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施里芬计划”这样优秀的计划为何会遭失败?元首又为何发怒

1939年德国发动闪击战短时间内便击败了波兰,这下德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波兰战役的胜利使德国暂时可以不必再担心身后会有危险了,希特勒也高兴地说:“德国终于得到一次不用两线作战的机会了”。趁着这个短暂的机会德国打算接下来便对法国作战,希特勒命令陆军统率部尽快制定对法作战计划。不久,一份由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及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制定的军事备忘录便出台了,而元首在看到这份备忘录后的心情则是狂怒的。那么让希特勒如此愤怒的新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

像“施里芬计划”这样优秀的计划为何会遭失败?元首又为何发怒

施里芬伯爵

像“施里芬计划”这样优秀的计划为何会遭失败?元首又为何发怒

施里芬计划

原来该计划与从前对法国作战用过的失败的“施里芬计划”简直一模一样,就像是在做一道数学题,公式未变只是里面的数字变动了一下而已。该计划由德军B集团军群为主力正面攻击比利时因为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并没有修建到此处,另外由助攻的A集团军群为主攻部队掩护侧翼使主攻部队在消失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后直插巴黎从而达到击败法国的目的,该计划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很完美的进攻计划,不过该计划也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它的进攻方式在不久前已经被真正的“施里芬计划”使用过一次了……那么真正的施里芬计划是什么样的呢?当初施里芬计划的出现是因为德国从前曾攻击法国并迫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给德国,法国自知不是德国对手于是在外交上全力与英俄靠拢试图争取这二个盟友,英俄二国也同样认为德国的强大对自己会产生威胁,从此三个国家便齐心合力对付德国。此时的德国腹背受敌,西线德国与法国战斗,东线则有俄国攻打德国,德国无法与俄法同时战斗必须先解决掉一个才有转机。此时“施里芬计划”便出现了。老版的“施里芬计划”由冯·施里芬伯爵制定,该计划放弃正常的战略思路,将德国的部队分为2个军团,西线的主力部队闪击法国,而东线只留下极少数的部队监视俄国,该计划的目的是大胆地利用德国成熟的铁路网将优势兵力迅速集中并快速地击败法国,俄国面积广大铁路网又十分落后,集结兵力对俄国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德国可利用本国铁路网的优势快速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等俄国集结完部队时德国对法作战已经结束,此时便可以单独面对俄国而不必担心二线作战了。根据伯爵的计算俄国最快只能在一个月左右才能集结完部队,因而德国也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击败法国。

像“施里芬计划”这样优秀的计划为何会遭失败?元首又为何发怒

一战德国形势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一战爆发后接手“施里芬计划”的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怕东线的兵力太弱挡不住俄国,于是便将主攻法国的西线部队中抽出二十多个师来补充东线,而这完全违背了施里芬计划的本意,结果一场集中优势部队打时间差的突袭战变成了拉锯战,德国眼看到手的胜利成了泡影,失败后小毛奇垂头丧气地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现今陆军统率部又给元首出这个主意按照从前施里芬的计划老调重弹,而今已经早有准备的法国又怎会让不久前才发生的事情重演?难怪元首在看了陆军的计划后会如此地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