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四區、一中心、一高地”先行!


重慶: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四區、一中心、一高地”先行!

重慶拿到一手好牌以後,正在不斷地精準出牌。

無論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還是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重慶的動作都在不斷地加碼。

這次重慶精準出的牌是:

推進金融科技建設助力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

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是黨中央交給重慶的重大任務,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是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重慶怎樣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4月7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公開《關於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渝府辦發〔2020〕40號),重慶按下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快進鍵”。

重慶官方披露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重大背景以後,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可以看成是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之一。

推進金融科技建設。這既是重慶在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必須要走的路徑之一,又是重慶在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必須要發力的方向之一。

在重慶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會議上,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強調的“六個要”裡面,其中一個“要”,就是“要推進金融科技建設”。

對於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推進金融科技建設,陳敏爾書記的原話是這樣:

要推進金融科技建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國家金融科技應用和金融標準化創新試點。

重慶迅速打出了推進金融科技建設的一手好牌。

重慶怎樣推進金融科技建設?

如果要概括性地總結,那麼應該是這樣8個字:

四區、兩中心、一高地。

“四區”是指:

1、金融科技產業聚集區;

2、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區;

3、金融科技監管先行區;

4、金融科技標準示範區。

“兩中心”是指:

金融科技認證中心和金融大數據服務中心

“一高地”是指:

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

在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四區、兩中心、一高地”先行,重慶要在金融科技建設方面達到以下目標:

1、培育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圈;

2、促進經濟金融質量變革;

3、提升金融科技風險管理水平;

4、成為金融科技標準領軍城市;

5、夯實金融科技發展支撐體系;

6、激發金融科技創新活力;

7、助力“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發展。

重慶通過“四區、兩中心、一高地”推進金融科技建設,從而達成7個方面的目標,可以看成是重慶在金融科技建設領域“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切實發揮重慶優勢,更好服務全國大局。

這既是重慶的勇於擔當,也是重慶的積極作為。

對於重慶市內外的金融機構、投資者來說,重慶推進金融科技建設,給大家帶來的是發展和投資機遇:

四區、兩中心、一高地。每一個方面都有大項目作支撐。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重慶將怎樣打造“四區、兩中心、一高地”,從而推進金融科技建設。


01


打造金融科技產業聚集區。

重慶將從三個方面發力打造金融科技產業聚集區。

第一個方面:推進金融科技資源要素聚集。

重慶歡迎國內外大數據服務商,到重慶設立區域總部和大數據技術研發中心。

重慶還會重點引進國內外優質的金融科技企業、研發機構、人才培育機構,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底層關鍵技術,加大研發力度,形成一批知識產權和專利。

重慶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落戶重慶。

重慶要從技術運用、產業生態、平臺要素聚集、人才吸引等多個維度,營造良好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多措並舉推動金融科技全產業鏈聚集重慶,打造金融科技發展高地。

重慶支持金融科技企業、金融機構聯合設立金融科技孵化器,加快新技術應用推廣與產品開發,構建涵蓋技術研發、產品開發、企業孵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第二個方面:推動金融科技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

重慶要以“中國智谷(重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物聯網產業示範區、國家科技部移動通信產業基地、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為支撐,推動金融科技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創新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模式,加快金融科技企業和新技術應用落地運營效率,形成新主體、新技術、新業態良性互動發展的全要素產業聚集區。

第三個方面:扶持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一是有效運用各類投資基金,對金融科技領域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研發和試驗給予資金保障,扶助初創型金融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二是通過財政補貼、資金貼息、納稅返還等方式,對優質金融科技項目主體實行差異化的激勵政策。

三是支持金融科技企業通過境外發債、跨境貸款、赴國外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

四是發揮重慶國際投融資路演中心的作用,推動國際交易所與重慶市本地金融市場頻密對接,推動形成跨境投融資生態圈。

金融科技產業聚集區將助力重慶培育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圈。


02


打造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區。

重慶將從四個方面打造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區。

第一個方面:強化制度創新與設計。

緊扣重慶市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金融科技融合,金融服務民生、小微企業和“三農”等領域,以研究制定系統間接口規範為重點,依託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系統,推動金融與有關領域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對接,推動金融服務模式升級、流程再造,實現全市金融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使金融服務可得性、便利性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第二個方面: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結合重慶市實際加大移動金融工作力度,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等技術手段,延伸服務半徑,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改善城鄉居民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圍繞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探索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科技服務產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強化監管的要求,優化業務審批、查詢等工作流程和服務,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第三個方面:加強數據資源跨界融合。

依託重慶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系統,健全數據共享機制,提升跨行業數據資源利用能力。

引導金融機構基於跨行業數據資源,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信貸流程和客戶評價模型,紓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金融服務精準度。

第四個方面:深化公共服務領域應用。

依託國家及區域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接口規範,推動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與金融行業的對接。

加強人力社保與金融機構的數據融合應用與規範管理,完善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身份認證、權益查詢、繳費和待遇領取等社會保障服務,助力信息惠民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設。

推動重慶市範圍內診療信息的互通、整合等,支持線上支付應用,提升居民掛號、就診、繳費等診療服務的便利性。

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區將促進重慶經濟金融質量變革。


03


打造金融科技監管先行區。

重慶將通過三個方面的探索,打造金融科技監管先行區。

第一個方面:探索建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在理論和實踐層面探索金融科技發展規律。分析研判金融科技應用中的技術風險、技術與業務因素創新疊加引起的風險、個人信息洩露風險等,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評價指標,將金融科技監管納入現有的風險評估體系,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從制度、法規、標準層面建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探索構建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等跨部門、跨行業的風險聯控機制,突破部門間信息壁壘,建立相對統一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實現金融科技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提高跨界金融業務風險監測和防範能力。

第二個方面:探索“監管沙盒”試驗。

結合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充分學習借鑑“監管沙盒”先進經驗,科學規劃實施方案,探索試驗原則、業務內容、操作流程、退出機制、保障措施等,探索在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投資管理、融資等領域,實施一批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或者商業模式等試點項目,實現“監管沙盒”促進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雙贏局面。

第三個方面:探索監管科技應用。

探索監管資料數字化、預測編碼、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等應用,構建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化監管模型,實現特定業務領域的即時、動態、全方位監管。

完善監管數據採集機制,支持金融機構及科技企業運用新技術改進合規系統,監控重點業務、特定客戶群體風險變化趨勢,及時預警處置。

運用大數據分析、可視化數據展示等技術手段提升監管數據分析能力,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感知、預警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增強監管效能。

探索監管政策、合規要求的數字化轉譯,建立數字化監管規則庫,實現監管規則的動態更新,以自動化的方式減少數據統計和風控管理中的人工干預風險,提高監管要求識別度,降低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

金融科技監管先行區將提升重慶金融科技風險管理水平。


04


打造金融科技標準示範區。

重慶將從三個方面打造金融科技標準示範區。

第一個方面:開展金融科技領域標準建設。

緊跟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探索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標準,助力重慶市金融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雲計算、生物識別等有關金融標準落地,建立健全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接口標準,打造金融科技標準示範項目。

在金融科技領域開展金融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建設,積極參與國內、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優秀標準的轉換升級,提升重慶市金融科技標準制(修)訂水平。

第二個方面:大力實施金融科技標準“領跑者”計劃。

建立金融科技標準“排行榜”,培育金融科技標準“領跑者”,引導有關機構積極開展金融科技標準化工作,在標準研製、標準應用實施、標準宣傳貫徹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升金融科技標準化工作水平,培育金融科技標準“領跑者”。

第三個方面:加強金融科技標準實施能力。

研究將金融科技標準制定、宣傳、應用實施等情況進行量化,並作為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完善金融標準化水平評價體系,綜合評價有關機構標準化工作,提升標準化主體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

推動金融科技標準認證採信機制建設,實現金融科技標準檢測認證規範化、程序化,促進金融標準應用實施。

金融科技標準示範區將助力重慶成為金融科技標準領軍城市。


05


建設基礎數據和認證中心。

重慶將從兩個方面建設基礎數據和認證中心。

第一個方面:建立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

以金融科技有關業務、產品、流程認證服務為切入點,推動建立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培育權威專業化認證機構,打造金融科技產品、服務、管理認證體系,提供金融科技認證及金融標準化服務,切實提升金融科技創新的標準符合性和安全性。

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金融科技認證認可合作,逐步擴大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第二個方面:建設重慶市金融大數據服務中心。

推動金融與其他行業領域數據資源的對接,建立健全數據融合應用機制和數據安全保護制度,制定數據融合應用標準規範,實現全市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金融機構交易數據、企業和個人的經濟行為數據深度利用。

探索構建跨地域數據資源共享服務體系,打通數據“孤島”,夯實金融科技創新的數據基礎。

基礎數據和認證中心將夯實重慶金融科技發展支撐體系。


06


建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

重慶將從三個方面建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

第一個方面:搭建金融科技交流平臺。

依託重慶市作為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的優勢,用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和重慶國際人才洽談會等平臺,加強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高層對話、交易合作、技術攻關、人才交流等。藉助新加坡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爭取與新加坡有關部門共同籌劃在重慶舉辦國際金融科技節會活動,為兩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金融科技發展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第二個方面:打造金融科技人才智庫。

實行國際化、高層次金融科技人才儲備戰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特別是著力引進一批金融科技領軍人才,打造高水準金融科技人才智庫。

依託重慶市金融學會,聯合有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加強金融科技課題研究、學術研討,為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獻計獻策。

第三個方面:加強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培養。

推動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組建金融科技有關領域的實驗室,促進產學研協調發展。

以“重慶英才計劃”為平臺,重點圍繞技術、資金、產業核心要素,實施科技創新、科技創投、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培養。

針對有關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核心業務骨幹,完善金融科技人才認定和評價標準,構建人才的持續評價機制,制定便利化的支持政策。

支持市場化培訓機構開展金融科技人才培訓,助力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將激發重慶的金融科技創新活力。


07


推進金融科技開放與合作。

重慶將從三個方面推動金融科技開放與合作。

第一個方面:創建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

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框架下,探索由中新雙方共同推動創建政策先行先試、金融科技產業集聚的合作示範區。

推動中新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開展廣泛合作,為金融科技國際合作探索經驗。積極爭取國家金融科技先行先試政策,承接金融科技領域開放試點任務。

以兩江新區為核心承載區,大力引進國際國內金融科技項目,集聚一批金融科技研發、應用、服務企業和機構,打造重慶市金融科技的實體展示區。

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在金融科技人才、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探索有利於金融科技發展的國際新規則。

第二個方面:推進跨境電商合作發展。

深化與新加坡合作,加快培育一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探索建設一批“海外倉”“國別館”和海外運營中心,促進跨界電商B2B出口業務。

發展在線產業鏈金融、O2O商務、跨境移動支付等新型金融模式,實現線上與線下、境內與境外業務的有機融合。

第三個方面:推進跨區域物流金融合作。

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為契機,引進國內外物流金融解決方案領先企業來渝設立區域總部,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構建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平臺,完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重慶聚集,探索金融支持數字物流中心建設有益模式。

金融科技開放與合作將助力“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發展。

重慶推進金融科技建設。這是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第一手好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