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重重:競爭激烈的雲算力市場

今天的內容是通識,通識意味著沒有複雜的公式和數字,用最直白的話講述一個市場一個行業。

對於文中內容,如果是礦圈的朋友不要對號入座,如果不是礦圈的朋友也不要一棍子把整個市場都打死。請冷靜看待著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市場。

什麼是雲算力?

放棄所有專業術語,先知道什麼是雲。雲就是天上的雲:離你很遠,看得見摸不著。雲服務可以簡化理解為有個你知道存在但是物理意義上你摸不到的服務器機群在為你的網站、業務流程、算力等等服務。雲交易所、雲算力等等都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

以比特幣為例,其算力就是一臺一臺的礦機組成,一般來說會說礦機的算力、礦場的算力、礦池的算力。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雲算力的邏輯就是,你要買礦機投資算力,沒有千萬級別以上的投資,託管、用電等成本相對會高,收益會低,同樣是製造業的邏輯,規模越大,整體成本越低。舉個例子:處理3000萬噸的煉油廠,能效遠遠大於六個處理能力500萬噸的煉油廠。此處只是為了說明製造業的邏輯。

但是呢,比特幣本身來說就是很多人想挖礦賺錢的。過去本專欄的礦業類文章已經說過,最近一個多月行情再怎麼變動其實根本對S17+這一類40W/T沒有任何影響,挖礦成本基本在50%以下。更不用說更新的S19(30W/T)等這類最新的機器了。

一個大件的商品很賺錢,很多人想參與進來,然後這件商品單價又非常高,怎麼辦?把大件商品切成小塊去賣,或者叫做資產證券化。當然國內外做雲算力的人一般不會承認這一點,因為一帶上證券這個詞就意味著監管。

雲算力就這麼誕生了:您有算力的資源,比如大礦工、礦場主、礦池等等,可以把別人的算力打包買進來,然後切成小塊賣出去,從中賺取差價

為什麼說黑幕重重?為什麼競爭激烈?

雲算力平臺持續在賣算力,比如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一年的算力,在網絡上可以看到你每天的收益,今天你挖出來多少比特幣等等,為了方便計算,直接花100萬買100天的算力合約,(對應一定的算力),然後如果每天賺錢打幣也就是一天1萬多元打給你,這樣一百天後結束,盈虧都有可能,大概率賺錢。

以上是合規公司的正常邏輯,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看出來了一些邪惡的苗頭。

是的,以上的模式太容易做資金盤了。

算力市場也在變化,正如交易所市場的變化。前兩年的時候,雲算力平臺跑路的非常之多,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己不需要有什麼實體礦機或者礦池的算力資源,只需要培訓商務到市場上去賣算力合約就好了,只要銷售額一直在上漲,後面的錢就可以補前面的錢,不需要購買或者不需要全部購買大塊的算力,然後分給各位客戶,因為客戶根本看不見這些機器——不放心是吧?帶你去看機房,“看到沒有,這一萬多臺機器就是朋友的(或者我們的)礦場,這只是其中一個礦場,還有許多呢。”誰還沒有幾個家裡有礦的朋友呢?參觀礦場算是實體接觸比較深的散戶了,然後呢?啥也沒有,雲算力平臺可以拿到錢之後買一部分幣(或者留一部分錢)每天給客戶打幣,而不需要去真正挖礦(或接算力),銷售行為在持續,後面的錢去補前面的錢。

“我們不生產比特幣,我們只是算力的搬運工。”

競爭激烈是因為礦業本身就是區塊鏈行業幾乎是最賺錢的生意,有穩定的現金流和極好的利潤。之前機構們可能沒有反應過來,交易所也在忙著互相鬥爭,而且礦圈更多是計算機硬件領域,和幣圈這種類金融領域所需要的知識不同,但是,

資產證券化之後,礦圈與幣圈的界限就消失了。以前小公司去做雲算力總是存在很大的跑路風險,近一年以來一些平臺有大公司做背書(比如某鹿某礦場),相對靠譜和容易一些。

2020年伴隨著比特幣減半,算力市場會迎來新一輪的廝殺,這次和以前有些不同的地方是,以前交易所介入PoW相關的礦池或算力相對較少,而從2019年開始,三大交易所的礦池已經默默地爬到了全球礦池算力前十名。這說的是礦池接入算力,在不久的未來(或者現在),雲算力的銷售相信也會開始。

今年的算力市場競爭會非常激烈,從暗箭到明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