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你的愛和教育還剩下什麼?(上)

一男孩因與母親爭吵跳橋死亡,今天,這個悲傷的視頻傳遍華夏。

前天,一位二十年的忘年交好友給我通了近一個小時的電話,說他的孫子可能由於父母給予的壓力太大出了問題。期間,他給我說,他那個地方的一中,一年就有兩個孩子在學校自殺身亡。

是什麼讓這些本來應該享受青春,享受美好年齡的孩子遠離了青春和美好?!想想,是怎樣的力量能讓孩子如此決絕放棄生命?!

我不想批評把車停在馬路中間的媽媽,兒子跳橋自殺她已經崩潰。孩子已去,我更不想針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可能傷害孩子和他家庭的討論。我也相信,孩子的媽媽是愛孩子的,我更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當你的愛讓孩子充滿了壓抑、恐懼,甚至窒息,那還是愛嗎?當孩子連生的留戀的都沒有了,你覺得你還配做孩子的父母嗎?


真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給孩子帶來壓抑和恐懼的愛不是真愛。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幹的事,但會愛孩子的又有幾人呢?

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是真愛?”

坦率而言,我也說不清到底什麼是真愛,但我知道以控制為目的的愛一定不是真愛,以滿足自己私慾的功利之心的不是真愛,不懂得尊重和放手的愛不是真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為特殊——以分離為目的,其他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

“沒有真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記不清這句話是誰說的了。我用了近40年的時間似乎讀懂了點這句話的深意,但我相信,我還沒有完全讀懂。不是才疏學淺這麼簡單,我想我會深受現實的裹挾。但我堅信,真愛是真正教育的前提,是真正教育的基礎。不管你是父母,還是老師,校長,這點理解不了,沒有行動的跟隨,你付出的可能都不是真愛,你的所為,可能正在偏離真正的教育。

當孩子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你的愛和教育還剩下什麼?(上)

我試圖用的思考和實踐粗淺理解什麼是真愛。

——真愛是尊重。任何一個生命,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們都有被尊重的願望和權利。如果我們以為自己是父母,以為自己是老師而剝奪了孩子被尊重的權利,其實你就真正關閉的真愛的大門。

“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紀伯倫的這段名句,我們很多人都讀過,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呢?我們有多少父母,有多少老師認為,我們的“控制”都是為了孩子好呢?

——真愛是放手。對於孩子,天生對這個真實的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想象。因此,他們本身自帶動能,自帶激情。但漸漸地,動能失去,激情散盡。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認為不安全,因為他們認為學習、考試、升學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其他的都比不上。但事實上,對孩子不放手,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因為,你不相信孩子行。長此以往,果真變成了“說你行,你就行,行也不行”。但殊不知,不放手孩子如何長大?不放手,孩子如何成為自己?

——真愛是成全。現實中,我真的遇到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爸爸,目的把自己的孩子培養能進政治局,在初一的時候就把孩子高二的課程都學完了。自己非常自豪的地給我說,孩子現在成績特別好,唯一一點小遺憾就是沒有時間玩,連看場電影的時間都沒有。

我問,“孩子沒有了童年,還有什麼,還會快樂嗎?”

“等高考完了,學校確定了,他陪孩子好好去玩,花個一年半載的,重新找回童年。”他回答我。

童年可以找回來嗎?

如果不是朋友作陪,我都一腳踹過去。

應試和升學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按這位“高人”的思維,整個14億中國人在進行著最瘋狂的賭博。

每個生命都不一樣,只要孩子自己喜歡,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全呢?

懂得成全,這才是真正的愛啊。

當孩子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你的愛和教育還剩下什麼?(上)


焦慮和恐懼說到底是

你想要的太多而自己又無能為力


最近,我們在南京、上海、成都、青島等地開了幾場線下沙龍,聚焦當下教育的焦慮和恐懼。每場雖然限制人數,而且都是從DE能量場選之又選的家長才能參加,但現場深度溝通發現,當下的父母真正不焦慮的非常稀少。

我們就一個孩子,我們不敢冒險實驗啊;

別人的孩子都報輔導班了,我們不報怎麼行呢?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老師就會對我們的孩子有看法,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另類;

現在的競爭壓力這麼大,不逼孩子,不讓他們現在多吃點苦,多學點,以後就晚了;

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現實存在高考,現實體制就這樣,大家都這麼做,我們不這麼做,該怎麼做?孩子現在苦點,以後就好了;

孩子就知道玩遊戲,就是不愛學習;

只要不學習,孩子幹什麼好像都行;

孩子不想上學,不喜歡那裡的同學,不喜歡那裡的老師;

我的孩子誰帶我都不放心,只有我帶在身邊才放心;

我要看著孩子每天吃什麼,怎麼吃的,否則我不放心;

你必須在幾點幾分前給我發至少三張孩子的特寫照片,正面的必須有,否則後果自負(我當然不發的)

……

以上只是簡單羅列,聽起來都非常熟悉,也似乎非常有道理。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都偏離了本原。對孩子,對教育,我們真正該追求什麼?分數、升學、好工作?

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就只有一個目的——培養一個健全的人。如果不能認知到這個根本,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到焦慮的洪流之中。

當孩子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你的愛和教育還剩下什麼?(上)

我在沙龍的現場做了調查,到地什麼讓這些父母如此的焦慮?

——想要的太多。別人家的孩子學鋼琴,我們也要;別人家的孩子學英語,我們也要;別人家的孩子練舞蹈,我們也要;大部分的孩子上奧數,我們更要上……總之,我知道的,聽說過的,感覺對孩子“好”的,我都想要。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百年來,中國教育特殊的貴族精英教育思想深入精神控制之中,再加上如今“狀元“和現代精英思潮的影響,尤其在物質飛速增進後的中產急劇擴張,在這些所謂中產的推動下,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幾乎裹挾著所有。

——不敢做自己。身為父母,我深切理解父母的心情,不僅是骨肉,更是寄託了自己的夢想與未來,更有甚者,自己不能實現的夢想,都希望自己孩子能代替自己實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有了自立意識並伴隨有相應行動的時候,父母就受不了了。

自己實現不了的“夢想”讓孩子去實現,這本身就不對;加之父母自己不敢做自己,然後就開始玩命在孩子身上”努力”——用焦慮和恐懼控制孩子,全力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象的樣子。但孩子是獨立的生命,是自己啊,現實有多少幾率能成為父母真正想象的樣子?

——對生命和教育本質的無知和偏見。尊重生命的生長規律,遵循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這是所有真正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一旦偏離,就一定是對規律的背叛,也註定會失敗。

焦慮導致的控制就是對規律的背叛。控制說到底是對自己的不自信,不敢做自己的根本是自己能力不及。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付永,中國教育研究網總裁,DE未來訓練營創始人,黑板擦行動發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