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你相信星座麼?

也許你是星座的超級粉絲,根據每週的上升星座來安排你的行程。也許你只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偶爾看看,或者你很希望瞭解身邊人的性格……只要你關注過星座,下面這個故事都值得看一看。

漢斯•艾森克教授,現代人格科學理論的主要貢獻者,在他去世的時候,已經成為近代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心理學家。他一生致力於量化人性中的某些因素,對於星座與性格的關係,他做過有趣的實驗。

艾森克人格調查表是著名的心理學量表,每個量表有50多個不同的描述,接受調查者需要給每一個描述選擇“是”或者“否”。根據這些答案,能夠分析出在“內向——外向”和“神經質”兩個維度的人格特徵。根據古老的占星學傳說,十二星座中有6個偏外向的星座(白羊座、雙子座、獅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和其他6個偏內向的星座。另外,三種土象星座的人(金牛座、處女座和摩羯座)更能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而三種水象星座的人(巨蟹座、天蠍座和雙魚座)則相對更神經質一些,情緒和心態更容易出現波動。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事實真的如此麼?艾森克決定做一個心理學實驗。

在被很多佔星學家拒絕後,艾森克和英國著名占星學家傑夫•梅奧共同做了一個人格調查。梅奧開辦了一個占星學院,學生遍佈世界各地。他們從中間選擇2000多人自願完成艾森克人格問卷。結果顯示,這些人的性格特徵與星座描述完全一致!但艾但森剋意識到,他這次選擇了一批對星座篤信不疑的人來做實驗。這批人已經形成了關於星座性格決定論的思維模式,在他們內心的世界,星座和性格就是相關的。

想到這裡,艾森克又做了下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沒有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係。這一次,調查結果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在他們身上性格與星座毫無關係!

針對第二次實驗結果,占星界的解釋是“孩子們還太小,性格沒發展完全”。於是,艾森克又做了第三次實驗:這一次他選擇的調查對象是成人。這些人對占星學的瞭解程度深淺不一。結果發現,那些很清楚星座對性格有何影響的人,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的非常吻合。相反,如果調查對象對占星學沒有太多瞭解,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就不那麼一致了。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實驗到這裡,結論已經相當明確:人們會因為對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發展出相似的性格。星座-性格的思維模式讓他們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後按照那樣的性格來生活,最後真正成為星座描述的人。簡單來說: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

我們的思維模式從哪裡來?

首先,我們對於外界的直接感官體驗能形成思維模式。很多小時候被狗咬過的人,一輩子會怕狗。而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帶著撫摸過動物的人,會對動物有天生的安全感。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其次,社會與文化教育也會對思維模式有影響。不同的社會與教育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如果讓你把“牛、草、猴子”三件事物憑第一感覺,迅速分成兩個小組,你會怎麼分?東方人傾向於選擇“牛、草”一組,“猴子”一組。美國人則更加傾向與選擇“牛、猴子”一組,“草”一組。原因是東方人更加關注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繫,而美國人則更加關注事物的屬性。這和他們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社會關係有關。我們生活在一個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和為貴。而西方人則更加崇尚個人獨特的品質。這兩個不同的心智模式又在思想上影響我們:東方的學問傾向於系統論、實用主義,比如說中醫、易經;而西方人卻更加專注於本質論與實證主義——哲學和科學。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另外,有類似經歷的人,也有著類似的思維模式。比如說同是經歷過一個年代的人,溝通起來通常比較順暢。生長於單親家庭或者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很多對於自己的婚姻沒有信心,這都是因為他們的共同經歷讓他們形成了類似的思維模式。

還有一種思維模式的形成與我們的推理有關。獨生子女從小就被父母親爺爺奶奶環繞著,他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推論:不僅這個家庭,而且這個世界都是以我為中心的。帶著這種自我中心的思維進入社會,往往要吃幾次虧才能夠調整過來。

簡單的說,我們過去的體驗、經歷、受到的教育和社會環境,都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模式。而我們的思維又在改變我們未來的命運,好像一輩子都被安排好了一樣。事實上,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能改變對於過去的看法,升級自己的程序,這才是思維模式的偉大之處。

如何超越已有的思維模式?

1“察覺-覺醒-超越”即思維升級

我們長年生活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就好像魚生活在水中。你需要帶著好奇心向外觀察,讓自己意識到這個世界也許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就像《銀河補習班》中父親讓孩子“不停的想”那樣。思考會讓你有差距體驗,你才會慢慢的對你認為的世界有所察覺。這樣的體驗越來越多,你會越來越快的意識到這些差距,這就是當知當覺的覺醒狀態。最後你終於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挑選更好的模式來應對,這個時候你是先知先覺的,開始超越原有思維模式了。上面所說的過程“察覺-覺醒-超越”就是思維模式升級之路。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我們坐火車時,當從窗口看到對面火車動的那一瞬間,你是不是以為自己的火車走了?。然後你轉過頭,看到另一側窗口的站臺並沒有動,你知道剛才的是幻覺。等到下一次你看到對面火車動的時候,你能夠馬上意識到也許是他們在動,而不是我的車在走。這樣的經驗多了,你在對面停著一輛車的時候,就會知道,一會對面車開的時候,也許會出現那個幻覺。這個時候,你已經超越自己的思維模式了。

2擺脫受害者思維,做命運的掌控者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喜歡分享“悽慘故事”,用受害者的身份來獲得同情和幫助。他們通過假裝自己無能來獲得幫助,到處訴說自己的傷心事,換來身邊人情感和物質支持。其實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早已成為了情感黑洞。他們為了保住面子而推卸責任,這往往使得他們很難做成任何事情。如果你在公司被老闆罵了一頓,你可能很快被吸進受害者小隊,他們聚餐時常討論老闆的種種不是。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如何拆掉受害者思維模式呢?

當你還未曾察覺這種思維的害處時,是處在後知後覺狀態。首先,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最沒有掌控感?那就是你的受害者模式。然後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後的模式。為什麼會這樣?最後,給自己一個新的掌控故事。嘗試把這個情況當成別人,然後說服自己吧。

當你能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有所覺察時,第一步要做的是儘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然後,讓自己與這種模式待一段。最後,嘗試拆掉它。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最終會到達先知先覺狀態。這時你只需觀察這個情景發生的地點,提前調整好心態。

當我們的生活一旦遇到了問題,受害者模式變成我們的心理砝碼,通過它來逃離短暫痛苦,很容易讓自己無法自控。就像比爾蓋茨對青年人的一條忠告: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適應它。如果這個世界到處都不公平,你要找到一個自己能忍受的方式或者程度,這才是做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3持續向生命發問,成為自己的樣子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又如何定義成功呢?《拆掉思維的牆》這本書的作者生涯規劃師古典認為,成功的本義應該是越來越接近目標。思考一下,什麼才是你的真正目標呢?賺到一百萬?買車買房?這些其實都只是成功的某種標誌,而標誌背後的意義,那些不會隨著外界環境改變的才是真正的目標。你可能覺得買房會讓家人更幸福,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能擔當責任的人。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外界條件突然改變,是不是還會追求現在的目標呢?如果不會,那就還不是真正的目標。

只有當你把自己對於目標的真正定義放在內心,你才能夠真正獲得可以掌控的幸福。《當幸福來敲門》男主人公加納告訴他的兒子“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當別人做不到什麼的時候,他們就想告訴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麼,就得去努力爭取。”如果你有一個目標,就去爭取它。幸福其實就在你此刻的腳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只要你繼續前行,你就在成功。就像羅蘭說的“成功的意義是發揮了自己所長,盡了自己的努力之後,所感到的一種無愧於心的收穫之樂。”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已有思維模式,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我很喜歡一段著名的祈禱詞:“願上帝賜我一顆平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賜我無限勇氣,去改變有可能改變的東西;賜我智慧,去辨別這兩者的差異。”這句話完全可以簡述為“願上帝賜我一個好的思維方式!”願你不管外界怎樣,下一步的生活都是自己掌控。超越已有思維模式,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