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話人物——海獸摩竭

摩竭通常被描述為半哺乳動物和半魚,在一些經文中它有鱷魚的頭和顎,有魚鱗的象鼻和孔雀尾巴,是天空之神伐龍那和恆河女神的坐騎。它亦是印度教中代表愛與慾望的神祇伽摩的標誌。傳統上,摩伽羅被認為是海中異獸,有人認為它的形象是源自鱷魚,亦有人亦認為是鯨魚、海豚、甚至是魚身象頭等的海獸。

後為佛教所用,並隨佛教傳入中國而與中國文化融合.其造像也逐漸華化,與中國傳統觀念中認可的魚、龍等吉祥物融合變異後形成了中國魚龍合體之神獸.其文化內涵也發生了變異,從印度民間傳說中恐懼的海獸,變成中國化的鎮邪、祈福的瑞獸。

《大唐西域記》第八卷記載了漕矩吒國的一名大商人因為輕蔑佛法,一次在海上迷失方向,足足有三年之久,後來在瀕死的時候看見一座大山,山勢崇峻,船上的人都以為終於得救,但商人卻知道那不過是“摩竭魚”。書中描述摩竭魚有如山一般大:“崇崖峻嶺,須鬣也;兩日聯暉,眼光也。”

印度神話人物——海獸摩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