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不能買?!有些“限價房”,可比新房香多了

“千萬別買二手房!”

上面這句話,東樓連著幾天了,幾乎天天能看到。某些自媒體同行不斷在講,“苦口婆心”勸大家一定別買二手房,要堅持搖新房,講得那叫一個言辭懇切、頭頭是道。

限價新房和漲價二手房,選哪個?這幾乎是道送分題,畢竟價差擺在那,買到就是賺到。但僅僅以此就得出結論說“二手房絕對不能買”,就不太厚道了。

因為,二手房市場也是能買到“限價房”的。

你記住,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有不合適的價格。

很簡單的道理,10萬/平的錢江新城可能不值得買,但6萬/平的錢江新城絕對值得買。同理,5萬/平的上城區老破小可能不值得買,但4萬/平的上城區老破小就值得買。

你可能馬上會說,錢江新城哪有6萬/平的房子啊!上城區還有4萬/平的老破小?

東樓跟你說,絕對有,而且絕對能找到。只要你認真去找。

二手房市場是個非常複雜的市場,比新房市場的複雜程度絕對高不止一個量級。

你想買新房,搞明白幾十個開盤的樓盤,就全明白了。但二手房呢?40年的住房建造史,從老破小、福利分房、90年代老式商品房、一直到這兩年交付的次新盤,各路產品如過江之鯽,五花八門,並且錯落分佈在城市的不同位置,標註著截然迥異的價格……

東樓前天就看到一套房,頂樓躍層,水澄橋附近,一線江景,單價4萬的大面積次新房。你可能不信,但卻真實存在。

所以,二手房市場的最大特點就是:價格混亂,非常混亂。

一個混亂度很高的地方,想要信息完全對稱是不現實的。而信息不對稱必然會導致一個結果:二手房市場裡存在著明顯的套利空間。

可能大家不知道,專業投資樓市的行家,向來都是無視新房而專注二手房的。因為在不存在“限價”的新房市場中,幾乎是沒有任何價格優勢的。想長線賺樓市錢,必須深耕二手市場。

上面都是理論,東樓接下來講個實例你就明白了。

昨天早上和小青瞎聊。

我問小青,你覺得未來科技城創景路那邊,次新二手房都快賣到4w的單價了,到底合理不合理?

小青老師畢竟是未來科技城“專家”,馬上給我說,現在未來科技城發展快得很,一天一個樣,生活氛圍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巴拉巴拉。

言下之意,當然是值這個價錢。

但東樓就不這麼覺得了。東樓個人的感覺是,這個價格,擱我,我買不下手。

太貴了。是的,真的太貴了。(即便我覺得貴,但仍然有不少成交,說明價格還是站的住腳。)

當然,東樓不是說未來科技城,或者說創景路不好,沒有任何這個意思!

創景路這個位置,絕對是不錯的,5號線和未來的西站-機場K1快線的樞紐站點,疊加未來科技城這個新經濟引擎,無論怎麼看,杭州的新區裡面,配置比它好的,真不多。

但房價這玩意兒,歸根結底還是得落到的“價”上面。再好的預期,再好的地段,價格也不能是無限高。因為任何的利好,其實都是可以折現的。

除了工作和生活在創景路附近,又不想通勤太長的小夥伴們,自然只能買到這裡。但如果是稍微帶點投資意思來看附近的二手房的話,東樓的建議,同樣4萬的均價,你不如去買復興路附近的復興南苑。

如果大家稍微熟悉杭州樓市的話,肯定不難發現,創景路的二手房(主要是次新房)價格與復興路附近(主要是老小區)的價格是非常接近的。

因此,這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價格一致嘛!說明大家對這兩者的價值認可是相對接近的。

創景路附近的樓盤前面介紹了,合景瑜翠園、奧克斯未來時代、華夏之星,大概均價在3.8-4.2w;復興路這邊的復興南苑、美政花園、藍江公寓,二手均價大約是4.1-4.3w。

東樓做了一張對照表,或許對比起來能更清楚。帶說明具備相對優勢。

通觀下來就會發現,地鐵、景觀、產品、未來預期這些項目,其實二者差距並不大,創景路附近的二手房相對復興路的唯一優勢,其實只有房齡而已。復興路的區位、配套成熟度這種,都不是創景路四五年內可以形成的。

有人可能會嫌棄復興南苑那種老小區的建築質量,覺得年代久了,樓就不行。東樓這麼跟你說吧,東樓也算是看了不少房子了,真不是新房子一定質量好,現在漏水最多的就是新房,況且復興南苑還有2005年建的江景次新房。

所以,多個項目比較下來,幾乎同樣價格的復興南苑和美政花園,是絕對完勝創景路的合景瑜翠園、奧克斯未來時代和華夏之星的。

這說明什麼啊?!如果創景路附近的價格沒有被高估的話,復興路的老小區就是被低估了!

低估說明什麼?說明你買入,其實是有賺的。這就跟買到限價新房一樣,只是利潤可能沒有那麼誘人。

這幾年來,杭州的房價確實挺詭異的。

限價新盤就不說了,價格嚴重扭曲,價不配位者,比比皆是,這才有了各種“萬人搖”和各種維權事件,這都不在話下。

更重要的是,以市中心為核心,越外圍房價越便宜的“地段論”,似乎越來越不靈了。

但你說“地段論”一定就錯了嗎?也不盡然吧。

一些外圍板塊即便有著值得嚮往的未來,但區位的優勢、配套的充分成熟,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事情。遠的不說,各色優質的餐館、重要的府衙只會集中在市中心,而不會零零散散地開到郊區。

“地段論”的失效恰恰說明,如果不是某些板塊被炒高了,那就是一些被冷落的板塊已經被低估了。

根據板塊輪動的套路,每個階段往往都有一個被集中熱炒的板塊,從一個板塊到另一個板塊不斷追捧輪動,那麼勢必前幾輪沒有被炒熱的板塊就具備了價格優勢。

就像大家覺得未來科技城好,因此被炒得很熱;那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其他板塊,如復興路、丁橋一帶,就被冷待了。

而這些被冷待的板塊和樓盤,就是二手房市場中的“限價房”。因為沒有流量,所以價值被低估了。若是哪天價值復現,就是“限價利好”兌現之時。

所以二手房絕對不是不能買,而是需要更謹慎、嚴密的分析,然後進行不斷的價格和優劣勢對比。

如果你認真地做這個工作,並且不斷認真地實地看盤,你肯定能發現被低估的板塊和被低估的房子,就像東樓前面講的那樣,目前的價格,就是復興南苑比創景路附近有優勢。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