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Hz:孤獨的人,要走出自我拉扯

​在這寬廣大海的正中間

一頭鯨魚在孤獨地低吟

不論再怎麼大聲也無法表達

徹骨的孤獨 無聲的沉默

——歌曲《Whalien 52》

Alice,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鯨魚,也是最孤獨的鯨魚。她沒有親朋好友,悲傷時沒有陪伴,快樂時無法分享,歌唱時沒有回應。因為,正常鯨魚的頻率是15-25Hz,而Alice的頻率達52Hz。

從1989年被發現,1992年被追蹤錄音開始,Alice就在北大西洋獨自歌唱,獨自旅行,健康而孤獨地活著。她的故事成為傳奇,成為很多歌曲的靈感。

52Hz:孤獨的人,要走出自我拉扯

而我要講的,不是她的憂傷。

忘了在哪讀過,52赫茲的Alice,象徵著孤獨症譜系的患者,即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陳奕迅在《孤獨患者》裡唱道:我內心挫折/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

形象地說明,自閉症患者不是跟別人拉扯,而是跟自己拉扯。

自閉症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

通俗地說,自閉症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缺乏社交能力與合作意識。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來解釋,他們社會感不強。他們就像52赫茲的鯨魚。

我們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情緒、理想、軀殼、荷爾蒙等都感覺無處安放。有些人因為孤獨,進而將自己封鎖起來,孤獨到底。有些人卻努力走出孤獨,與世界建立聯結。

獨處與孤獨不同。我們需要獨處的時間,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此時,如阿德勒所言,我們的內心是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的。

而阿德勒,還有弗洛姆討論的孤獨,則是我與外界相隔絕,我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外界也聽不到我的聲音,宛如52赫茲的Alice。這是將自我與世界之間相連的紐帶切斷。

52Hz:孤獨的人,要走出自我拉扯

“紅塵中的遁世者,看起來不會傷害社會和他人,其實帶著難以言喻的敵對和好戰情緒。……隔絕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使封閉的個體或者群體越來越落後於時代,使各個封閉群體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難以小結。”

中國古代的隱士,其實有一些只是“待價而沽”,跑到山裡躲起來是在積累政治資本,以獲得需要人才或僅是標榜“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君王的青睞。他們的孤獨是一種做作,一種交易。

反觀諸葛亮,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城西),卻熟知天下事,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結,在孤獨中醞釀匡扶天下的大招。

走出孤獨,就需要培養社會感。阿德勒在《走出孤獨》裡說:社會感和社會合作,是對個體的拯救。

何為社會感?阿德勒認為,人們希望和別人建立合作關係,通過完成工作來增加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就叫做社會感。另外,“合作也是我們遠離精神疾病的唯一保障”,也是“預防犯罪的最佳方法”。

2004年,曾提出使用海軍閒置設備追蹤鯨遷徙的海洋學家沃特金斯病逝,再也沒人系統地追蹤過Alice的聲音。

2010年,另一個研究團隊在另一片海域捕捉到符合Alice模式的鯨歌。或許,這意味著有一隻懂她歌聲的鯨終於出現。或許,她的同伴一直都在,她們只是還沒重逢。

好在,52赫茲不再孤獨。

52Hz:孤獨的人,要走出自我拉扯

對我們個體,甚至群體來說,我們不會孤獨,也不願孤獨。我們都擁有社會感。因為,社會感是人性的選擇,是與生俱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