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

一維是不知不覺,二維認知是慾望控制了思維,三維認知是思維控制了慾望,四維認知是細菌控制了思維,五維認知是道控制了一切。道形而上,無為無形;賦予載體,盛於載體;虛實相生,無邊無際。

宇宙中的已知與未知之物成於微。水生之物乃其坤也!五行衍生,無限變換而形一物,非你非我。細菌繁衍、與有限無限之中不斷演變,永無止盡。非人類所及!其結構於道。

種有幾,可衍生。物種之精,萬物於道,道乃微。《至理》法門,穀神不死,綿綿不絕,用之不勤,玄妙之境。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人從哪裡來?生命的孕育有形和無形。

生命的起源


現在我們常說基因(DAN),這只是一種現有的形成而變換中延續,沒有人去想基因是如何形成的。生命無非是有形的雌雄交配,這些都是古人說的“微”也就是分子、細菌衍生而已。那麼這些又從哪裡來呢!?那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但是在已知的文獻中,歷史上有食李而生老子,叔梁紇之妾因夢而生孔子,還有夢到金龍、金星等入肚而懷孕的,也有假想而懷孕的,這是一種意念或者說身體具備某種機能。我們無法確定是先有雄還是先有雌,無法確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但是,我們從他們身上是否能得到一點啟發?例如:《東周列國志》《史記》《呂氏春秋》記載中的褒姒(sì),因龍的唾液而生。故事來源是這樣的:

夏朝末年,有兩條神龍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說道:“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夏帝占卜,或殺掉龍,或趕走龍,或留下龍,都不吉利。夏帝又占卜請求能得到龍的唾沫儲藏起來,才吉利。於是陳列玉帛,並以簡策寫文告請神龍,龍離去後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裝起來,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跡。夏朝滅亡,這匣子傳到商朝。商朝滅亡,這匣子又傳到周朝。經過三個朝代,沒有人敢打開它。到周厲王末年,打開觀看。唾沫流到宮中,無法除去。周厲王就命令婦女赤著身子對它大聲呼喊,唾沫便變成一隻黑蜥蜴,竄到周厲王的後宮。後宮有個侍女,剛七八歲,碰上它。周宣王時,這個侍女成年後便懷孕,沒有丈夫卻生下孩子,她很害怕,就將那個孩子丟棄。 曾有小女孩唱著歌謠:“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製成的箭袋,是要滅亡周國的。”當時周宣王聽到這首歌,正好有一對夫婦賣桑弓箕箭袋,於是周宣王派人抓住並殺掉他們。夫婦倆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丟棄在路旁的那個怪女孩,夜間啼哭,因此可憐她,便將她收養。於是,夫婦倆逃到褒國。後來,褒國人有罪,便請求獻上那位侍女丟棄的女孩給周幽王來贖罪。此女便是褒姒,因是從褒國而來,故稱褒姒。

唐朝武則天小時候袁天罡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話說武則天母親楊氏當時看透社會風氣,吃齋唸佛,44歲時候遇到改朝換代,在唐太宗李淵做媒之下才嫁給了武士彠(yuē)(唐·應國公,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挖洞。楊氏是大才女,活了91歲,基因強大,放在當代,那也是長壽之星。有一天,楊氏夢見鳳凰飛到枝頭而生武則天,也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認的女皇。關於他的出生,有人說是是真龍(或真鳳)或者龍鳳綜合體下凡,二是婆羅門女轉世,三是淨光天女或轉輪王下凡,四是彌勒佛下凡;此外還有一說是鸚鵡精靈轉世。這其中一是據說袁天罡的預言,二是唐代民間傳說,三是唐代僧人對《大運經》的解讀而出,四是武則天在位時的宣稱,鸚鵡精則是和狄仁傑對話中的夢和比喻。

例如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曾經和多位凡間女人生下孩子,在華夏也有不少這樣的神話傳說。當然我們解釋不了的不能依賴於神話,還是得從科學角度去分析。例如自然界中雌雄同體的物種黃鱔,它有性逆轉性,一生中先雌後雄。從胚胎至性成熟期,即鱔魚1--2冬齡,體長30釐米以下者一般為雌性。雌鱔產卵後,進入雌雄間體期,這時鱔魚無繁殖能力,並且性別較難鑑別。隨著年齡和體長的增加,雌性卵巢也逐漸變為精巢,過渡到雄性。鱔魚體長在50釐米以上者一般為雄性,而且終生為雄性。鱔魚的性逆性受營養的影響,食物匱乏時性逆轉提前。

而人在浩瀚的中外歷史上也有記載雌雄同體,俗稱“陰陽人”,醫學上又稱 "雙性人",比比皆是。我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些人白天為男人,夜晚為女人,或者是某一時期為男人或女人。在道教祖庭老子天靜宮師父李福對我說:“天盤宜男女互變。”而在晉惠帝在位時期,洛陽有一個陰陽人,此人兩個生殖器都可以用。而在常熟有一位夫人,她從小就被當大家閨秀來養,但她也是兩個生殖器都可以用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男女二形。

五代時期,和凝父子編著的《疑獄集》,裡面陰陽人記錄。而到了明代張景所著《補疑獄集》六卷內容,後來被淩濛初收入《初刻拍案驚奇》,對此加入很多細節。在宋代·宋慈的《補註洗冤錄集證》記載吳縣民馬允升妻王氏與金三觀妻週四姐奸宿一案。驗訊週四姐產門內從小生有軟肉樁一條,與丈夫交媾並不關礙。肉樁舉發即伸出,長有二三寸,粗如大指,可與婦人交配。到了明清,關於陰陽人的記載就更多了。明朝沈德符《萬曆野荻編》記載:人生具兩形者,古既有之。《大般若經》載五種黃門,其四曰“博叉半’,釋迦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然不雲亦能女也。《素問》有“男脈應,女脈應”之說,遂具兩形矣。

隨著科學的發展,克隆以不再是難題;而男女不結婚的也越來越多,但生命可以通過人工手術繁衍。只要宇宙存在,就會有生命存在。只是存在與知與不知之中,科學的探討,永無盡頭。

溫馨提示:

食宜素 行宜簡

我們今日食物過盛,在肚子裡產生了無數的細菌,就滋生了各種病,用之藥物,甚至引起病變,這也就是為何新生的病種越來越多的緣故,因為細菌你殺死一個,它又會產生另外一種細菌。所以自古以來,生病和瘟疫是最可怕的,都是由細菌引發。例如一個人老吃某一物,就會老想著吃;若果不想吃了,就是身體過剩,開始排斥。一個人的慾望若是無法控制,那是你身體的內部結構出了問題,也就是細菌有了依賴,這就是為何提倡不要奢侈的原因。一切從簡,大道自然。我們為何認為古人那麼神乎其神呢!?因為他們遵從了天道。當今,凡事我們都給搞複雜了,因為我們知道的太多了,想法也就多,痛苦也就多,慾望也就多。一切從簡,快樂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