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不好相處你信嗎?

萬紫千紅888


首先我反對題主的解釋:因為窮人見識短、自私,才不容易相處。估計題主是一位小中產了吧,如果是富人也不會來這裡提問了。但是,題主反思自己的問題了嗎?你一方面瞧不起窮人,一方面又說窮人不好相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相處是兩個人雙方的事情啊,你內心已經嫌棄了,就不可能好好相處了。

再說,我信與不信,與現實有關係嗎?假設窮人與富人兩個群體,他們之間互相相信他們之間容易相處,他們之間真的會去付諸行動,真誠的相處嗎?只有少量的聖人,可以做得到。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圈子不同不要強融,古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但是把兩者不好相處的根源,歸罪與窮人見識短、自私等方面,也是偏頗的。

窮人有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貧窮,一種是精神上的貧窮。物質上貧窮不等於精神上的貧窮。比如,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但父母待客熱情大方,對待窮人富人一樣,人家也會覺得你大方得體,主要你沒有攀比心、沒有佔便宜之心、沒有怨恨心,什麼階層的人都能交往。

再比如,我的父母崇尚窮家富路,只要孩子出門辦事,一定讓穿好衣服、多帶錢,不要顯得摳摳搜搜,也不貪圖小便宜,更不要因為口袋裡沒錢而低三下四。父母是物質上貧窮,但精神很富足,所以人格上很平等。

階層相同的人相處比較舒適,見識一樣,實力一樣,思維方式一樣,所以相處起來比較容易一些,哪怕開個玩笑,都立即知道幽默點在哪裡。比如,富人之間玩笑,昨天王總把高爾夫球打到水塘裡了。富人呵呵大笑,沒有打過高爾夫的就不知道笑點在哪裡。

所以,窮人很多,三教九流,按照二八定律,絕大多數人都是窮人。但窮人中,像我父母一樣的窮人也很多,物質上雖然貧窮,但精神上富足,人格上平等。既不羨慕富人,更不眼紅成功者,教育孩子,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有朝一日,即使當富人了,也千萬不要為富不仁。這樣的窮人,我們的身邊很多。絕非別人說的,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許多窮人知足常樂,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好的?

其實,窮人窮不是他們個人的原因,是時代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活該,並不是他們因為見識短和自私小氣而貧窮。更多的是他們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不去坑蒙拐騙,沒有抓住前二三十年亂七八糟的發財機遇而已,不是因為他們素質差,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素質正。前二三十年爆發的富人,拍拍自己的良心,都是本本分分發財的嗎?

當這些人富起來之後,開始嫌棄窮人見識短、自私自利、不好相處了。因為窮人不巴結你們,就不好相處了嗎?現在許多精英文化,都想暴發戶文化,一口一個階層,一口一個圈子,一口一個視野,自己剛喝上紅酒,就覺得喝二鍋頭的窮人不好相處了。

相處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富人能彎下腰身,蹲在低頭,與窮人交流,我們相信窮人恰恰單純而快樂,反而比你們富人更容易相處吧,他們不會算計你的錢,不會打你的股份的主意,不會搞的你後院起火。有什麼不好相處的?別以為有幾個錢,就瞧不起窮困人民了,送你一句話:當富人們開始用雪白的餐巾紙擦嘴的時候,窮人剛剛學會用它們擦屁股。


職場火鍋


開門見山先做出回答:不信。


但是不可否認,至少表面看起來,似乎的確如此。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們不談人人平等那樣冠冕堂皇的話,不帶成見就事論事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1.社會方面


我們的社會是個階級社會,有富人有窮人,有高官有平民,就如柏拉圖的理想國只是理想,莫爾也實現不了烏托邦,我們這個社會也不是大同社會,各個階級之間的社會地位高低不同。


當前社會,流行圈子文化。有一種圈子,是按社會地位劃分的,如官場圈,富人圈,進這些圈子需要資本,一般人進不去,我們暫且不談。



還有一種圈子,不按社會地位,而是按群體,比如同學圈,戰友圈,即便是這樣的圈子,也不是人人平等的。


就說同學吧,都說一輩同學三輩親,都說同學情誼最單純,但是同學聚會上,混得好的說話就有份量,混得不好的窮人大多隻會得到表面的敷衍,“窮在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自古以來的社會現實。


所以,不是窮人不好相處,是人們不想跟他們相處。


2.人性方面


論語說“人之初,性本善”,但事實上,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排在第一位的生理需求,就是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性。


當一個窮人,溫飽尚且不能解決,他會去遵循所謂的禮儀嗎?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人只有滿足了他基本的生理需求,才會慢慢上升到社會需求。



讓一個忙著填飽肚子無暇顧及禮儀的人去遵循世俗所要求的社會禮儀,不是他們不想做,是他們做不到,於是我們按世俗的標準,去判定他是一個粗人、俗人。


世人大多想不到先幫助他們滿足生活需求,而只是想強行去改造他們,這樣自然會受到抗拒,於是便會得出窮人難以相處的結論。


3.個人方面


有一句話說人窮志短,這自然不是一個定論,歷史上有很多人窮志堅的故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但是,社會上人窮志短的現象依然隨處可見。


其實貧窮不可怕,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窮。


心窮的人,不會去想自己為什麼窮,也不去想怎樣才能擺脫貧窮,他們窮得理直氣壯,他們覺得接受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



沒有人喜歡和這樣的人相交,因為他們會一點一點消耗別人。長久下去,如果他們不改變觀念,在心裡就會積攢怨恨,就會越來越難以相處。


心窮還有一種表現方式就是極度自卑和極度自尊,這樣的人會自動遠離人群,給別人造成不易相處的假象。


現在的社會,大部分家庭都不是富豪,也少有溫飽不濟的家庭,窮人富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只要自食其力,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都會很容易相處。


有書課堂


你說這句話,說明你和窮人不是一個圈子。

人和人是有圈子的。你說窮人不好相處,我還會說富人更難相處,同樣的道理,你不能站在你所指定的人群中與其相處,你就不知道他們有多好相處。

大學時期,一個班的同學幾十個人,可是從這幾十號人裡就分了幾個小圈子。一是窮人圈,二是富人窮,三是中產圈。這三個 圈子的人基本上除了學 習沒有什麼交際,因為他們的起點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對生活的認識和體會也會不一樣,他們對物質的使用和追求也不一樣。

有錢的學生整天車接車送,有的甚至開車上學,恨不得把家電全搬到宿舍裡,可是沒錢的學生有時候連吃飯都很困難,你說他們能有共同的話題嗎?

人走向社會也是一樣,你一個月收入5000,跟別人一個月收入過萬的比,你心裡肯定不舒服,你肯定不會經常跟比你收入高的人逛商場,買衣服,等等。因為你知道,你們之間是有差距的。

所以,窮人在和富人相片時,總覺得自己與之有差距,自然就會對富人審視多一點,可能會挑他們身上好多的毛病。富人和窮人相處時,也會說他小氣,寒酸,摳門,所以,大家即然不是一路人,最好少相處,但是富人有適時的根據自己的能力大小對窮人進行援助,如果你能幫助一個窮人脫了貧,我想,這個脫了貧的窮人,肯定也會成為你的朋友,你也不會覺得他難相處。

所以,人在評論一件事時,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


點樂生活


這種說法有失偏頗,肯定不能信。

根據“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窮人,在養活著百分之二十的富人。大部分人都是窮人,如果按題目中的說法,是不是大部分人就都不好相處了呢?

這種說法,純粹就是謬論。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與貧富無關。主要看一個人的脾氣、性格、為人處世的態度等方面,是否趨於大眾化,是否與多數人有雷同性,是否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要看一個人的“心”。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相處,其實是心與心之間的彼此互動。這些內在的東西,才是一個人真正擁有的相處之本。

用貧富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好相處,是浮誇、淺薄的想法,那是在判別一單生意,並非甄別是否容易相處。

雖然現在是金錢的社會,但不是任何事都得與金錢沾邊兒。如果誰覺得窮人不好相處,那這個人無論有再多的財富,依然會讓人覺得很可憐。可能除了財富,他已經沒有能夠真心相處的朋友。

再者,如果是站在富人的角度,來說窮人不好相處。那可能是你自己不願意接近窮人,不願與窮人相處。所以,才會以自我領悟的意識,來判斷出窮人不好相處。

而事實是,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你自己從思想上把窮人隔離開來,不願融入到你的相處圈子裡。所以,應該從你自身找癥結,而不能把原因歸結於窮人身上。

如果硬要說窮人不好相處,那窮人還覺得富人才真正不好相處呢。都說“豪門深庭規矩多”,由於長時間的規矩禁錮,使得處於豪門中的人也變得講究多,難以相處。這種說法,雖片面,但也存在。

所以,哪個財富階層的人,都有不容易相處的,不能用財富標準來判斷相處難易程度。

彼此若誠心,一定好相處。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窮人不好相處你信嗎?有書君我——不信。儘管"嫌人窮恨人有"已經是許多人的習慣,有的人也給窮人貼上"冷漠,自私,木訥"的標籤,但好不好相處看自己。


1、不是窮人都不好相處


有的窮人因為長期在貧困中壓抑自己會形成悲哀、絕望、漠然的心理狀態。但許多人還是窮就窮的過法,過得簡簡單單快快樂樂。


有的人看到與自己境況差異極大的人時,會產生難以理解和本能的恐懼,對窮人產生迴避與誤解,有的人卻能友好相處。


窮人好不好處,主要在於自己怎麼相處。在我的生活裡,曾經碰到過幾個窮人,三個學生,一個農民。



中師時代,來自於農村的學生大多都是家庭貧困的孩子。有書君調動工作到了一所中師學校,接手了一個普師班的班主任工作。


班上貧困生較多,尤其貧困的三個都是來自貧困山區的孩子。一個是因為腦壓失衡,頭痛難忍,必須要作治療,而家裡母親過世父親年老,沒有經濟來源。


這個學生放假回不了家,留住在學校去建築工地打工,因為有認識的工人,平時週末的時候也會做零工,但收入低,還是無法滿足他做治療的需要。


一個是付班長,平時為學校、班級做的事情比較多,得到大家認可,人員關係不錯,但也沒有經濟來源。


最後一個是最典型的貧困生,見到老師會笑笑,課堂上老師提問會把頭埋到課桌上,甚至同學跟他聊天會不願意接受。


因為貧困,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不知所蹤,和妹妹寄居在別人家裡的他非常自卑。考上師範後,是得到家鄉老師們的幫助,他才到了學校。


平時他每天都在大部分同學打飯後才去食堂,只打菜,不打肉,也許是營養不良,他的頭髮已花白。有書君接手班主任工作後,覺得他非常需要幫助,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心理上。


後來針對班級學生情況在班上搞了一次捐助班級活動。每個同學每個月捐一元錢菜票,有書君也參與其中,然後分給三位同學。


其他兩位同學都接受了大家的幫助,只有最典型的學生卻不願意接受。有書君只得跟他做工作:"自己有需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是對別人的一種接納"之後,他才接受了同學們的幫助。


後來,校長先生知道他的情況,在學校吃飯的時候經常打了飯,就在食堂附近等他,把自己碗麵的肉菜分一部分給他,他也能接受了。


接受幫助之後,同學們明顯感覺到他跟大家的關係改善了。畢業後,我有點擔心他的內向性格,通過側面打聽,知道了他的教育教學能力還滿不錯。


幾個孩子都是窮人,但除了內向性格,有自卑心理的這位同學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其他兩個沒有任何問題,後來還當了學校負責人。


去年,跟朋友到了鄉下,認識了朋友的弟弟老六。他的腿腳有點不大方便,因為摔傷後捨不得花錢,也是沒有錢看病,落下了殘疾。


後來在他家旁邊蓋了簡易房。這裡離村子最近的集市有八公里,幾天才趕一次集,他不太方便趕集。先生買了兩口大鐵鍋給他專門炒茶,又跟他買他做的茶葉。之後,又買了很多果樹苗送給他種植。


他雖然是殘疾人,但他勤勞、善良,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像一家人一樣。


2、好不好相處與窮富沒有多大關係


跟窮人好不好相處,不能一概而論。首先是要處過才知道。其次,富人也有不好處的,不窮不富的也有不好處的。再次,富人、窮人、不窮不富的人都有好處的,有不好處的。所以看問題不能絕對化。


人與人相處,是看感情的。有感情就好處,沒有感情就不好處。誰還沒有個把富親戚,有幾個窮親戚。



重要的是你跟人家相處時,有沒有付出真情真意?有沒有以心換心?你是不是有能體諒別人的同理心?


3、怎樣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你能理解別人的行為嗎?你體諒過別人的感受嗎?


如果你能理解、體諒別人,不用過高或是過低於別人的不平等觀念去衡量、評判別人,而是用平等相待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相信你能看到別人的心,什麼人都好相處。



用一視同仁的態度看待世界,世界就是平等的,用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想問題,人與人之間就有友好相處的基礎。


有書君希望不要用財富多少來衡量人際交往關係的好壞。人的交往能力有強弱,性格有內外向,心理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有消極悲觀失望的,心態有正面充滿正能量的、有負面滿是負能量的。


要看你遇到了什麼樣的人,才能知道好不好相處。一切猜測的預想都沒法判斷,更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因為沒有事實依據的理論,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的空談,更不能人云亦云。


用老百姓的話說,相處就是看有沒有緣分。有緣分的人能相處好,沒有緣分的人處不好。這大概也就是佛教中說的是不是有緣吧。


社會上確實存在以勢、以利相交的關係,但這不屬於我們本題討論的範圍。


總之,有書君認為 ,人際交往中流傳至今,永遠不會過時的至理名言我們要記住。比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助人為樂"幸福快樂等。


在這裡有書君也提醒大家一句:只有真誠才能信任,只有感恩才會幸福。許多閱盡繁華的人反而願意捨棄鉛華,迴歸簡樸,因為他們懂得了簡簡單單才是真。與人相處也需要簡單真誠、友好互助,這樣做就沒有不好相處的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窮人就是不好相處,這是事實。他們的生活中也處處受壓迫,受擠兌,所以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欺生,欺負較他們更差一點點的人。還有一種情況是他們妒忌你,所以他們會有自我保護,疏遠你的心理,如果你走進了一群窮人,他們甚至會抱團,一起孤立你。

他們的自私和冷漠來自於家庭的影響,農村人常常兄弟反目,子女不孝,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什麼事情都要爭個高低,對外人反而又不敢去抗衡了。說到農村,有的人又要跳腳罵人了,其實我想說,那些說什麼農村人樸實,善良的人,你們真正瞭解農村嗎?他們的心態很不好,嫌人窮恨人有,心眼很壞。

如果一個人受的教育程度高或者父母教育程度高,那麼他的心態會善良,陽光得很多。情商智商都高,你和他打招呼會熱情回應你,遇事情通情達理,不讓人尷尬,難堪。而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往往冷漠,自私,木訥一些。

舉個例子,從來父母教育我要喊長輩,我就很討長輩喜歡,而我媽去我鄉下大姨媽家走親戚,她的小孩有兩個從來不會喊我媽一聲“姨媽”,這樣的親人你去怎麼和他相處?網上關於窮親戚那些什麼忘恩負義,反目成仇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這是我半輩子一個經歷總結,文化不高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來,反正就是一個很真實的感受。


他的城12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麗霞(頭條號 王麗霞):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如果你不在窮人的位置,你沒有對他們感同身受的心理,你無法理解他們的某些行為,你甚至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回報,他們就是不好相處的,這毫無疑問。

你已經按照你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劃分了類別,卻還想要這兩個類別融在一起,這就是在給自己製造麻煩。

當然,很不厚道地,你還將原因歸在了窮人的身上,這就製造了另外一種分裂。

窮人不是讓你拿來相處的,窮人是要你來平等相待,並施以援手的。你如果沒有幫助他們的能力,你可以遠離他們,但請不要貶低他們,認為不好相處是他們的責任。

我所困惑的是,你為什麼會站在窮人的隊列中,要與他們相處?這個頗為費解。

如果你想得到的是平等交換,或者想要見識到真正有層次的人,那麼,去到你該去的地方。 窮人的事請留給窮人自己解決。至少他們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得到自己的成長,得到自己應有的尊重。

外在的窮富是一種流動的現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內在的窮富卻決定了外在的窮富。內在的富有,會使窮人成為富翁;內在的窮困,會使富人變成窮人。內在的富有,也需經歷沉澱與昇華的過程,否則,必不能持久。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為什麼?繼承難及歷練。豈知這一時的窮困,怎不會成為他日富有的墊腳石?豈知這一時的自私,怎不會成為他日悲憫他人的由來?

世事多變,唯有厚德者可以承載一切變化。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一、有的窮人不好相處,

1、窮人敏感

窮人,因為窮,所以敏感。別人做出的一些行為,他們會不自覺的從別人看不起自己的角度來解讀,這樣一解讀,就容易生氣。這就是那句“窮人氣多”,一容易生氣,就不怎麼好相處了。

2、沒錢導致沒骨氣

窮人,因為窮,有可能導致沒骨氣。沒骨氣就會導致沒原則。當一個人連生存需求都不能滿足的時候,一定是想著如何能讓自己活下來,而不是如何活的像一個人。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生存最重要,只有在生存能保障的基礎下才能去談道德。

3、窮人疑心重

窮人信任別人的能力弱,總是懷疑別人是否會傷害自己。因為見的世面小,不能相信別人有多好,總是從別人會傷害自己的角度來思維,導致有大格局的人根本就不想和這些人相處。4、窮人更易得心理疾病

因為窮人在社會底層,被壓抑的情緒相對比較多,這樣的話,就容易得心理疾病。如果心理有問題的話,那麼就更難相處了。

二、雖然有的窮人不好相處,但有的窮人又很好相處。

1、 窮人樸實

生活中有很多樸實的窮人,這些窮人雖然很窮,但相信別人的能力很強,不猜忌別人的好,不懷疑別人,這種與生俱來的信任力讓他們變得非常好相處。

2、 和窮人在一起放鬆

當我們和富人在一起時,有時根本就夠不上,所以會緊張。而當我們和窮人在一起時,就會很放鬆。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這種感覺讓人很舒適。

3、 講義氣很安全

有的窮人雖然很窮,但很講義氣,和他們在一起覺得很安全,不要過於多想什麼,他們只會直接的表達,不要拐彎抹角。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長繫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這個題目有點拉仇恨之嫌!對於題主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按題主的看法,窮人因為資源少,見識短,一般都顯得比較自私。這是什麼邏輯?自私和佔有的資源以及見識的長短有必然的關係嗎?按你的邏輯,富人因為資源深厚、見多識廣,就一定的是大方了!可是,我們聽到的、見到的更多的是為富不仁。那麼多明星、富豪、老闆有幾個對他人,特別是對窮人大方的呢!大導演縫褲子有錢吧,捐款才捐一分錢!全國那麼多失學兒童,這些明星們資助了幾個?全國那麼多危舊校舍,那些有錢人捐建了幾所?



我不知道題主是什麼階層,無論你是有錢人還是中產階級,這樣歧視甚至是仇恨窮人,都很不應該。在我們這些普通的窮人眼裡,我們不但不自私,我們也非常好相處!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我們的錢財,哪怕你雙手奉上,我們也分文不取,何來自私一說!我們是很窮,但是我們對人很真誠,活的也很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幫窮哥們,你有事了我熱情相幫,我有難了你伸手相助,大家互幫互助共度時艱,怎麼就不好相處了?你這麼說,簡直讓人莫名其妙。

在我看來,自私的恰恰是那些有錢人,不好相處的也是那些有錢人。他們不自私,能夠佔有那麼多本該屬於窮人的資源嗎?他們不自私,怎麼可能擁有那麼多的財富?有錢人也是最不好相處的,我這絕不是冤枉他們!他們如果好相處,還有“小人得志”、“財大氣粗”、“飛揚跋扈”……等等這些詞語嗎?所以說,題主啊,你在這裡說窮人自私,是不是有點倒打一耙的味道!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很多人認為窮人,尤其是那些正常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底層人民,是很難相處的。事實確實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貧窮,尤其是極端的貧窮,確實會侵蝕一部分人的正常心智。


我們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裡就可以看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那就是吃喝拉撒睡這樣的基本需要,然後是安全的需求,這兩部分被相對滿足後才能有更高的精神層次的需求出現。

而極端的貧窮會使得人們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無法滿足,人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之下,內心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焦慮、恐懼、抑鬱、憤怒、絕望等負面情緒,他看待世界與他人的眼光也會受此影響逐漸變得扭曲。

一個人如果長期感到自己被侮辱、被損害、被奴役、被壓迫,這時突然來了一個人要與他接觸、相處,他必然會帶著審慎、警惕的目光打量來人,甚至會有過激的攻擊性反應,絕不會像涉世未深的孩子那樣懷著全然的欣喜與接納與之相處。

就算沒有過激的攻擊性反應,長期的極端貧困也會磨蝕一個人的心智,容易使他變得呆滯、封閉、消沉。

其次,很多人看到與自己境況差異極大的人時,會因為難以理解和本能恐懼對他們產生迴避與誤解。

這時人處於非常敏感應激的狀態,很容易將原本正常的事曲解為負面的,尤其是在對方的反應不符合自己期待時,激發起的負面反應會更強。

因此,很多人來到貧困的小山區進行幫扶活動時,一開始期待著對方能熱情、真誠、感激地回應,但相處下來,卻發現對方要麼淡漠以待,要麼甚至懷著警惕與防備,這與自己的期待大相徑庭。

於是,很多人因為對村民們態度的失望,對其狀態的不解,而產生了對村民們的種種誤解甚至敵視。這種窮人很難相處的想法也是產物之一,但其實,如果能體會到這“難相處”的表面之下那深沉的、在漫長的貧困歲月中醞釀發酵出的悲哀與絕望,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再這麼輕易下結論。

更何況,我確確實實見過有些人哪怕在極端的貧困下,依然保持著真性情及信任他人的能力。只要以誠相待,他們很快就能向我們敞開心扉。

輕易給人下定義很容易,但這樣做無益於我們與他人的真誠相處,更別提深入去了解生活中深沉的悲哀與動人的生命力。

所以,儘量拋開成見地與他人真實遇見吧。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