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相信许多人或多或少的都看过一些古装剧,对于那些有历史背景的剧情来说,“长安十二时辰”算是最尊重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之一,或许这也是它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人物的装束,还是唐朝时期长安的建筑,甚至是人物之间的对话,“长安十二时辰”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似乎以前从未看过这样的古装剧,尽管有些名词甚至听不明白,但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敏锐知觉,人们的第一映像就是:像!这就是我们的大唐!这就是大唐的长安!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不得不说,“长安十二时辰”已经从氛围上取得了成功,笔者也在网上查过一些资料,发现其中出现的许多看似陌生的东西或名词都不是胡编乱造,包括其中的人物都有其原型。

就拿主角之一的张小敬来说,他虽是主角,但在历史典籍中却只存在一句话,出自姚汝能所写的“安禄山事迹”之中,姚汝能这个名字看过剧情的人也不陌生,他为何要专门在一句话中提到一个无名小卒的名字?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原来张小敬将奸臣杨国忠一箭射下了马,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姚汝能在写这段记录之时,不由心情澎湃的写下了这个名字。

再说二号人物李必,从众多方面对比,电视剧中的李必,就是唐朝时期的名臣李泌。

形象上面,历史上的李泌七岁能文,从小就精通黄老学说,有着神童的美誉,而在电视剧的一开头,张小敬就曾以“神童”称呼过李必。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其次李泌和张九龄交好,张九龄特别喜爱李泌,时长与其讨论交谈,而电视剧的一开头,李必亲口承认,自己与张九龄交好,类似种种蛛丝马迹简直数不胜数,可以说李必这个人物,是最符合历史原型的一个人物,这就又要回归到造型上的设计。

肯定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李必头顶上的玉冠,而玉冠上的簪子是从后往前插的,看管了各种古装剧的众人总觉得有些别扭:这簪子是不是插错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不过这么一部充分还原历史的电视剧,又岂会在这种小事上犯错?所以说这种从后往前的簪子插法不仅没错,反而异常的符合李必这个人物的身份。

那么李必是什么身份?他除了是靖安司司承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道士”,而且李必本人对道士这个身份也非常满意,事实上,历史上的李泌确实是一位高道,在他本人看来,他的第一身份首先是一位道士,其次才是朝廷命官。

而李必头上的玉冠和子午簪的插法,恰能说明他是一位持戒守规的高道,首先那玉冠可不是一般的道士可以戴的,此冠又名芙蓉冠或者莲花冠,也都叫上清冠,非高道不可戴。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李必的簪子,为何从后往前插?

而簪子从后往前的插法代表他是“清道”,若是从左往右则为混道,两者主要区别是,清道不能结婚生子,一心只求道法,而混道可结婚生子,这点就像道教中的全真和正一两派。

清道的形象,不仅符合电视剧中的李必,同样也是历史上四朝元老李泌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