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收藏的經驗,在複雜紛亂的收藏圈裡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階層,各個社會階層的收藏理念皆不相同,但是為什麼有一些社會地位很高的成功人士、非常有學識的學者、資產千萬的企業家,他們往往在本行業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但是在收藏圈裡不是上當受騙就是被以次充好呢?這些成功人士往往到了古玩圈,以前那些成功秘訣都失了靈,變成了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一類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為什麼成功人士在古玩圈反而被騙的很慘?其實收藏者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幾乎絕跡,但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出現了很多收藏者,那時的收藏者不會因為收藏而賺錢,而且他們只是小眾群體,直到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隨著電視媒體、鑑寶節目的不斷渲染,從前分文不值的老破爛竟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值錢的寶貝,熒幕前的觀眾看完鑑寶節目突然間發現原來古董竟可以如此值錢,而且這些古董或許就潛藏在身邊,家中的瓶瓶罐罐、老傢俱老陳設可能都蘊藏著商機,電視中的鑑寶專家在沒有古董認知的老百姓心中打開了一道門,一道瞬間可以通往財富的門,家裡原本不要的破爛搖身一變,竟變成了價值連城的珍寶,經過媒體如此的宣傳,老百姓心中對古玩的認知就是,只要是老的就是價值千金,因此無數人因為古玩可以增值保值從而盲目的進入了收藏圈。


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雖然古玩圈猶如一個巨大的“寶藏”吸引著無數“海盜”前來奪寶,但是這些“海盜”並不知道“寶藏”周圍都佈滿了陷阱,”海盜“變成了待宰的”肥羊“,古玩圈從90年代末到現如今,假貨高仿不斷的充斥著古玩市場,某個一線城市的古玩市場,真品率竟然達不到20%,大多數人只知道古玩值錢,但他們並不知道買古玩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否則就會被打眼。


在這樣的一個新老難辨的收藏環境之中買到真東西都是難上加難,更別提撿漏了,有些奢侈品,例如鑽石、翡翠、LV包、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固定的鑑定標準,也有高科技的鑑定儀器和權威的鑑定機構,但是唯獨古玩沒有一個鑑定的標準,也沒有權威的鑑定儀器,所以出現了很多偽專家。


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這些偽專家將很多初入古玩圈的人帶入了他們設計好的圈套當中,成功人士自然成了偽專家最先下手的目標,偽專家們將新貨說成了國寶,給初入古玩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進行了洗腦,所以現今古玩圈出現了很多把新貨當成國寶的人,圈內統稱為“國寶幫“,這些人通常都抱著撿漏的心裡,有些人還夢想一夜暴富,殊不知自己已經進入了歧途,且漸行漸遠。


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種自信,因為他們對本行業可以做到十分專業和精通,可能手底下就管理著很多高學歷的人才,但是往往古玩商販的學歷並不是很高,有些人甚至都沒上過學,所以對高學歷者駕馭以久的社會精英,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自負,懷著內心的自負對很多知識就會產生偏激,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即使學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也是以一概全,做不到靈活運用。


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再有就是很多早入門的古玩商有著豐富的古玩實戰經驗,而剛入行的人即使讀了幾十本書依然都是紙上談兵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多古玩行的老人應該明白,沒有人沒打過眼,意思就是即使是高如馬未都這樣的收藏大家也買過假貨,但是打一次眼就會提高一次經驗,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比書本上的知識要重要許多,所以要想成為專家先要在古玩圈裡摸爬滾打,不能看幾本書就把自己當專家了,專家也不敢說100%的幾率不打眼,更何況是普通玩家呢?所以那些成功人士心態就是:我在社會那麼的成功,我如此高的身價,我怎麼可能在古玩圈失敗?所以就對古玩產生了很強的認知障礙。


收藏圈裡:被“騙”的最慘的竟然是這類人


所以那些社會地位高、學歷高、財富高的”三高人士“如果不能把自己放低姿態,我可以負責的說肯定會打眼,如果想撿漏就越低調越好,沒有知識儲備就把自己當成專家永遠買假貨買貴貨,不要為了自己的迷之自信而買單,放下身價以後你會發現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遇到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慢慢也會買到自己喜歡價格合適的收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