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大災難,稱霸地球上億年的恐龍被滅絕,人類能避免嗎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也是最著名的一次,這次災難把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從地球上抹除,三分之一的地球物種滅絕,慘不忍睹。

侏羅紀(公元前1.996億年到1.455億年前),氣候溫暖潮溼,早期的各種動植物因為前一次大災難還在修養階段,但恐龍卻異常的興盛,到達中期,修養基本完畢,植被茂盛,哺乳類動物得到發張,昆蟲巨多,鳥類也開始出現,恐龍成為真正的霸主,一直到白堊紀,災難發生之前。

最後一次大災難,稱霸地球上億年的恐龍被滅絕,人類能避免嗎

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1.37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持續約7000萬年堊紀是在1822年由比利時地質學家Jean d'Omalius d'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時所提出。其名稱在拉丁文意為“黏土”,意指上白堊紀地層裡常見的白堊,由海生非脊椎動物身上甲殼的碳酸鈣沉積而成,尤其是球石粒。這些白堊黏土層可在歐洲大陸與不列顛群島(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發現。

白堊紀氣候溫和,陸地上生活這恐龍,海洋裡生活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等,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是災難總是不期來到。

這次災難的發生原因尚無定論,先普遍認為的假說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在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十公里寬的小行星碎片抵達地球,它質量達20000億噸,速度在地球引力下快速加快,從每小時6.5萬公里增加到7.2萬公里,合每秒20公里,這麼快的速度,大氣層根本無法減速。它進入大氣層,開始燃燒,溫度接近20000℃,亮度是太陽表面的100萬倍,它飛越大西洋,朝墨西哥撞去,但當時的中國東海岸也能看見它。

最後一次大災難,稱霸地球上億年的恐龍被滅絕,人類能避免嗎

它5秒內就穿越了近地大氣層,爆炸威力相當於1億兆噸TNT當量。它撞擊了墨西哥灣淺水區,那裡的海水被蒸發,以每小時16萬公里的速度衝擊外太空。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形成了一片溫度高7800℃的雲層,5小時內,這片熱雲便包圍了地球,但卻難以消散,小行星還引發了地震和海嘯,致使火山大量噴發,雲層厚幾千米,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 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這種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十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了,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有恐龍。

撞擊引發的災難是連續性的,由於導致的火上噴發致使大量生物首先死亡,其後由於火山噴發帶來的火上灰讓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層,全球氣溫迅速下降,大量生物無法適應,導致死亡,沒有了陽光,植物也無法生存,逐漸枯萎死亡,沒有植物,很多食草性動物因為缺少食物,也相繼死亡,食肉動物只能互相殘殺,最後也因為缺少食物,大量死亡,恐龍就在在這次災難中徹底滅亡。

最後一次大災難,稱霸地球上億年的恐龍被滅絕,人類能避免嗎

至此地球已經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似乎這是一個輪迴,沒過一段時間地球都會來一次大災難,而當時的霸主生物都會遭到重創或滅絕,現在我們人類是地球上的霸主,地球會不會繼續它的災難遊戲呢?

我不會懷疑災難是否回來,而是一定會來,從發展歷史,以及種種跡象表明這就是一個輪迴,只是我們無法預測,如果那時我們人類還生活在地球之上,也許也難逃滅亡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希望那天來的晚一些,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抵抗或者躲避這次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