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文/橙木

圖片/網絡

2019年只剩下32天了,又到了寫年終總結的時候。回顧風裡來雨裡去的這一年,細數逆境和委屈,滿滿都是辛酸淚!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我們的故事

每年的年終都是跳槽高峰,想想也難怪,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總覺著工作成效達不到預期,前景渺茫,收入差距大,距離願景遙遙無期。我們究竟是該懸崖勒馬,還是狠心走人?糾結著,糾結著,就陷入了跳槽的思考與抉擇......

跳槽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1、發現知識和經驗盲點

我們習慣了原企業的工作模式,而每個企業都有特定的風格和模式,我們融入一個新的企業,肯定要學習新的思想和新的工作理念,這個過程會帶動我們收穫很多新知,刷新我們未知的、不全面的、陳舊的知識,有利於我們積累新的寶貴經驗。

2、接觸新的管理模式

我們在原企業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對原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要求已經接受和順應,換到一個全新的環境,首先要適應的就是新企業的管理模式。每個公司都有針對企業特點設置的管理模式,這個模式靠企業的文化和經營理念支撐,企業制度設置有的比較人性化,工作氣氛比較輕鬆;有的則刻板嚴苛。若是新企業的管理模式讓我們如獲至寶,即兼有企業文化的特點,又特別符合人性化,那我們開展工作單從心理層面講,首先是愉悅的。

3、積極調用興趣感知

我們通常接觸到一個新的環境,本性會積極的調用腦細胞去感知新鮮有趣的那些點、面、體,有了興趣的感知也就有了前行的動力,這些積極因素能夠驅使我們帶著激情投入工作。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跳槽會帶給我們哪些弊端?

1、難覓高起點職位

人一般從上一家企業辭職,都希望能找到一個比上一份工作起點高一些的工作,否則跳槽就失去了挑戰。除非是有很強的工作能力,或是能給新企業帶來極具吸引力的資源,否則,在短期內想找到更好的職位是有一定難度和風險的。

2、資源積累荒廢

我們在原企業裡積累的客戶資源會因此流失,工作方法和特定流程,到新的企業或許用不上,你正式任職之後,需要重新摸索新的工作流程和體系構建。

3、深度工作不可控

初來乍到新企業,必將要重新開始適應該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管理模式。這個過程可長可短,需要根據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分別考量。所以說,新的工作什麼時候能進入深度的心流狀態,

也是不可控的。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綜上所述,我們再來重新思考一下跳槽之後的情境:

1、換到一個新的企業我們就真的能勝過當下嗎?

2、新的企業我們就一定能解決之前遇到的工作瓶頸嗎?

3、在新企業裡我們就能心無旁騖、擼起袖子好好幹工作了?

還真不一定!

那我們讓思維升級:人為什麼要工作?

有沒有感覺一下子被這7個字給問住了?是啊,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看似簡單的問題,好像答不上來了!

  • 為了賺錢養家?
  • 為了不當一個閒人,被別人瞧不起?
  • 為了能和社會接軌,知人情世故嗎?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那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高曉松的母親曾對他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什麼是苟且?什麼又是屬於我們的詩和遠方?

苟且一詞出自西晉文學家陸機的《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苟且的意思是隻顧眼前,得過且過,敷衍了事,馬馬虎虎。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苟且,也就是做事沒有熱情,態度不夠認真。

許巍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唱到: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然而我們人生中的那片海在哪裡呢?我們要如何去尋找,並且不顧一切呢?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吧。

有這樣一個尖子生,他在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工業公司,這家公司原本是行業內比較優秀的企業,誰知在他工作不久,公司就陷入拖欠工資,瀕臨倒閉的境遇。

當時二十出頭的他,對自己的職業深感迷茫,覺得自己的運氣怎麼這樣差。跟他同時進入公司的大學生們紛紛跳槽,去了別家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留了下來。

那些同事對他整天不是同情,就是嘲笑他:大學期間學習成績那麼好,現在卻選擇這麼一家破企業,估計連老婆也找不到了!

他頂著巨大的屈辱,內心苦苦掙扎。看到同事們一個個都在為自己的前途開拓,而自己只能每天獨自龜縮在即將倒閉的公司裡,一度絕望!精神崩潰!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內心苦苦掙扎

這個年輕人就是稻盛和夫,他是日本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企業家。27歲時他開始創業,赤手空拳40年間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時還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的會長,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公司神奇般的扭虧為盈,創造出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最高利潤率的奇蹟。1984年他創辦了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傳授經營哲學,截止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經超過了9000人。

他是怎樣從一個備受職業煎熬、苦苦掙扎的年輕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業績驚人、成功卓越的企業家的呢?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日本傳奇人物:稻盛和夫

熱愛本職工作

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換再多的工作也很難讓自己滿意。首先,人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對工作的態度和做出的成果才有可能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從而讓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到滿足,產生自信。

這些肯定和自信,會變成你下一步繼續努力工作的動力,激勵你投入更多的工作熱情,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工作造就人格

沒有下過一番苦功夫、付出最大努力的事情,從何談喜歡?人對事情從不喜歡到喜歡,需要扭轉心態。當今社會,講以人為本,人不斷追求自我,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人對事首先以內心的自我意識為評判標準。一個人一個心性,只考慮“我是不是喜歡”,而不去想“我應不應該”。

人常忽略了對應該做的事情,全然專注去做,精益求精做到極致,其實這也是在耕耘自己的那一畝心田,是在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假如我們做任何事,都拿出勇氣不逃避,用真摯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那就是在提高我們的心性。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工作造就人格,提升心性。

極度認真地工作

當時充滿職業困惑的稻盛和夫,決定在沒有更好出路的當下,不再發牢騷,先埋頭好好工作。他當時在公司的工作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把心思全都集中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把鍋碗瓢盆搬進了實驗室,廢寢忘食的工作,晚上就睡在實驗室裡,全身心地研究實驗。

在旁人看來,他對工作的態度,實在是有些悲壯,然而他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邊翻閱詞典,一邊實驗鑽研。

這種極度認真地工作,讓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年僅25歲的毛頭小夥子,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合成了“鎂橄欖石”。要知道在當時,只有美國的通用電氣一家公司有這項技術。稻盛和夫用自己的行動驗證了一句話:你付出過什麼,生活就會回報你什麼。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成為“自燃型”的人

物質分為“可燃型”、“不燃型”“自燃型”三種,人也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一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還有一種是不用點火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不需要點火就能熊熊燃燒的人。他認為要成為“自燃型”的人,除了熱愛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有明確的目標才行

面對工作,不能等著別人吩咐了才去幹,而應該在別人吩咐之前就自發的去幹,這才是一個積極主動工作的人該有的態度。

不認真思考,就什麼都實現不了。他把對工作的思索過程,滲透到他的“潛意識”

裡,即使在意想不到的場合,他的“潛意識”也能給他觸及事物核心的啟示,幫助他解決困擾已久的工作難題。

持續地滲透,不斷樹立高的工作目標。縱使當時他覺得是自不量力的夢想,高不可攀的目標,他還是在心裡牢牢立下這些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在同行裡展示他的這些目標。

他為此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拼了命地工作,將這種努力變成了一種持續的力量。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藉著這種力量,成就了非凡的自己。

橡皮擦不掉錯誤

當京瓷還是小企業的時候,有一次,稻盛和夫向財務部長提出很多財務方面的問題,由於他提的問題都是“財務報表怎麼讀”、“複式記賬方式”等非常幼稚的常識性問題,這令財務部長大傷腦筋,一邊勉強回答,一邊滿臉不悅。人家看他是個外行,便不把他放在眼裡,看在他是上司的面兒上,才有一搭沒一搭的應答他。

可稻盛和夫恰好是個搞不明白就誓不罷休的個性,他對財務部長連連追問,搞得財務部長非常窘迫。最後竟然在他的再三追問下,財務部長竟發現了自己的數字有誤,那些數字起初是用鉛筆寫的,如果有錯就用橡皮擦掉,重新寫上去。財務部長因自身的工作疏忽連聲道歉,趕緊拿起橡皮擦去錯誤的數字。誰知他這一擦,惹怒了稻盛和夫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這位年長的財務部長。

我們平時大多時候也有這樣的習慣,寫錯了就用橡皮擦掉,或是用筆直接劃掉,重新再寫。可是稻盛和夫非常厭惡這種做法,在他的經營哲學裡,認為做事不能抱有“錯了改改就行”的想法,這樣會導致小的失誤頻繁發生,其中可能隱含著無法挽回的重大失誤的風險。

他追求的是“完美主義”,平時做事就要用心,該注意的地方必須細心,不允許出差錯。他奉行的是隻有始終貫徹“完美主義”才能提高質量,才能提升人的自身素質。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做到比好更好

杜絕感性煩惱

近幾年,日本每年自殺的人數都超過3萬人,大多數情況都是受困於感性的煩惱。應對失敗,懊惱、後悔根本無濟於事,積極的做法是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京瓷成立初期,松下電子是企業唯一的客戶,不久以後,松下公司對零部件供應商在產品價格、質量和交貨期等各個方面都越發苛刻,京瓷也是深受影響的企業之一。為此,稻盛和夫還跟松下的採購員起過爭執,不滿之情接近於憎恨。

後來他經過深刻反思,在特殊時期應當把困難的任務當做是自己發展的機會,而不是採取憤恨、卑屈等消極的態度。

針對松下電子這唯一的客戶訂單,他懷著深切的感謝之心,激勵自己應該抓住這次磨鍊的機遇,適應市場的變化。最終他絞盡腦汁,找到了解決削減成本的辦法,如期完成了松下電子約定的價格和質量的訂單。

日航重建成功勢在必然

稻盛和夫接受政府的邀請,已是快80歲的高齡。他曾多次拒絕邀請,但考慮到國家經濟的重生,為保住日航員工的飯碗,同時為了維持飛機的便利性,最終接受了政府邀請,就任日航公司會長的職務。

他的無私奉獻和以身作則,感動了全體日航員工。他出任會長期間不拿一分錢工資,全身心投入工作當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週七天的時間全部在賓館裡度過,晚飯經常是吃兩個飯糰就打發過去了。

試想一下,稻盛和夫可是正如我們的父親、祖父一樣的年紀,對工作如此拼命,並且不要任何的報酬,這樣感天動地的行動,對日航的員工來說,是莫大的激勵。

最終,稻盛和夫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帶領日航公司迅速扭虧為盈,創造了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利潤率最高的奇蹟。

勵志傳奇: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稻盛和夫用他70多年的拼命工作和事業逆襲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熱愛催化奇蹟,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在這個浮躁的當下,他向我們揭示了年輕的一代人對現有工作所持有的普遍態度,類似“不喜歡”、“沒前途”等形形色色的問題存在的本質。

抓住機遇,克服困難,不受困於感性煩惱。與其頻繁地更換工作,不如積極地改變心態。認真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的工作理念和經營哲學,對我們在未來方向的思考與抉擇上,有著現實的借鑑意義。

看過稻盛和夫的傳奇勵志故事,再結合當下自己的工作狀態,重新審視一番,自己的事業及人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不是變得清晰明朗了一些呢?


我是橙木,我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持續學習者。很高興與你分享我所學到的知識和感悟的人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