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何妮

2020年春節,一場新冠肺炎抗疫戰打破了節日的寧靜,街上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廣播裡不走親訪友、不拜年聚會,“宅”在家,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然而,在抗疫持久戰中還有一群社區基層工作者,沒有在家“宅”過一天,從大年三十便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何妮就是其中一員。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何妮是新太社區社會事務部部長,也是建新居委會支部書記,身兼兩職的她自大年三十接到疫情防控任務開始,仔細研讀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政策,便著手工作安排,分配好部室人員的各項事務,將各項表格疏通以後才得以抽空安頓家裡的事務。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何妮作為數據報送工作的一員,雖然不在一線排查宣傳,但依舊奔走在配合社區領導、配合各部室在加班加點進行數據核對、彙總的第一線。數據精準才具有參考性,在嚴謹的工作要求中,隨時保持在線接收消息、隨時待命,遇到突發情況時,還要隨時加班加點報數據:解讀文件、各方協調、統計排查人數、外出返回人員、湖北武漢返安人數等,她時常叮囑工作人員,我們的一切數據統計都是建立在一線排查工作人員努力的成果之上,不嚴謹一點怎麼能配得上他們付出的辛勞。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春節我在崗,工作不打烊”在此期間,她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都奮戰在數據報送的第一線,沒有時間吃早餐就來上班,區疫情工作小組發文不斷,每天都有來自各個部門接連不斷的“刷屏式”工作任務安排,手機工作提示音響不停歇。在社區工作群裡她是發言最多的:安排各居委會、社區網格員對包保區域認真排查,並將派出所、疫情辦、宣傳點等處反饋信息及時排查、上報、處理信息。疫情是場持久戰,這樣重複的工作已經成為每天工作的常態,加班加點報數據,工作到深夜才勉強休息幾個小時,無暇顧及家庭,第二天又早早地來到辦公室待命。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自工作精細化要求不斷嚴格,對掌握來安人員信息細緻程度的要求日益嚴格,新太社區下轄五個居委會,管轄範圍以老舊小區居多,人員密集且來源複雜,她作為社會事務部部長,始終是最後一個關燈的。隨著疫情趨於穩定,也昭示著何部長的工作經受住考驗,她才緩過氣來,她謙虛地說:“社區是群眾的家園,也是生命安全最後的紅線,援鄂的醫療團隊他們是拿生命在抗爭,一旦小區有個別居民抱有僥倖心理,我們的工作就全部白費了,一旦有一項數據報錯,那前期的努力也將白費,只能仔細再仔細”,每天晚上下班前她會對報送數據進行二次檢查,並做好標記,對人員信息情況爛熟於心後才肯下班。同時她也很體諒各居委會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有一次疫情辦到了夜晚反饋一條排查信息,為保證工作效率,沒有打擾居委會的同志,由於電話錯誤,時間緊迫,她立即趕到小區,通過一番努力實地走訪入戶查找此人,瞭解住戶信息,及時上報。由於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思想疏忽沒有及時到社區報備,何部長表示要認真吸取教訓,嚴防此類事件發生,併為他做好疏導,不要有思想包袱。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穩定,復工復產復學在緊鑼密鼓進行,卡點也逐步解除,但何妮深知疫情穩定不等於解除,外來人員輸入對自己的工作要求上升了一個臺階。此外,作為建新居委會的支部書記,在疫情期間還要做好工作安排部署,除了來到建新居委會做好復工復產復學指導工作,做好重點疫區返安人員入住華博酒店集中隔離便成為了她的新日常,接送回安人員時常到很晚才能勉強休息幾個小時,時常無暇顧及家庭。辦公室幾乎就是第二個“家”,同事們成為了最親的“家人”,因為一場疫情防控工作,她捨棄了陪伴家人的機會,連即將中考的女兒都無暇照顧,也因為疫情嚴峻,每天接觸人員複雜,回家後也減少與家人的接觸,所幸懂事的女兒非常理解母親的工作,但也表示想與母親在一起,體驗母親的辦公室生活,何妮只好在疫情趨於平穩時,在不影響工作及做好嚴格消毒措施的前提下把她帶到辦公室進行網課學習,“你自己在後面學習,不要打擾其他人辦公,媽媽報好表再過來看你”,簡短的一句話顯露著無數疫情一線工作人員的心酸與無奈。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自己辛苦點,社區居民就安全點”,這已經成為了每一位基層工作者的座右銘。這不僅是疫情防控工作,在平時日常工作中這也是何妮的工作態度,群眾工作無小事。她還補充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社區支部書記,就應該帶頭表率,這是本分,這個時候不上什麼時候上,要做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哪裡危險,哪裡就構築起一道群眾安全防線,只要大家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記“疫”中人|社區工作者——何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