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他曾是五金店老闆,生活富足,卻毅然回鄉“拓荒”,建設農業生態園,帶動貧困戶增收;她曾是全職媽媽,卻巾幗不讓鬚眉,俯下身子與土地打交道,發展壯大黃桃基地,帶貧益貧見成效。他是程君華,她是鄭詠梅,他們或許素不相識,卻有著一個同樣的身份: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為解決村級主導產業缺乏、項目帶貧益貧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我市積極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先後開展創業、技術培訓及相關政策講解,充分發揮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引領產業發展和貧困戶穩定脫貧的帶動作用。像程君華、鄭詠梅這樣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帶動了貧困戶、群眾增收。目前我市有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40多名,均帶動貧困戶5戶以上。

程君華 “拓荒者”築夢南石村

4月3日,記者來到還地橋鎮南石村三華農業生態園裡,只見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程君華正在查看苗木的長勢,七八名工人在田間施肥、打藥。

1972年出生的程君華是南石村人,曾經是大冶市五金公司職工。2014年3月回到家鄉,創辦湖北三華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逐步成長為一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為南石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公司改制下崗後,程君華在城關開了一家五金店,生意越做越火紅。2013年清明節,程君華回鄉祭祖,看到家鄉貧窮的鄉親,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2014年,他回到了南石村,流轉85畝土地。

開荒、翻地、栽種……由於經驗不足,栽下的苗木在兩年裡“全軍覆沒”。創業的辛苦,至今歷歷在目。程君華回憶,有時候一天下來他要換7套衣服,晚上一張涼蓆就在戶外睡著了。

第一次創業失敗,程君華並沒有灰心。2017年底,在妻子的支持下,理清思路,重新規劃,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轉型。隨著對農業種植的深入瞭解,花卉苗木的茁壯成長,程君華看到了希望。園區規模也從85畝、300畝,到如今的近2000畝,投資金額從起初的500萬元、800萬元,到目前的上千萬元。

三華生態園的發展為南石村帶來了明顯變化。本著造福家鄉的程君華,在用工上優先考慮南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5年開始,先後有大量貧困戶、農戶到三華生態園務工,最高務工人數近百人,全年發放工資接近80萬元。2019年,三華生態園帶動41戶貧困戶增收,成為我市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今年疫情發生以後,程君華始終關注鄉親的生產生活。在可以開展春耕備耕後,他邀請因疫情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戶到園裡作業。一天下來,每人可得到150元的報酬,為南石村提供了接近30個就業崗位,切實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三華生態園以“花、果、林”為支點,逐漸形成玫瑰觀賞區、梅花觀賞區、苗木花卉盆景培育區、有機水果採摘區等11個園區,逐步向“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目標發展。

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看著三華生態園近一百萬株花果苗卉,南石村黨支部書記黃龍強表示,“從回鄉創業到帶動村民務工就業,三華生態園的今天得益於程君華建設家鄉的初心。他真正發揮了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堅信三華的未來就是南石村的未來。”

鄭詠梅 家庭主婦華麗轉身為致富帶頭人

黃桃基地坐落於金湖街道黃坪山腳下,以大冶市豐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載體。公司負責人鄭詠梅,曾被評為黃石市“巾幗致富帶頭人”、“十佳創業青年”,是一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鄭詠梅今年44歲,經過自身努力,完成了從家庭主婦到致富帶頭人的成功轉變。

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鄭詠梅老家在襄陽市棗陽,從小跟隨父母在大冶生活。結婚以後,專心在家裡照顧兩個小孩。2011年,鄭詠梅將金湖街道門樓村流轉的土地進行開荒。2012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菌木等。由於培育不善,經驗不足,這位“門外漢”的創業之路均以失敗告終。

不服氣的鄭詠梅痛定思痛,開始在浙江、上海等地考察農業項目。2013年7月,在上海發現錦繡黃桃這個品種。經過多次上門溝通,引進了錦繡黃桃種植技術。2014年,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開始培育、施肥、澆水、剪枝……鄭詠梅逐漸掌握了種植黃桃的技術,為黃桃種植的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2019年,豐達公司種植黃桃680畝,種植綠冠香梨120畝,種植水蜜桃400畝,基地流轉面積近1200畝。黃桃年產量70萬斤,綠冠香梨年產量35萬斤,水蜜桃年產量5萬斤,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隨著基地的發展壯大,鄭詠梅開始吸納周邊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為了照顧貧困戶,她堅持一週結算一次勞務費。一般務工人員按照8小時工作制,貧困戶只安排5個小時。很快,周邊四個村的貧困戶都“慕名”前來,累計帶動貧困戶32戶增收。

今年3月中旬,在接到無疫情村可有序分時開展復工復產的通知以後,已有20多名貧困戶第一時間來到基地務工,負責鋤草、剪枝等相關工作,每人一天收入70元。

從2018年起,鄭詠梅開始帶動、幫扶周邊村種植黃桃。她免費送出幾千株錦繡黃桃果苗,還實地提供技術指導,“手把手”、“點對點”扶持其他村黃桃產業發展。不僅如此,大箕鋪鎮港邊村、八流村,還地橋鎮郭橋村,保安鎮黃海村等村均在鄭詠梅的指導下種植了錦繡黃桃。

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在被市科技局聘請為科技特派員後,鄭詠梅每個月都會到各個黃桃基地查看指導,並提供技術支持。2019年,為了扶持省級貧困村金湖街道踩畈村種植黃桃,她出資2萬元用於該村黃桃種植專項資金,為踩畈村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為了更好幫助周邊農戶,鄭詠梅化身“帶貨大師”,通過朋友的電商平臺幫助農戶銷售竹筍、苕粉、土雞蛋等農產品,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目前,黃桃基地的復工復產正有序開展,預計今年黃桃產量將達到80萬斤。

從全職媽媽,到致富帶頭人;從創業失敗,到帶貧益貧見成效。鄭詠梅用實際行動,完成了華麗轉身。面對未來的前景,她信心滿滿,“我的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通訊員 黃天濠 記者 周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