斯特高原和紅土高原“分庭抗禮”,就連相對低平的地方,都是被上千個盆地河谷點綴著。

如果以上帝的視角來看雲南,雲南就像一個“巨型階梯”。階梯的最高點是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階梯的最低點海拔76.4米,位於元江與南溪河交匯處。南北距離短短960千米,海拔卻直降6663.6米。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雲南是獨特的,地勢複雜,形如褶皺,它和廣闊無垠的大西北是兩個極端。

曾聽身邊去過大西北的朋友感嘆周遭的平坦開闊,那是一個自駕只需看著前方,無需顧忌山路是否會十八彎,開車會困的地方。但云南不是,雲南最常見“魔鬼公路”,或落差最大,或彎道最密集,或一路繞山樑而上,路的另一側便是萬丈深淵。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身在大西北,人的視覺尺度可以被無限放大,因為沒有阻擋,視線開闊延伸。而在雲南,各民族世世代代都身處“巨型階梯”之中,在高山和壩子間繁衍生息,舉目青山,低頭河谷。

雲南人的視覺尺度,雲南人用眼睛去丈量空間的尺度,囿於地形、地貌等物理因素的限制,存在著一定的特異性。

這種特異性,最直觀的就反映在雲南人習慣把很多的稍微大點的水域稱之為“海”上。這是一種主觀的、下意識的“偏差”定義。視覺尺度無法滿足的東西,下意識的在另一個層面被放大了。

崇山峻嶺間,雲南人的視覺尺度不是特別標準,也不開闊,但云南人的心是開闊的。每個雲南人大概都有一個無處安放的大海情結,而這份情結和嚮往、就寄託在了雲南高山間的各色湖泊之中,各色水域之上。

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

玉龍雪山

一定要像三亞的海那樣,是遼闊的,無邊無際的,鹹腥的,由天然沙灘引領著往前延伸的,配著椰子樹的才能叫做海嗎?

對不起,如果是這樣的話,雲南人不太同意。

在雲南老派作風的觀點裡,雲南的海,真不是三亞的海。雲南的海從來就不在海里,雲南的海可能在湖裡,可能在溼地裡,也可能在一面很小的水域裡。

外地人說是湖,雲南人偏偏覺得是海。是海不是海,只有雲南人自己說了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