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海洋一片爱

先提难中易三个小问题:鸡是怎么交配的?大概知道这个过程的人屈指可数,农村常有 “压蛋儿” 的说法,而其实鸡的交配过程形同狗类,这个大多数伙伴肯定都看过,只是时间更短而已。那么换个简单些的,人怎么交配呢?好吧,这个用词不太恰当,不过哪怕没有经历生理卫生课的同学也不会对此陌生,古书《金瓶梅》中用105处地方几乎呈现了所有人类可以达到的体位,有兴趣的可以私下去了解。接下来就是最难的那个了,海洋动物如何交配呢?也许你是赵忠祥老师的铁粉,在漫长的《动物世界》里见识过这等奇妙场景,但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够了解的,而如果细分出鱼、虾、鲸、乌贼、海马等等动物,任你打破头颅也猜不到其中的诡异。

那么《海洋中的爱与性》就有其用武之地了,作为“不正经”流派的科普书籍,作者马拉·J·哈尔特身为保护海洋的志愿者代表、海洋生态学家,用近乎最直观的表达以及略带幽默的调侃将海洋世界中的繁衍故事娓娓道来,若说看狗狗交配有些恶心,看人又容易违反,观看海底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生理和精神上的压抑了。生命在于活塞运动,繁衍是社会向前进步的本钱,而当你看完它更会惊奇地发现,研究鱼类性爱的潜语言,与保护海洋同样重要。

一片海洋一片爱

“九九八十一难”的繁衍之旅

曾在老家听过河塘里的鱼类繁殖过程,不过是雌性将卵子排出体外,再由雄性用精液上釉,而这一特点的鱼类我们可以统称为“卵生”,虽然鱼子七零八落不好保护,但奈何基数庞大,这也才使得它们可以完整地“传宗接代”。

不过这项运动放在海洋里就显得不那么容易呢,一来范围太广,二来安全太差,所以如果个体表现并不积极,更容易变成“单身鱼”孤独终老。

其实对于它们而言,繁衍的过程与我们并无二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寻找伴侣、确定关系、运用体位、应急处理。大家都应该听说过52赫兹鲸鱼的故事,它的孤独到死,归根结底是语言不对,人类语言不通并不影响交往,但对它们来说,没有语言连找个朋友都很困难。

书中总结了雄雌双方在寻找另一半中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有——移动标记型、手舞足蹈型、体香吸引型,通常这样的相遇方式也同样是调情的开始,对于海洋生物来说,相逢即是有缘,只要看得过去,都可以一炮泯恩仇。而这其中也有异类,便是偷情型的乌贼,它们在一年一度的群p“海天盛筵”,总有那么些个不占优势的弱者,在几万只乌贼中浑水摸鱼,用高超的骗术和模仿能力偷得片刻云雨。

一片海洋一片爱

而在体位姿势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性是一项身体接触运动。”这里有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珊瑚和扁虫;这里有想象不到的生殖器,例如倒钩和触角;这里也有着纷乱错杂的社会关系,例如3p和偷情。海马是难得的一夫一妻致,可在海洋王国这个开放式的性爱舞台上,这种单调的生活习惯也难入哈尔特阿姨的法眼。

在前几年的网络上还流行过这样的笑话:一对新人在教堂接受祝福,这时跑进来一位帅气的男人,他来到新娘面前说,“这里是车钥匙和房产证,我只让你离开他。”新娘满眼星星的望着这位天降王子说了声好,下一刻男人便拉着新郎手说“跟我走吧,我说过她并不适合你。”当然在现在来说,同性恋已经是可以接受的信息讯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男女比例失调的危机。但在海洋中的应急处理则更绝,它们其中的有些种群可以将多余的“单身贵族”变形,从而应对雌雄失衡,在这其中虾虎鱼甚至可以多次变性来满足生态需求。“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人诚不欺我。

一片海洋一片爱

当然在作者的笔下,散播“性爱录像”并不是她最主要的事业,繁殖离不开足够数量的种群,他们借助着对海洋动物性生活规律的研究,来找寻一个平衡的办法——既不影响人类的生活,又能够保护它们更长久地存在着。老家捕鱼便有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即抓上来的小鱼要放生,涸泽而渔的警示自古便有。当然对于更大的海洋来说,这条路上必然充满艰难,但在她欢乐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到,她的确真心热爱着这片蓝色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