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原文摘錄


《四世同堂》原文摘錄

《四世同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也是老舍先生一生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小說以北平城內“小羊圈衚衕”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描寫了抗戰期間處於淪陷區的北平人民的悲慘遭遇和艱苦抗爭,生動地刻畫了他們從日本侵略者兵臨城下時的惶惑不安,到在鐵蹄下忍辱偷生,最終逐漸覺醒、奮起反抗的全過程,既辛辣地諷刺和抨擊了投降派的為虎作倀,更史詩般地展現和歌頌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它是一部“筆端蘸著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寫成的‘痛史’和‘憤史’”,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


1,只有一句話!到什麼時候都不許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到別人的錯處,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墮落!記住吧,老三!


2,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倖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總之生在這個年月,一個人須時時勇敢的去面對那危險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險的事。你須把細心放在大膽裡,去且戰且走。你須把受委屈當作生活,而從而從委屈中咂摸出一點甜味來,好使你還肯活下去。


3,他突然發現了一個事實:知識不多的人反倒容易有深厚的情感,而這些情感的源泉是我們的古遠的文化。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獲得一些知識,而性情的深厚卻不是一會兒的工夫培養得出來的。


4,他是個可憐的陀螺,被哪條時代的鞭子一抽,他都要轉幾轉;等到轉完了,他不過是一塊小木頭


5,愚人之所以為愚人,就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很有思想。


6,頭年的蘿蔔空了心,還能在頂上抽出新鮮的綠葉兒;窯藏的白菜乾了,還能拱出嫩黃的菜芽兒。連相貌不揚的蒜頭,還會躥出碧綠的苗兒呢。樣樣東西都會爛,樣樣東西也都會轉化。


7,人類最大的慘劇便是彼此以武力估計價值,象熊或狗似的老想試試自己的力氣,而忽略了智慧才是最有價值的,與真有價值的。


8,由表面上的禮貌與舉止,和大家的言談,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歷史,一部激變中的中國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願看到的中國人。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人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矩,可是也攔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的是個民國的人,他與祖父在年紀上雖只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小順兒與妞子是將來的人。將來的中國人須是什麼樣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他極喜歡祁老人,可是他攔不住天佑太太與瑞宣的改變,更攔不住小順子與妞子的繼續改變。他願意看見個一成不變的,特異而有趣的中國文化,可是中國像被狂風吹著的一隻船似的,順流而下。看到祁家的四輩人,他覺得他們是最奇異的一家子雖然他們還都是中國人,可是又那麼複雜,那麼變化多端。最奇怪的是這些各有不同的人還居然住在一個院子裡,還都很和睦,倒彷彿是每個人都要變,而又有個什麼大的力量使他們在變化中還不至於分裂渙散。在這奇怪的一家子裡,似乎每個人都忠於他的時代,同時又不激烈的拒絕別人的時代,他們把不同的時代採到了一塊,像用許多味藥揉成的一個藥丸似的。他們都順從著歷史,同時又似乎抗拒著歷史。他們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寬容,彼此體諒。他們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後退。


9,我告訴你,大小姐,一個女人就像一個風箏。別看它花紅柳綠的,在半天空中搖搖擺擺,怪美的,其實那根線兒是在人家手裡呢!不服氣,你要掙斷那根線兒,好,你就頭朝下,不是落在樹上,就是掛在電線上,連尾巴帶翅膀,全扯得稀巴爛,比什麼都難看!


10,一個亡了國的人去安慰另一個亡了國的人,等於圖場中的兩頭牛相對哀鳴。


11,生在某一種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個文化是什麼,象水中的魚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麼水。


12,他是個很體面的蒼蠅,哪裡有糞,他便與其他的蠅子擠在一處去湊熱鬧;在找不到糞的時候,他會用腿兒玩弄自己的翅膀,或用頭輕輕的撞窗戶紙玩,好像表示自己是普天下第一號的蒼蠅。


13,捧人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冠先生有十足的勇氣--他會完全不要臉。、


14,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謙虛使人的心縮小,象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


15,凡是不敢殺敵的,必會自相踐踏。


16,時間會巧妙的使自殺的決心改為“好死不如癩活”。


17,說真的,老二隻吃了浮淺,無聊,與俗氣的虧,而並非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人。可是,在這國家危亡的時候,浮淺,無聊,與俗氣,就可以使人變成漢奸。在漢奸裡,老二也不過是個小三花臉兒,還離大白臉的奸雄很遠很遠。老二可恨,也可憐! 他的野心和他的文字相仿,不管通與不通,而硬往下做!


18,我們的傳統的升官發財的觀念,封建的思想——就是一方面想作高官,一方面又甘心作奴隸——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習慣,都是民族的遺傳病。這些病,在國家太平的時候,會使歷史無聲無色的,平凡的,象一條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蹭;我們的歷史上沒有多少照耀全世界的發明與貢獻。及至國家遇到危難,這些病就象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潰爛到底。


19,北平人是愛看熱鬧的。只要眼睛有東西可看,他們便看,跟著看,一點不覺得厭煩。他們只要看見了熱鬧,便忘了恥辱,是非,更提不到憤怒了。


20,他不求顯達,不求富貴,書並不是他的幹祿的工具。他是為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他才會更明白,坑開闊,更多一些精神上的生活。他極怕沒有書讀,而使自己“貧血”。他看見過許多三十多歲,精明有為的人,因為放棄了書本,而慢慢的變得庸俗不堪。然後,他們的年齡加增,而只長多了肉,肚皮支起多高,脖子後邊起了肉枕。他們也許萬事亨通的作了官,發了財,但是變成了行屍走肉。瑞宣自己也正在三十多歲。這是生命過程中最緊要的關頭。假若他和書籍絕了緣,即使他

不會走入官場,或去做買辦,他或者也免不了變成個抱孩子,罵老婆,喝兩盅酒就瑣碎嘮叨的人。他怕他會變成老二。


21,在他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他早已知道什麼戀愛神聖,結婚自由那一套。可是他娶了父親給他定下的“韻梅”。他知道不該把一輩子拴在個他所不愛的女人身上,但是他又不忍看祖父,父母的淚眼與愁容。他替他們想,也替他的未婚妻想。想過以後,他明白了大家的難處,而想得到全盤的體諒。他只好娶了她。他笑自己這樣的軟弱。同時,趕到他一看祖父與父母的臉上由憂愁改為快活,他又感到一點驕傲——自我犧牲的驕傲。


22,無論個性怎樣強的人,當他作錯事的時候,心中也至少有點不得勁,而希望別人說他並沒作錯。


23,當一個文化熟到了稀爛的時候。人們會麻木不仁地把驚魂奪魄的事情與刺激放在一旁,而專注到吃喝拉撒的小節目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