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三亞:站在文旅融合的潮頭浪尖

三亞:站在文旅融合的潮頭浪尖

說起三亞,你的印象還僅僅停留在碧海藍天的自然風光?那就OUT了。豐富的文化演藝、深度的文化挖掘、中西交融的文化創新……三亞近幾年大力發展的文化旅遊,正在改變人們對這座濱海城市的傳統印象。

今天,在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三亞也正以精品化、國際化的文化旅遊探索,走在潮流前端,翻開優質旅遊的發展新篇章。

文化烹香新時代“旅遊飯

2013年9月,三亞千古情景區正式開業。景區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更引入一臺講述三亞歷史的大型歌舞秀《三亞千古情》,展現了當地豐富的歷史與本土文化特色,為市民和遊客帶來文化的享受。同時,景區內還經常舉辦國際風情節、黎苗文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在海南省率先走出一條“主題公園+旅遊演藝”的景區發展新模式。

這是三亞旅遊發展上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文化作為一種關鍵要素,開始走進這座一向以風景氣候見長的旅遊城市發展戰略。

即使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亞旅遊也需要考慮轉型升級的問題。隨著大眾旅遊時代到來,旅遊需求從觀光向度假轉變,遊客從看風景到追求文化體驗、深度參與,文化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要吃好新時代的“旅遊飯”,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這成為三亞全市上下的共識。

千古情的成功給了三亞信心。景區運營持續向好,演出場場爆滿,為三亞留住了大量遊客,也年年成為宋城演藝的業績亮點。據不久前公佈的宋城演藝2017年財報,三亞千古情收入增長11%。在開園四年後依然能維持這樣的增速,實屬罕見。

三亞確立了以文化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在三亞市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創新發展文化產業,構建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建設一大批文化旅遊項目。

在2017年通過的三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行動方案》中,同樣提出了發展文化旅遊的相關要求,比如提出確保每個月至少舉辦一項重大賽事活動,推動Hello Kitty主題公園等旅遊綜合體項目建設等。

發展文化旅遊,也是三亞旅遊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需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三亞境內聚居著黎、苗、回、漢等10多個民族,擁有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民俗文化。這些寶貴的資源通過文化旅遊的傳播,能夠成為三亞旅遊業吸引境外遊客的新亮點。

“質”“量”並舉的文旅實踐

從下定決心轉型,到擼起袖子實幹,三亞文化旅遊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迅猛的發展態勢。

一個最突出的表現,是文化旅遊項目數量的激增。一方面,打造了一批本土文化品牌,推出一系列文化節慶、展覽、論壇活動;同時,大量引入具有影響力的外來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

但數量的增加並不是三亞的唯一目標,更重要的,是提高質量、打造精品。

南山,三亞傳統的老牌5A景區,這裡有著豐富的佛教文化淵源,但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佛教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相得益彰,卻一直是南山面臨的一大考驗。隨著遊客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南山文化旅遊區邁出了主動進行文化旅遊探索的步伐,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福壽文化、生態文化,巧用“旅遊+時尚”、“旅遊+體育”,舉辦世界太極文化節、南山長壽文化節等,還與電視綜藝節目合作,不斷創新景區營銷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如今,南山已經成為三亞傳統景區轉型文化旅遊的一個代表性範例。

傳統景區要高質量轉型,新興項目則一開始就要高標準建設。大型實景演出是三亞文化旅遊的一個突出亮點,有《三亞千古情》這樣的高水準演出在先,後來的項目都力求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比如,2017年首演的大型實景演出《田野狂歡》,在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亮相。這部演出具有濃郁的田園人文精神,講述了五穀、土地、陽光、節氣等自然文化故事,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2018年初上演的大型實景演出《紅色娘子軍》,改編自經典文藝作品,也是這一紅色經典首次以實景演出的形式呈現。這些演出項目均收到了熱烈的市場反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

打造或引入高水準的國際性文體活動,是迅速提高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渠道。近兩年,三亞在這方面頻頻發力,成效引人矚目。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文體活動的數量多,但也並沒有因為追求數量而降低質量。

以今年3月舉辦的首屆“ISY三亞國際音樂節”為例,這場為期3天的原創音樂節,融合了海南本土文化與國際韻味,既有傳統文化中的鼓花車、黎苗族歌舞、京劇臉譜文化要素,又有現代化的電音元素,京劇與歐美流行音樂相融合,黎族歌舞與時尚街舞相映襯,顯示出濃厚的文化創新氛圍。這場高水平的音樂節,也一舉成為三亞旅遊的特色文化符號。

做文化旅遊前沿引領者

隨著文旅融合成為大趨勢,三亞在堅定文化旅遊發展方向的同時,也顯示了勃勃雄心,即:不僅要跟上潮流,更要引領潮流,做文化旅遊發展前沿的引領者。

至少從三個角度看,這一雄心已初露端倪。

一是國際化。當前,大多數城市的文化旅遊項目仍以國內自行開發項目為主,即使引入國際性項目,數量也比較少。但三亞卻已經在文化旅遊的國際化上有了諸多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近年來,三亞先後舉辦或引進了多項國際化的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如ISY三亞國際音樂節、ART•SANYA藝術季、三亞國際鋼琴音樂周、太陽馬戲《阿凡達前傳》、世界小姐總決賽、國際泳聯年度頒獎盛典、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等等。這些活動國際影響力大、呈現效果好,而且能拉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也符合三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的定位。

從未來的競爭來看,文化旅遊的國際化水平將成為一個關鍵的競爭點,三亞在這方面無疑已佔據先機。

二是IP化。三亞不僅熱衷於舉辦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更注重將這些活動打造成自身的品牌,以活動品牌塑造城市品牌,而且以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為目標。這同樣在首屆ISY三亞國際音樂節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作為三亞政企聯動創辦的自主品牌的國際音樂盛典,此次音樂節取得的成功,也將開創三亞旅遊IP的新局面。

三是總部化。這可能是三亞獨有的優勢,在國內城市中首屈一指。3月22日,在三亞舉行的第18屆中國文旅全球論壇上,復星集團正式發佈了復星旅遊文化集團品牌“復星旅文”。這些年,復星的文旅佈局以三亞為重要基地,先後在這裡引入Club Med,投資建設亞特蘭蒂斯酒店,還引入太陽馬戲《阿凡達前傳》。復星旅遊文化集團董事長錢建農曾表示,復星未來還將引入旗下資源進一步進駐三亞,復星旗下旅行社也將在歐洲推廣三亞旅遊產品。

復星對三亞的濃厚興趣,顯示了三亞作為文化旅遊“總部基地”的潛質。不僅輸出產品,也作為平臺輸出管理,甚至輸出標準,這種新的模式,或許會對國內其他城市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