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養殖、種桃樹,貧困戶搭上電商快車變身致富能手

搞養殖、種桃樹,貧困戶搭上電商快車變身致富能手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劉萌萌 通訊員 王雯 于斌 王茜璐) 4月6日,在哈密市伊州區陶家宮鎮牙吾龍村2組的桃樹地裡,張新蘇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興奮地說:“修剪規範,果實的品質會更好,今年我們村的桃子又能賣大價錢了!”

說起張新蘇,那可是陶家宮鎮的“紅人”。搞養殖、種桃樹,他通過政府幫扶搭上了“電商快車”,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帶領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2019年,張新蘇被伊州區評為“脫貧致富先進個人”。

一場意外讓他成為貧困戶

忙完地裡的活兒回到家中,張新蘇走進了牛圈,給兩頭小牛犢添飼料,聽著哞哞的叫聲,他和站在院子裡的妻子牛桂玲相視一笑。

“這小牛真能吃。”牛桂玲邊說邊遞上了一杯水。

看著妻子的笑臉和生機勃勃的院子,張新蘇的思緒被拉到幾年前。

2012年,一場交通事故造成牛桂玲顱腦損傷,看病求醫不僅花去家裡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張新蘇一邊要照顧妻子,一邊還要管理12畝棉花地。家中還有70多歲的老母親和剛上高一的女兒,家裡的重擔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那幾年,他不僅要種地,還要帶著我四處求醫,我心裡真不是滋味。”牛桂玲說,2016年,張新蘇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委會為其制訂了幫扶計劃,實施精準幫扶。鎮政府還為張新蘇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牛桂玲經過長期康復治療,病情有了好轉,一家人的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軌。

“有了好政策,生活還要靠自己的雙手,這樣過得踏實。”張新蘇說。

搭上“電商快車”帶領村民致富

“那幾年棉花價格不好,村幹部建議我種桃樹。說實話心裡挺忐忑的,咱沒種過啊。”張新蘇說,在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幫助下,桃樹苗運到了他家,為確保高成活率,農業技術人員上門手把手教他栽培技術。

搞養殖、種桃樹,貧困戶搭上電商快車變身致富能手

第二年,果樹就掛了果。“這桃樹的品種是‘回王蜜桃’,成熟的時候,遠遠地就能聞見桃香味,畝產能達到2噸多。”張新蘇說。

2017年,張新蘇又參加了新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哈密市伊州區分校的培訓,結識了伊州區大泉灣鄉的“電商達人”——權龍。

張新蘇種植的“回王蜜桃”引起了權龍的注意。憑著多年的電商經驗,他認定將“回王蜜桃”銷往內地市場肯定受歡迎。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網上購物,如果我種的桃子能賣到內地,那真的太好了。”張新蘇說幹就幹,他和權龍的敕勒川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協議,將“回王蜜桃”統一包裝後發往北京、上海等地,一畝地純收入達到2萬元,當年便脫了貧。

看到張新蘇賺到錢了,不少村民到他家來“取經”。

“我這5畝地的葡萄,去年都改成了種桃樹。” 村民郭介禮說,自己從張新蘇那裡學技術,剪了桃樹枝回家嫁接培育,從傳統種植轉向了特色林果業種植。

今年,牙吾龍村已經從過去不足5畝地的桃樹,增加到現在的200畝。

“去年,桃子成熟期,開車來採摘的人不少,只要是來我這,桃子管吃夠!”張新蘇笑著說,今年,他計劃開一個烘乾廠,將剩餘的桃子製成桃幹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