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你拿著那玩意對著我幹嘛?

中秋前朋友在微信跟我說要送我個相機,我說好啊,就等著,也沒問是個什麼機器。

有個多金燒器材還慷慨的朋友就是不賴,你不知道哪天他一想不開就送你個什麼東西。

最早的時候,他送了套佳能5D給我,因為他買了5D2,後來他又送了我個松下GF1,帶著配套的塑料頭,因為他買了GF3,不過沒幾天他跟我說:要不咱倆換回來了吧,我更喜歡GF1。我說行,要換鏡頭一起換。於是我就有了GF3和20的餅神,並且從那兒以後就很少摸單反了,儘管我知道還是單反的畫質跟操控好。前年的時候,他又送了架富士X100,因為他買了最新的X100f。當然這期間他還送了好幾部手機給我,現在我手上用的華為P10也是他給的。

八月十五那天,他來到我的辦公室,先從包裡揪出個相機遞給我說:給你的。

我拿出來一看,是架理光GR,裡面塞著塊灃標的電池,但沒一點兒電。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就是這個東西。

充電器跟數據線都找不著了,你自己配一套吧,這機器我買了好幾年,拍了一百多張呢,——我又買了架GR3。他說著就從隨身揹著攝影包裡,像掏蘿蔔似的朝外掏相機,擺在我的窗臺上,徠卡M6,徠卡M,理光GR3,索尼RX100M7,最後掏出個尼康FM10,配著個老定焦。作為多年的朋友,他犯不著朝我顯擺,跟我相反,他有相機焦慮症,出門不帶著幾個機器心裡不踏實,而我啥玩意都買不起,反倒焦慮不起來。

新出的索尼RX100M7還是挺好看的,原來孫老師有個一代,現在都出到7了,我拿在手裡擺弄了一下,沉甸甸的,一點兒都不輕巧,索尼把這個東西搞得越來越複雜了,翻過屏幕自拍了幾張,還是挺好的,又玩了玩徠卡。然後就新出蘋果手機的拍照效果跟他討論了一番。

我還是覺得蘋果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味道好。我說,然後把下載的蘋果手機的樣品從電腦上打開讓他看。

當然,這些大廠對攝影有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技術上有自己的追求跟堅持。他說。

但一般消費者認識不到這點,一聽還是一千二百像素呢,估計不怎麼買賬。

可能在蘋果看來,一千二百像素就是手機相機所能採取得最佳的像素值了,——我現在拍照就用蘋果。

那這堆玩具你還天天帶著?我指了指窗臺上的那些相機說。

徠卡還是很好的,就是手動對焦太慢了。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這就是堆玩具。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高反差的我

我們喝茶又閒聊了一會兒,他把相機塞回到包裡準備走了,同時又給我介紹了一下新從日本買回來的相機包,說這個包好,別看看著小,塞下五個相機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我估計人家設計師從沒想過,要在這個包裡塞進去五個相機。我說。

開始我也覺得不行,但你看,就是塞下了。

我們下樓來到他的車邊,他打開後備箱,從裡面又拿出倆單反,一架5D4,一架1DX2,他取下IDX2上的鏡頭蓋,我一看鏡頭居然是8-15的魚眼,他把這個大傢伙遞到我手上,我一摁快門,是高速連拍,啪啪啪的跟機關槍一樣,聲音聽著特爽,至於拍到了什麼我才不在乎呢。

知道這個鏡頭有什麼用嗎?他問我。

我搖了搖頭。

沒用。他隨口應到,肯定地如同說了句真理。

這機器是我用了六個相機跟他們換得新的,自從上一個1D叉丟了後,我就一直想再買個,論連拍,還得說這個。他說著用5D4換過我手裡的1DX2,然後用那個沒用的鏡頭朝我一通掃射,頓時我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了不少:人一定不要被器材所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

但攝影的精髓是個什麼東西?(具體評價,請看下篇)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這個機器

不要被器材左右,我們追求的終究還是攝影的精髓:理光GR(上)

用它拍得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