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迷惑中學生的古漢字,古文裡的“走”從來就不是“走”的意思

朱元璋最欣賞的文臣是宋濂,稱他是開國文臣之首,劉伯溫也稱讚他當今文章第一。就是這樣一位文豪級人物,小的時候卻沒有書可以讀,只好跑去別的大戶人家借書來抄,一個字一個字抄錄下來。他爭分奪秒儘快抄完,然後跑著給人家送回去,這樣下次別人才會繼續借書給他。宋濂說跑著把書送還的原文是這樣寫的——“錄畢,走送之”。這裡明明是“走”啊,為什麼要說成“跑”呢?

因為古人比我們整整快了一個節拍!

最迷惑中學生的古漢字,古文裡的“走”從來就不是“走”的意思

如果古人說“走”,那麼其實他說的意思是“跑”,那如果古人想說“飛快地跑”呢?這時候古人就會說“疾走”了!看來古人一般不怎麼喜歡用“跑”字!的確是這樣,古人不輕易用“跑”字,一旦用的話基本上就是跑得要吐血需要人工呼吸的狀態了。這裡可不是開玩笑,古人真的很懶得“跑”,就是著火了都不一定“跑”。不信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篇目《口技》。

《口技》這篇文章是清代林嗣環寫的,好歹還算古人。內容說的是一個說書人口技奇好,學什麼像什麼。什麼狗吠老鼠叫著火聲呼喊聲學得都惟妙惟肖。因為學起火聲救火聲學得太像了,讓底下聽眾誤以為真的著火了。著火了怎麼辦——跑啊!但是古人是不喜歡“跑”的,該跑的時候要說“走”!然後我們就在文章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就是著火這種情況,嚇得臉都變了色,兩條腿都哆嗦了,古人都不用“跑”,還是用“走”!這下看清楚了吧!

最迷惑中學生的古漢字,古文裡的“走”從來就不是“走”的意思

瓦肆說盡天下事


我們這下明白了,古人的“走”就是“跑”的意思。但是古人還有比“走”更快的速度,那就是“疾走”。用今天的話來解釋“疾走”就是“飛奔”的意思。戰國時的名將吳起曾寫了一部兵書《吳子》,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頒定這本兵書為“武經”之一。在這部“武經”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戰勝勿追,不勝疾走”意思是打仗打贏了不要去繼續追擊,打不贏的話就掉頭快跑。這下我們知道了逃命和保存實力的時候是可以說“疾走”的,不但要向現代人一樣快跑,還要配一些緊張刺激的氣氛,這樣理解“疾走”就對了。

最迷惑中學生的古漢字,古文裡的“走”從來就不是“走”的意思

在古漢語裡還有一個字叫“騔”【gé】,意思是馬兒疾走!這應該是“疾走”的加強版了。小結一下,古人的“疾走”既有速度,也有氣氛,還要有風馳電掣的感覺。

下面該聊到古人的“跑”了。最初文言文中是沒有“跑”這個字的,“走”就是“跑”,“跑”就是“走”。但是在先秦的作品裡曾經出現過“跑”字。《戰國策》裡有過“此兩言者,安平必跑一處焉。”翻譯下就是我說的這兩種情況,安平君必居其一。在先秦時代“跑”就是“刨”的意思,意為動物用爪或蹄扒地扒開一層層泥土,不斷地向下探尋,刨根問底就應運而生了。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古人不走路嗎?古人走路怎麼說呢?

孔子說過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恍然大悟啊!原來古人也是走路的,只不過是用“行”來表述!

最迷惑中學生的古漢字,古文裡的“走”從來就不是“走”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