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機和口罩,暴露了"德國製造"的短板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德國持續擴散,截止到3月30日,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6萬。3月27日,德國《明鏡》週刊採訪了德國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德爾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裁德爾格(Stefan Dräger)。

德爾格 德國德爾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裁

翻譯 觀察者網 武守哲

明鏡週刊:德爾格先生,隨著疫情在全球的發展,你的公司現在收到了創歷史記錄的呼吸機訂單,而且你們公司的市場份額在德國的佔有率是最大的。是不是現在滿足感爆棚?

德爾格:局勢越來越不堪,收到大量訂單並不能讓我感到自豪,反而覺得重任在肩。

明鏡週刊:德國政府已經和你簽訂了1萬臺呼吸機的大單,目前你們的生產進展如何?

德爾格:這份訂單是全年的總訂單,而且對每階段的產能有詳細的規劃。目前第一批設備尚未完成交付。當新冠狀病毒肺炎剛開始在武漢傳播的時候,一開始我們都覺得局勢可預測也是可控的,因為我們對十幾年前的SARS病毒疫情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瞭解。和德國政府籤的這個合同只是我們產能的一部分,還有相當一大部分客戶訂單來自海外。

明鏡週刊:可否具體說說客戶都有哪些?

德爾格: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之前給我打過電話,他需要1000臺呼吸機,但目前這個狀況之下我們只能給他做50個,上週還有數不清的各個國家的衛生部長和內政部長給我打來電話,其中包括荷蘭的國王。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總部位於呂貝克的德爾格醫療器械公司製造車間(@明鏡週刊)

明鏡週刊:你們能滿足他們的訂單需求嗎?

德爾格: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在2月份已經把產能翻了一倍,而且決定最高翻四倍,在我們的總部呂貝克,我們新招了500名員工。

明鏡週刊:訂單有國內的也有海外的,在不能滿足全部客戶的情況下,看來必須要搞個優先級,你們是不是優先供應國內客戶,搞一個“德國優先”?

德爾格:並不是。一開始我們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中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是呼吸機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我們每週可以為中國生產400個呼吸機。我們的產品可以把環境空氣加以濾化變成純淨空氣,只需要一個電插座。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再加一個氧氣筒,而且我們的產品無需和當地醫院的醫學氣體供應系統相配套,它自帶一套體系。

明鏡週刊:那些天你們是怎麼決定訂單先簽給誰後籤給誰?

德爾格:做決定的時候確實有些困難,因為幾乎每個小時都會有新的訂單需求,我們會評估每個國家的整體狀況,把所有因素綜合進去,我們會把人的因素放到首位去考慮。

明鏡週刊:一些汽車製造商也聲稱可以造呼吸機,並且說可以和傳統的呼吸機制造商相競爭。這個說法到底是出於媒體公關需要還是真的有可能?

德爾格:用一些毫無製造經驗的汽車公司作呼吸機的產能外援沒有什麼意義。週末我和戴姆勒的高管也交流過,他們也向往表達了製造呼吸機緩解產能困境的願望。但是落實到現實層面上,恐怕沒那麼簡單。換個思路,我們呼吸機制造商可不可以造汽車呢?不能吧。所以我們把思考重心放在這個議題上之前,本應該可以就地取材,從相關專業配套設施中尋找解決方案,比如去醫院的地下室轉轉,看看有沒有備用材料,然後拿來調試改裝一下?有很多潛在的可行性。

明鏡週刊:那你覺得這些備用的材料可以從哪裡找呢?

德爾格:比如說從救護車中的呼吸設備中拆一部分下來,或者改裝麻醉科的某些一線裝置,這些裝備本來就就不準備長期使用,而是一次性或者短期急救用的,但是現在就可以派上用場。我估算了一下,單單就德國國內來說,就地取材可調用為臨時呼吸機的數量就可以達到5000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各地的醫院當然要必須遵循醫療規定,按照既定的指令動員起來,發揮備用作用。而且這還需要有關法律部門就此專門出臺一些條規。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德國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德爾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裁德爾格3月27日接受了《明鏡》週刊的採訪(@明鏡週刊)

明鏡週刊:呼吸機作為醫療硬件設施,它的短缺是一回事,“醫療軟件”即診治新冠狀病毒肺炎的呼吸科專家的短缺是不是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德爾格:確實是這樣,儘管德國的衛生部長很早就部署並採取了措施,但未來計劃中的1萬臺呼吸機怎麼分發和調配,還依然不清楚。所以不少醫院很著急,直接繞開了衛生部和我們聯繫,希望能簽單。所以我們必須要確保醫療資源以最優化的方式調撥分發,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

明鏡週刊:有關呼吸機生產和使用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德爾格:不是設備本身,而是對使用設備的醫護人員培訓還不夠。一線醫護人員必須要精確判斷什麼時候對病人上呼吸機,而且準確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怎樣才能在短時間內幫助他們穩住呼吸系統,這方面的經驗需要好幾年的積累,可惜我們的一線醫護人員都很青澀。

明鏡週刊:目前新冠病毒肆虐最嚴重的一些國家中,你覺得哪些呼吸機短缺的情況最嚴重?

德爾格:以歐洲國家來看,平均每人重症救床位數量差距很大,比如意大利只是德國的三分之一,英國是德國的五分之一,所以雖然西班牙的死亡率目前高於英國,但是英國是最緊缺的。而且美國的情況也很不樂觀,他們的肺炎疫情通報系統很不完善。

明鏡週刊:你是否收到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訂單需求?

德爾格:沒有,我們正在等。美國有關方面說需要10萬臺呼吸機,他們很有可能也在催促國內的供應商開足馬力擴大產能,但即便如此,造10萬臺呼吸機也是不可能,就算能造,10萬臺也是不夠的。我們也想在美國市場上分一杯羹,畢竟我們有野心也有責任成為全球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

明鏡週刊:製造呼吸機的原材料,比如空氣過濾器,輸管和其他零配件是不是也很短缺?這種現象什麼時候出現的?

德爾格:早就短缺了。呼吸機原材料的短缺問題很類似超市廁紙搶購現象。短時間內各國突然都爆發了恐慌性購買。呼吸機的產業鏈很廣,下游產業甚至可以延伸到土耳其。但疫情散播到全球之後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產業鏈的上下游瞬間就斷了,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損俱損,各國都在保護自己的產能,結果就是誰也生產不了足夠的呼吸機,也許中國是個例外。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一臺德爾格公司的Evita V300呼吸機 圖自:德爾格公司官網

明鏡週刊:你們公司不但生產呼吸機,還生產口罩。口罩的產量是不是也比原計劃多了很多?

德爾格:是的,但是口罩和呼吸機的情況還很不一樣。呼吸機的需求確實很緊迫,需求量是我們潛在生產量的10倍。但口罩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我們開足馬力要滿足生產市場需求的100倍的量,可能嗎?這是烏托邦式的幻想,我們最多把產量翻一番,現在我們的口罩製造工廠在24*7,全天無休加班加點製造,但最多也只能這樣了。

明鏡週刊:那目前哪些國家最需要口罩呢?

德爾格:美國最為典型,需要500萬隻口罩。對任何一家生產商來說,這個量都太大了,不可能完成。

明鏡週刊:為何口罩的缺口這麼大?

德爾格:當疫情最初蔓延的時候,很多投機倒把的商人就嗅到了商機,他們趁機從一級供應商那裡囤積了很多貨源,然後以極高的價格賣出。當普通民眾意識到出門必須要戴口罩的時候,他們不得不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才能買到口罩。

明鏡週刊:德國政府在3月上旬就官方禁止了某些醫療器械的出口。這條禁令是否有效緩解了德國國內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

德爾格:法國總統馬克龍很早之前就說要搞一個出口禁令,並且聲稱要暫時國有化防護服。德國是聽到法國的風聲之後才出臺了相關政策,然後引起了連鎖反應,現在歐盟各國都在這麼搞。問題是德國國內沒有較為大型的口罩生產企業。德國口罩的國產化率只有可憐的0.3%。我們之前都是從瑞典和南非進口。這個出口禁令,看起來短時間保護了我們自己的,一旦大家都效仿這個做法,其實受損的還是我們德國。

明鏡週刊:下薩克森州的德國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製作了一個視頻,教給大家如何用擦盤子的抹布手動製作防護性口罩,這個辦法如何?

德爾格:如果這個辦法真的能讓街上的德國民眾感到更安全,為什麼不用呢?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醫用口罩的原材料使用壓力,把它們留給真正需要的醫生和護士。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3月5日,柏林一家藥店貼出告示:“無口罩和消毒劑”(@新華社)

明鏡週刊:未來你覺得如何才能突破口罩的產能瓶頸?

德爾格:我們必須要從這次疫情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德國需要設計出一整套更為智能的體系,在口罩的應用和儲備方面做好平衡,一旦有什麼危機出現,儲備口罩可以拿出來急用。但是癥結在於口罩是有有效使用期的。快過期的口罩怎麼處理?只能從倉庫裡拿出來銷燬掉或者打折賣掉。就這個問題我已經和衛生部長延斯•施帕恩(Jens Spahn)通過電話了。

明鏡週刊:你在家裡囤積了口罩沒有?

德爾格:沒有,一隻也沒有。因為我不需要戴口罩,我今年57歲,60歲以上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我還差3歲才屬於這個疫情高危人群。

明鏡週刊:那麼,我們從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中得到什麼教訓呢?

德爾格:我認為,普通大眾的常識性理念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重要。這次疫情和十幾年前的SARS疫情很不一樣,很陌生和複雜,所以這需要普通民眾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常識性判斷。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以前被炒得火熱,幾乎每個人覺得不談AI就落伍了,但真正當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口中誇誇其談的人工智能幫不上什麼忙。

明鏡週刊:如果高級政府官員給你打電話的時候,你每次都接嗎?還是你的手機有時候處於關機狀態?

德爾格:我會盡可能回答我收到任何一個諮詢和疑問,我剛剛還接了一個某團體打來的電話,詢問如果向羅馬尼亞捐贈一臺呼吸機需要走什麼流程,我也做了相應的回答。

明鏡週刊:你是怎麼回答的?

德爾格:很遺憾,我的回答很可能不會讓他們感到很愉快。

明鏡週刊:感謝德拉格先生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

來源|觀察者網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呼吸机和口罩,暴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