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岁月真快,转眼就到了这把年纪,往日的功名利禄之心早已化为行云流水,过眼云烟。如果说有什么追求的话,首先在于精神上的寄托—-写作是高雅的,也是有趣的。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它可以使我获得心理上的充实与满足。其次在于信念的坚守。

我半生坎坷,忍饥饿于三年灾害,受磨受难于风云,是典型的被耽误了的一代。

所以,我很想把我的经历及见闻发表出来,保存下去。因为历史是大众创造的,它所记录的,不应该仅仅是英雄伟人的叱咤风云和辉煌壮丽,也应该有小人物的艰苦奋斗与惨淡经营。只有这样,历史才是真实的,才会丰富多彩和生动鲜活。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我生于一九五五年的腊月初三,属羊,所以老年人就说:“腊月羊,跑断肠。这孩子将来命不济呀!”

如果按照农历计算,腊月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月份,也是北方最寒冷的季节。老北风狂暴地吼叫,猛烈地撕扯着大地,卷起沙粒子似的积雪漫天飞舞,打在脸上刀割似的生疼。

如果稍不留意就会冻坏鼻子,甚至冻掉耳朵。这就是北大荒令人胆颤心寒的大烟炮,在这样的天气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全都销声匿迹,世界死一般的沉寂。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羊这种动物虽然生命力极强,但在这样的季节要想生存也是很艰难的,更何况又值年关,随时都有充人口福的危险。如此说来,我的命运真是坏上加坏了。所以,我如今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却从来不过生日。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前半生的所见所闻全部发表出来,并希望能为生活在当代的青年人提供一点儿参照,从而于比较之中,珍惜我们现在所获得的幸福。

关于幸福,这是个很复杂的话题。有位网友写了一部《我在X时代的幸福生活》。虽然承认吃红薯吃到反胃吐酸水,但依然觉得很幸福。那么他的幸福感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最近看电视节目《非常故事汇》,主持人英达先生讲了他父亲当年常讲的一个笑话:在欧洲的一列火车上,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苏联人相遇,于是便坐在一起谈起了有关幸福的话题。 英国人说: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舒服地坐在壁炉旁边,看一本最喜欢的小说,这就是幸福。

苏联人说:你们都不对,我以为所谓的幸福,就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听到有人敲门,当我探头张望时,突然一枝黑洞洞的枪口顶住了我的脑袋,接着一个神秘的声音告诉我说:彼得·彼得洛维奇,你被捕了。然而我却坦然一笑,告诉他说:先生,您搞错了,彼得·彼得洛维奇住在楼上···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上述故事,虽然是个笑话,但却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人的幸福感是有很大区别的:英国人以生活悠闲为幸福;法国人以谈情说爱为幸福;苏联人则以不被契卡逮捕为幸福。那么处于那个年代的我们呢?不用说,自然是以填饱肚皮为幸福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那个年代已经结束了四十余年,可那人却依然以吃红薯为幸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幸福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比较。有句俗语说的最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当别人连红薯都吃不上的时候,他却吃红薯吃到反胃吐酸水,他自然会感到幸福。反之,当人人都能吃上红薯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就会消失,以至于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怨恨,好像别人夺走了他的幸福。

曾有一位网友,对别人抱怨当年吃不到肉而感到愤愤不平,因为据说他家那时每周都能吃上一顿红烧肉。而现在的他,尽管每天都可以吃上一顿,但却消失了由于比较而产生的幸福感。这大概就是他极力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吧?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最好别人永远吃不上肉,只有他家每周一顿,所以他总喜欢骂别人穷鬼,除了自己的家乡,其他地区都是贫困年地区。由此可见,一个极端自私自利、而且总想出人头地、显示自己优越的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幸福的。因为他的欲望早已湮灭了他的理性和良知。

50年代,70年代的记忆,我为何忘记不了

幸福除了比较,也是一种适应。人吃红薯多了会反胃吐酸水而猪却不会,因为它们生来就吃这些东西。那个人之所以反胃吐酸水,说明他还没有完全退化——据说狗是狼变的,但狼属于肉食动物而狗经过人类的驯化,却退化成了杂食动物。因为人类不会经常给狗吃肉,久而久之也就适应了。其实人也一样,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我想,如果那个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的胃口也会发生退化。因为你无力改变社会,也就只能改变自己的消化系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