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44年前,美國曾爆發過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豬流感。這場流感之所以被人們牢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苗帶來的二次傷害。


近日,美國羅格斯大學、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等機構相關科研人員在線發表了一篇有關應對新冠病毒的論文,引發廣泛爭議。

文中提議讓100名健康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並觀察其中已接種候選疫苗的人能否成功避免感染,以此加快疫苗研發。

在全球疫情嚴峻的當下,疫苗似乎成為了攻克病毒的關鍵。然而如此高風險的實驗似乎又將疫苗研發推向了無視倫理的極端。


疫苗真的是控制疫情的唯一希望嗎?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盧山在3月29日舉行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表示,只寄希望於疫苗控制疫情是不夠的,“一方面可能來不及,另一方面政治家可能下不了決心”,疫苗要積極研發,但疫情也要靠隔離等方式進行控制。

至於新冠肺炎疫苗何時能出,盧山教授認為主要看四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科學理論,

二是製藥技術,

三是監管機構的鬆緊程度,

四是社會因素。


中國自疫情爆發以來便大力推進疫苗研發工作,有望率先於其他國家研發出新冠疫苗。

3月16日,中國陳薇院士團隊研發成功的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已正式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據悉,該團隊在春節期間便完成了抗原的設計,隨後進行了重組毒種構建,確定了符合GMP條件下的生產製備。同期還平行進行了動物實驗,完成了初步安全性評價。

目前,中國研發的這款疫苗已經接種到第一批志願者身上。

儘管如此,有關人士表示,這距離新冠疫苗的上市依舊有很長一段時間,疫苗的研發急不得。


疫苗的研發為何慎之又慎?44年前美國的教訓不能忘

在疫情嚴峻的當下,疫苗的呼聲越來越高,可合格的疫苗需要經過大量的試驗來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操之過急,後果不堪設想。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研發出的疫苗即使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後,通常都還需要6個月左右的試驗時間


1976年,美國曾爆發過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豬流感。這場流感之所以被人們牢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苗帶來的二次傷害。

1976年2月,美軍迪克斯堡訓練營內聚集了很多受訓的新兵。一位名叫戴維·劉易斯的18歲新兵在雪中完成訓練後突感四肢乏力,緊接著便突發肺炎猝死於軍營中。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年輕新兵的無故暴斃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很快戴維被鑑定出染上了新的豬流感病毒。慶幸的是,在與戴維有過密切接觸的其他4名士兵身上,並沒有感染病毒。新的豬流感似乎並沒有在軍營裡出現傳染現象。

但這並不能讓相關專家和美國領導層放鬆警惕。

1918年,美國爆發的大流感造成了至少67萬美國人的死亡。在疫情肆虐的關頭,政府為了降低民眾的恐慌,選擇隱瞞與掩飾:媒體屏蔽負面信息,宣稱流感可防可控,尚未在民眾中流傳。

正是這種做法,讓很多民眾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參加集體活動,加速了病毒傳播,最後造成極其慘痛的損失,讓無數人談流感而色變。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除了大流感的陰影外,當時的醫學界流行的“十年週期律”也讓美國政府感到憂慮。有專家認為流感病毒每隔10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新的變體,捲土重來。當時美國在1918年爆發流感之後,於1946年、1957年和1958年分別都爆發過大的流感,從時間上推算,1976年正好是下一場流感爆發的時間節點。

1976年正值美國建國200週年,一旦爆發大規模流感,與舉國同慶的畫風必定相違和。這一年恰好也是總統選舉年,任何一個政黨都希望趕在流感爆發前做點能贏得民意的好事。

於此情況下,當時的美國福特政府很快決定要研發應對新型豬流感的疫苗並全國接種,最大限度內預防和遏制流感的蔓延。

1976年3月13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戴維·森塞爾向國會提交報告,申請撥款來研發應對新型豬流感的疫苗。

3月14日,美國正式啟動流感緊急狀態。

3月24日,總統福特召開記者會,敦促國會撥款1.35億美元用於疫苗研發和生產,以確保美國全民都能接種疫苗。國會很快也通過了總統的提議。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4月中旬,福特政府向媒體表示這次流感的嚴重程度可能會超過1918年,需要在10月讓全民接種疫苗,抵禦流感。

到7月的時候,很多醫學專家就認為當下的流感疫情遠沒有1918年嚴重,新型病毒的毒性也1918年的流感致命,沒有必要實行全民接種。

然而花重金研發疫苗的政府不願意接受醫學專家的建議,依舊催促相關醫藥公司進行疫苗研發。

與此同時,當年8月幾名美國老兵在費城參加完軍團大會後突然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人們稱之為“軍團症”),這一事件猛然加劇人們對豬流感的恐懼。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醫生在救治“軍團症”患者


福特政府開始更加積極地推進豬流感疫苗研發。可合作的製藥公司卻很是猶豫:一支成熟的疫苗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和臨床運用後才能上市,若跳過試驗環節,疫苗很可能出現未知的問題。

但急於安撫民眾恐慌的政府已經沒有耐心等下去了,國會最後和製藥公司達成協議:一旦疫苗出現問題,會為製藥公司免責。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就這樣,新型流感疫苗在1976年10月1日的時候便匆匆推出了,美國民眾開始廣泛參與接種。到1976年10月11日,已有近400萬人接種了新疫苗。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福特總統在接種疫苗

起初這一免疫計劃得到了很多民眾的認可,福特總統也頻頻登報備受關注。然而,就在10月11日晚,匹茲堡的3位老人在接種完疫苗後當場死亡。

這頓時讓民眾對疫苗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隨後的一段時間,陸續有500多名接種疫苗的民眾出現神經性抽搐症狀,即桂蘭-巴爾綜合徵。據悉,這是由於疫苗未經過嚴格的試驗,出現的副作用。

最後,1976年美國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豬流感,不少無辜民眾卻因接種研發不成熟的疫苗而深受其害。福特隨後在大選中落敗,政府還不得不額外再支出1億美元來應對疫苗接種留下的後遺症。

誰曾想,本是用於預防疾病的疫苗,忽而卻成了危害生命的元兇。


多國加入新冠疫苗研發競賽:安全應是第一位

目前,全球各國已有超過50家公司和機構在參與研發新冠疫苗。

3月16日,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透露在研發一款mRNA疫苗,計劃在4月下旬啟動臨床開發項目。

日本、德國、法國等也在加緊疫苗研發,但都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據悉,當下除中國外,美國的新冠疫苗研發也進入了人體試驗階段。

3月16日,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研發的核酸疫苗mRNA-1273在美國西雅圖直接跳過動物實驗,進入臨床I期試驗,並聲稱已對首位志願者進行接種。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截至目前,已經有45名健康的志願者接種了不同劑量的疫苗,疫苗功效有待進一步觀察驗證。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此消息一出,很快炸了鍋。

跳過動物實驗直接進入臨床環節,未免太冒險了。

對此,美國貝勒醫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博士也表示:“我總體上理解加速疫苗研發的重要性,但接種疫苗後會導致感染者疾病惡化,並不是疫苗的作用。”


在疫苗研發過程中,動物實驗有多重要?

任何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都需要“特殊病人”提前進行檢驗,在完全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才能用於人群免疫和治病救人。

受情感、人倫、致病風險等因素的影響,斷不可將人設置為藥物危險性試驗的“急先鋒”。不少動物與人體有著密切的相似之處,選擇它們構建相應的動物模型,並模擬人類疾病,從中尋找疾病的治療方法,檢驗應對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是目前醫學界最通用的做法。

美國愛荷華大學醫學院新冠肺炎專家普爾曼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美國當下在新冠疫苗研發中,並不缺少經費和科研人員,但緊缺一種人工培育基因為ACE2的試驗小鼠。只有這種小鼠才能“感染”新冠病毒,為科研人員提供試驗數據。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電鏡下的新冠病毒


“10年前在SARS爆發期間,我們研製疫苗時曾經使用過一種轉基因小鼠做實驗,當時不可能有足夠的經費一直供養著這些小鼠,我就提取了當時那批小鼠的精子樣本凍在冰箱裡,現在我們把這些小鼠精子提供給能夠生產相同基因小鼠的實驗室,他們可以通過人工授精的形式,生產出試驗新冠肺炎疫苗所需的小鼠。”普爾曼教授說。

一方面是試驗動物的緊缺,另一方面是疫情的快速爆發,美國有關研發人員也陷入兩難的境地,但其中依然有很多人對跳過動物實驗的做法感到擔憂。

此前,特朗普曾揚言說要美國相關部門一個月內推出疫苗,可世衛組織卻表示疫苗的研製仍需要至少12到18個月。

為什麼新冠疫苗不會很快上市?44年前美國的慘痛教訓不能忘


科學向來是嚴肅且精準的,切不可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安全。

目前,中國多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都在加緊研發中,已成功分離出200餘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部分疫苗品種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希望新冠疫苗能早日問世,但更希望我們接種到的疫苗是安全可靠的。

若一味急於求成,只會適得其反,不願1976年的悲劇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