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碑记:南塘革命烈士陵园赋

南塘革命烈士陵园赋

潋水中游,赣邑东端。客家原乡,古镇南塘。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国土百四之方圆,人口五万以计量;地势要冲,襟带三县之通衢;圩镇繁华,集散八乡之市场。历史沧桑,世道纷攘。民性和谐,乐天命以自安;习尚公正,愤不平或揭杆。

三山压顶,天下板荡。近代风云,波及吾乡。政治纷乱,百姓有草芥之危;国土沧丧,中华罹倾覆之患。热血喷涌,精英出场。追寻马列,纲举目张;建置组织,图存救亡。农协立而民运起,党团设而赤旗扬。打土豪分田地,扩红军斗敌顽。合作供销,经济建设作贡献;参军支前,五反围剿保家山。一万名青壮,补充红军游击队。千七百烈士,功垂华夏永传芳。六军二纵,清溪开辟根据地;独十八团同仇敌忾打七坊。苏区赣县之中心,土地革命掀狂澜。

战略转移,红军北上。民陷水火,日月无光。隐蔽斗争,生死无常;忍辱负重,等待转圜。

红色故事,世代传扬。先烈功勋,青史留丹。陈毅、炳辉革命生涯留足迹;贵波、卓然,领导人民有良方。吴月波,毁家纾难为理想,英勇就义无悔肠;罗孟文,杨赣游击历九死,浴血坚持待明光。谢镗忠,罗亦经,一生追随共产党,北上长征抗日忙,挥师南下为解放,开国少将铸辉煌。

先烈之志,启迪后往;先烈之功,永志不忘。岁在甲午之春,议设烈士陵园。择址都口李坑,辟地一十四亩。开吾县烈士陵园之先例,创爱国主义教育之殿堂。七百八十四位英灵,入土为安;一千二百具名烈士,勒石以传。项目期年以成,投资三百万元。环境优美,视野开张。公路循环,而行者得其便。设施齐全,则祭憩天地宽。松柏森森,氤氲壮志贯长虹;花草艳艳,婉见碧血沃长冈。赞曰:

先烈之德,信仰如磐,先烈之功,日月昭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慎终追远,恩义无疆。

山高地瘠,潋水苍茫,百姓贫困,党挂心上。

脱贫致富,制定航向,三送干部,深入村乡。

中央关怀,鼎力相帮,若干意见,谋定小康。

国策党恩,惠风和畅,科学发展,百业隆昌。

苏区精神,永续弘扬,民族复兴,永远跟党。

告慰先烈,安享天堂,喜见南塘,美尽华章。

中共南塘镇党委

南塘镇人民政立

全文以AN、ANG韵交叉使用,贯穿全文。(待修正稿)

注:

1、 民国15年(1926)12月,谢荣光、谢德光在社大村(现属田村镇)兴起农民运动,公开成立农民协会组织。1928年冬,麂滩、社大、清溪等地中共党组织建立。赣县县委设社大谢成纹家。县委书记罗贵波,组织部长谢玉昆(上山下昆),宣传部长谢宽光。

2、民国19年(1930)2月罗炳辉领导的红六军二纵队到清溪开辟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当地革命运动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民国16年(1927),三溪、稠村、桂江、黄冈、古茂、上埠、里源七个村的土豪劣绅,以三溪为中心成立地主武装——“七坊”靖卫团,后来经常入侵苏区,屠杀革命者和革命群众,苏区党、苏维埃政府和革命群众为保卫红色政权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31年8月红独立18团集中力量彻底歼灭“七坊”靖卫团,击毙轩民党区长黄灏,俘团总刘声偕、中队长谢巨毕、刘仁道,特务长刘仁遥。公审后处决。

4、 苏区兴盛时期,田村、南塘一带为赣县苏区的中心。

5、时任江西省军区司令的陈毅和红六军二纵队司令的罗炳辉都曾在南塘、清溪一带活动;

6、民国17年(1928)10月中共赣县县委书记罗贵波到清溪等地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县委设社大村。1931年秋,李卓然被调往赣县任县委书记处理白鹭事件的善后工作,常在白鹭、田村、南塘一带活动。

7、吴月波(1890~1930)江西省赣县南塘镇清溪村人。1925年4月,青黄不接时,月波违背父母意志,强行开仓,施谷百余担。群众颂赞“吴月波先生是个好人”。1929年入党,并在清溪发展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后在清溪秘密发展16名党员,成立了中共清溪党支部,并任书记。1930年2月,罗炳辉率工农红军第6军从兴国进驻清溪。吴率先没收自己家中的财产,当众烧毁借据、地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月波任赣县赤卫队副总指挥,率赤卫队攻打赣州,后又多次带队攻打“七坊靖卫团”。后在南塘棺材岭与敌67、68团战斗中,因敌众我寡,负伤牺牲。

8、杨赣苏区,系指土地革命时期的杨殷县、赣县,共辖25个区,25万人口,方圆约300华里的区域,其中心位于兴国、赣县、万安、泰和四县交界处的均村。主力红军长征后,原赣南省委组织部长罗孟文(现南塘镇清溪人)调任杨赣特委书记,在兴赣万泰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穿插迂回,坚持游击战争达半年之久。失败后,积极联络失散同志,秘密发展党员,成立支部,坚持地下斗争。1936年底,与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等发展起成立了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抗日时期成为赣西南党的重要重要基地。

9、均为南塘籍,共和国开国少将。

谢镗忠(1916-1989)赣县南塘镇大都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九军团团俱乐部主任、第三十二军师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团政委、冀热辽军区旅政委、第四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和湘赣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兼军政委,海南军区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群工部、文化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病逝于武汉,享年71岁。

罗亦经,江西赣县南塘镇清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部副主任、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铁道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逝世,终年8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